中医治疗畏寒怕冷 全靠九大穴位

很多人一到冬季就冻得发抖,这是畏寒怕冷的表现。从中医角度来说,畏寒怕冷跟肾脏有关。那么你知道如何治疗畏寒怕冷吗?一起去看看中医的治疗方法。冬至到了,寒冷的天气已经慢慢来袭。气温降低之后很多朋友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情况。从中医角度来说,穴位的按摩针灸能够有效的改善。那么畏寒怕冷如何调理呢?下面讲讲

很多人一到冬季就冻得发抖,这是畏寒怕冷的表现。从中医角度来说,畏寒怕冷跟肾脏有关。那么你知道如何治疗畏寒怕冷吗?一起去看看中医的治疗方法。

冬至到了,寒冷的天气已经慢慢来袭。气温降低之后很多朋友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情况。从中医角度来说,穴位的按摩针灸能够有效的改善。那么畏寒怕冷如何调理呢?下面讲讲中医的治疗方法。

畏寒怕冷是种病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从本质上说,肾是阳气产生的根源。肾是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也叫肾阴、肾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所有类型的畏寒都要涉及温补肾阳。甭说冬季,夏季怕冷的人,更要注重肾的保养。

中医治疗畏寒怕冷的方法

1、合谷

合谷穴即老百姓常说的虎口,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按摩时以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得气”现象)为好。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2、神阙

神阙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3、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4、气冲穴

女人畏寒怕冷怎么办呢?按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穴下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宜。

5、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心,一手握拳,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待手心发热,换另一只手。如此反复10次。

6、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7、大椎

大椎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8、命门

临床上,命门火衰(见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9、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两边腰眼,每天慢慢用力拍打此穴100次。

以上九大穴位对于畏寒怕冷有着极大的调理左右,朋友们可以自己尝试一下。除了穴位治疗之外,饮食也是最佳的方法。那么畏寒怕冷吃什么好呢?猪肝,黑枣,葡萄等食物不妨多吃一下吧。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做好7件事就能延缓衰老

2023-8-28 23:21:32

保健

做精液检查前有四项注意

2023-8-29 2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