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有报道,哈尔滨近2023年夏天都暑热难当,到游泳场馆戏水就成了许多人的首选。望着人头攒动的游泳池,一些人禁不住担心,游泳会不会感染上什么疾病?
皮肤病、眼病最常见
在很多游泳场所入口处,都有”严禁皮肤病、红眼病、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标志。
的确,如果防范不当,泳池里可以传染很多疾病,其中三大类皮肤病比较多:一是真菌性皮肤病,尤以足癣的传染病例最多;二是跖疣,是因为游泳池附近地上的脚垫伤害脚底引起的;三是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一般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如使用了未经消毒的拖鞋、毛巾等共用物品。
此外,沙眼衣原体(能引起包涵体结膜炎)在严格消毒的池水中可被杀死,但如果池水被污染,则有可能造成游泳者感染,引起游泳池结膜炎,尤其是红眼病经游泳池水传染很常见。疥螨、阴虱等寄生虫一般不会在池水中传播,但容易经共用物品传染。
为了防止水中病菌对人体的伤害,游泳场通常要按照国家标准在池水里添加消毒药剂。常用的消毒剂通常是氯系消毒剂,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漂白粉”。国家对池水里加入消毒剂有着明确的标准,但由于游泳的人数多少和消毒剂储存时间长短不一等原因,加入的消毒剂难免不符合国家标准,这样就会滋生细菌。
同时,氯系消毒剂对体质过敏和有气管炎的人有影响。有些女性游泳后常常会感到阴道瘙痒、分泌物增多,除了感染水中的病菌外,游泳池消毒不当,氯浓度过高也是一个原因;另外,氯气超标还可能刺激口腔、鼻腔、眼睛和皮肤,引起咳嗽、流涕、流泪、皮肤干燥和过敏,还会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如果患有各类鼻炎、某些皮肤病或任何部位的皮肤破损,还会加重病情。因此,皮肤出现破损或已经感染的情况下,不适合游泳,水中的细菌会加重伤口的感染,不利于愈合。
吞入池水可能诱发胃肠道疾病
游泳池水在较高温度下易滋生病菌,如果消毒不够,池水万一不小心灌进嘴里,水中的各种病菌就有诱发肠道传染病的危险。
初学者和儿童,游泳时吞进的池水会比较多。调查显示,未成年人游泳45分钟吞进的池水大约在37毫升,成年人则在16毫升左右。儿童缺乏经验,再加上咽鼓管位置比成人更接近水平,吞进池水后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中耳炎。
当池水中致病菌数目较多时,吞入池水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表现为腹泻等症状。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常见的胃肠道寄生虫,国外资料显示,在游泳池内感染这两种腹泻型寄生虫的几率大约在万分之五和万分之一以下,国内的泳池卫生与国外尚有差距,因此这两种疾病虽不多见,但也不能忽视。此外,在泳池中因”吞入”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引起的腹泻也比较常见。
哈尔滨儿童游泳感染事件:儿童游泳后感染病毒EB病毒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