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占据全国中药材供给70%的比例,而川药的70%又来自成都。7日启动的”十二五”中医药现代化产业规划将首次引入了”产业技术路线图”概念,整合资源,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不同,在此次”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引入了”产业技术路线图”概念:由市科技局委托、市科技顾问团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首次启动技术路线图项目,集合省内外中医药领域知名学者、企业,为未来成都中医药产业如何现代化,”描摹”一张会说话的别样”图卷”。
产业规划首次引入”技术路线图”概念
“随着科技变革的加速推进,‘变化总比计划快’,这似乎是产业规划中常常会遇到的现象,但这样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了,我市首次引入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概念,将让产业规划‘计划超前于变化’。”昨日,在”成都市中医药现代化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第一次专家研讨会上,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告诉,此次头脑风暴集齐了我市顶尖专家智囊及企业高层,他们将敲定我市中成药产业优先研发领域、中成药产业市场需求因素,以及成都市中成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三大命题,进行立足成都、全球视野、贴近市场的分析决策,为我市科技”十二五”中医药现代化产业规划配上一双能看见未来的”眼睛”。
此次项目首席科学家市科技顾问团顾问、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教授告诉,项目分为临床、医学、产业企业三大组别,通过分析、票选、打分模式,确定重点领域、重点方向等产业路线,预计今年9月,首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将最终出炉。
产业”嫁接”发展健康产业有望纳入规划
前不久,经商务部批准,全国中药材价值指数发布平台放在了成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成为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以川芎、三木药材、川贝母等为代表的四川中药材,占据全国总量的70%,而来自成都的川药,又占据其中70%比例,这是成都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优势,但是未来5年,成都必须寻求产业多元化,让中医药产业不在低附加值的原料供给中徘徊。”丁小斌告诉,在”十二五”中医药现代化的命题中,”保健与养生”将有望首次纳入我市产业规划,并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以温江、邛崃、都江堰等地为重点区域,进行集约集群发展。
眼下,市科技局正在与我市中医药企业对接,力争在中医药现代化的商业模式上实现产业”嫁接”模式的突破,让提到中医药就是瓶瓶罐罐的概念得以改观。从”保健与养生”领域分析,研讨会专家分析,”王老吉”就是将传统中药应用于饮料领域的成功案例,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药精深加工的商业模式创新,会让成都崛起一大批兼具现代服务业功能的中医药产业新秀。
解决中药”标准化”让川药价值链在高端行走
“2023年的科学规划更科学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