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鱼应谨防组胺中毒

鱼类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尤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医生告诉大家,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历来受到营养学家的推崇和人们的喜爱。经常吃鱼的人,一般很少发生肥胖和高脂血症,从而减少了发生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但如不注意吃鱼的卫生,也会发生中毒,严

鱼类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尤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

医生告诉大家,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历来受到营养学家的推崇和人们的喜爱。经常吃鱼的人,一般很少发生肥胖和高脂血症,从而减少了发生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但如不注意吃鱼的卫生,也会发生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有些鱼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常见于海产鱼中的青皮红鱼类,如竹夹鱼、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朝鲜方鱼、鱼时鱼、扁鱼、鲐鱼等;河产鱼主要见于鲤鱼。当鱼不新鲜或发生腐败时,细菌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可使组氨酸脱去羧基变成组胺。据化验证实,不新鲜或腐败的鱼类每克鱼肉含组胺1、6~3、2毫克,当每100克鱼肉含组胺200毫克时,人食用后就会发生中毒。人的中毒量为每公斤体重1、5毫克,一般在食用后0、5~1小时就可出现中毒症状,最快的5分钟,最慢的4小时。夏季天气炎热,鲜鱼如果存放不当极易腐败变质。

人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鱼发生组胺中毒后,会出现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口、舌、四肢麻木、乏力、烦躁等症状。个别严重者可出现荨麻疹、口渴、口唇水肿以及气喘、吞咽和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等。医生可给患者作催吐、导泻处理,以减少组胺的吸收。同时还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安其敏、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对症状严重者,可采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坐月子怎么补气血 教你几个产后步骤补气血

2023-8-30 23:21:32

保健

坐立难安?预防痔疮只需要做到这4点

2023-8-31 2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