蘡薁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
【拼音名】YīnɡYù
【别名】薁(),燕薁、蘡舌(),山葡萄(),山蒲桃(),野葡萄藤、木龙(),烟黑(),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猫眼睛(),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7~8月采收。
【原形态】
落叶藤本。枝条细长,有棱角,幼枝密被深灰色或锈色绒毛。树皮不具皮孔,为长裂片状剥落;髓褐色。叶互生,通常3~5深裂,长约6~14厘米,宽约相等,基部心形,边缘具浅而不整齐的粗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脉上有疏细毛,下面深灰色或锈色,密被绒毛;叶柄长3~8厘米,通常被毛。圆锥花序长5~10厘米,花两性与单性,异株;花萼盘形,全缘;花瓣绿白色,5片;雄蕊5,生于雌蕊下花盘基部,与雌蕊对生;雌蕊下有花盘,含有5蜜腺,子房2室,花序短圆锥形。浆果黑色,有紫色蜡粉,卵圆或椭圆形。种子1~3粒。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蘡薁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四川、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台湾等地。
【化学成份】果实含糖分10%,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鞣质、脂肪、蜡、色素、维生素等。
【性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祛湿,利小便,解毒。治淋病,痢疾,痹痛,扃症,哕逆,瘰疬,乳痈,湿疹,臁疮。
①: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②:汁滴目中,治热翳赤障。
③:止渴,利小便。
④: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用法用量】内强: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取汁点眼、滴耳。
【附方】
①治血淋:蘡薁藤五钱,车前草五钱,凤尾草三钱,小蓟三钱,藕节五钱。水煎服。()
②治痢疾:蘡薁茎一两。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
③治风湿关节痛:蘡薁茎一两五钱。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
④治羊痫风:鲜蘡薁茎(拣粗大的去皮)三两。水煎二次分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至五剂。(②方以下出)
⑤治卒呕啘又厥逆:蘡薁藤断之当汁出,器承,取饮一升。()
⑥治瘰疬:蘡薁茎及根一两,水煎两次,每日饭后各服一次。()
⑦治跌打损伤:蘡薁全草二两、水、酒各半煎服。
⑧治乳风(乳腺炎)、风眼:干蘡薁全草、蒲公英、山甘草头各七钱、清水煎服。
⑨治皮肤湿疹:鲜蘡薁叶,捣绞汁抹患处。
⑩治脚臁疮久久不愈:鲜蘡薁叶,捣敷患处,以愈为度。(⑦方以下出)
⑾治耳痈:新鲜蘡薁藤,洗净,截取一段,以一端对患者耳道,以口从另一端吹之,使藤汁滴入耳内。()
⑿治外伤出血:蘡薁叶,晒干研粉,外用。()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