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感冒药超量会致命。常见感冒药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超过最大剂量一丁点,就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近10年,美国因此丧命的有1567人。
很多非处方感冒药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有90%-95%要通过肝脏代谢掉,但其在代谢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代谢结合物,有毒性,只能通过与体内的谷胱甘肽等物质结合才能降低毒性。如果摄入过多,谷胱甘肽不足以与之结合,就会导致肝脏损伤。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每天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剂量为4克,我国使用标准是:成人极量为1天2克,1次用量在0、3~0、6克;12岁以上的儿童1天的极量是1克,每次不能超过0、3克;3~12岁儿童要按体重配比药量,每次用量在0、15~0、3克。此外,24小时内最多用量不能超过4次,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
伤肝源于用药过量
专家说:”在扑热息痛、百服宁、泰诺等非处方药品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主要作用就是镇痛解热,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只要一感冒发烧,首先想到的总是扑热息痛、维C银翘片等药。”
“药品附有说明书,一般会写明一片药含有多少对乙酰氨基酚,以及每天的最大用量,特别提醒儿童要减半。”专家表示,如果把药买回家,仔细看了说明书,并严格遵照指示来服用,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可如果超过了一天的极量,又长期有依赖性地服用,就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产生影响,出现中毒反应,严重的可以导致肝衰竭以致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有90%~95%是要通过肝脏代谢掉的,可是在代谢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代谢结合物,有毒性,只能通过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结合才能降低毒性。可如果摄入对乙酰氨基酚过多,谷胱甘肽不足以与之结合,那对乙酰氨基酚就需要与其他分子结合,导致损伤肝脏。
“所以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肯定要禁止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此外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疹及粒细胞减少,这可以被看作是过敏反应。
有关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到,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该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或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扑热息痛使用有标准
扑热息痛并不是对肝脏毒性最大的药物,在正确使用时安全性也很好,为什么总会引起肝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太容易接触到这种药物,却又对它的潜在风险没有足够的警惕。
在我国对于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使用标准的,苍爱军表示,成人的极量是一天2克,一次用量在0、3~0、6克的范围。
12岁以上的儿童一天的极量是1克,每次不能超过0、3克。
3~12岁儿童要按照体重来配比药量,每次用量在0、15~0、3克。
3岁以下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要慎用,医生一般也不主张用这类感冒药。
以扑热息痛为例,24小时内最多用量不能超过4次。
有关在药房里发现多款感冒药中都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在所有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中,扑热息痛的单片含量是比较多的,这也是它的主要成分,每片含有0、5克,最少的一种药每片含有0、042克。
专家强调,这类药品对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而且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此外,服用了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药,肯定不能饮酒,因为酒精也损耗与对乙酰氨基酚结合的物质,一样损害肝脏。
中国人的用药习惯不容忽视
专家说:”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容易被忽视,就是中国人的用药习惯,经常会自己去药房买药,而且会随意加大剂量或者不遵照说明书吃药,这些都很危险。”
有关随机与25位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受访者进行调查,仅有2人会去医院看病再由医生开药,而完全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吃药的受访者是0。
邢先生以前也都是自己买药吃,可是他发现有时候好几天了还不好,再到医院去看病,医生说是药不对症。从那以后,就算是感冒发烧,他也会先在家观察两天,症状不见缓解,再去医院,让医生给对症下药。可一般往往能按照医嘱吃三四天药就不错了。
中毒阶段及症状
意外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通常感觉不到自己中毒,以下是患者不同阶段的中毒症状。
0~24小时第一阶段
病人会表现出恶心呕吐、出汗症状,血液中酶含量开始上升。
有腹痛感,恶心呕吐症状再现。血检结果表明,血液中酶含量很高,可确定与肝损伤有关。
18~72小时第二阶段
症状缓解,病人感觉变好了。但血液中酶含量继续上升,这很可能与肝损伤有关。
72~96小时第三阶段
肝脏衰竭后黄疸出现,皮肤和眼睛发黄。毒素堆积在血液中,肾脏也随之衰竭。医生必须决定是否给病人做肝移植手术。
96小时以上第四阶段
有些病人可通过抢救保住肝脏,也有些人做完移植手术后幸存。
但还是有些人死于肝衰竭。
6大方法防止过量远离危害
为防止扑热息痛过量中毒,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等管理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在所有含有该成分的药品包装上进行统一标示,缩减单盒包装的药品量等,但在国内,相关措施仍非常不完善。
不过,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远离扑热息痛过量的危险:
1、用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成分”一项,确保最多只使用一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
2、留意中成药。不少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中都含有西药成分(包括扑热息痛),从药品名称中往往难以辨别,但说明书的”成分”项中会有标明。
3、感冒药只需用一种,且不应与退烧药同用。
4、两次用药间至少要间隔4小时,一天最多只能服用4次。如果症状不好转要及时求助于医生。
5、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并严格按说明书选择剂量。如果孩子的年龄超过了说明书中的剂量计算公式中的年龄范围,则不能按该公式计算剂量。
6、用药期间不要饮酒,酒精会增加药物伤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