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是什么?苯丙酮尿症怎么办?苯丙酮尿症症状有哪些?

苯丙酮尿症由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是少数几种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先天性遗传病之一。家族成员中有苯丙酮尿症患者,孩子更容易得病。孩子出生时一般正常,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在 3~6 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 岁时最为明显

概述

苯丙酮尿症由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是少数几种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先天性遗传病之一。

家族成员中有苯丙酮尿症患者,孩子更容易得病。

孩子出生时一般正常,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在 3~6 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 岁时最为明显[1]。

智力低下是此病最突出的特点。典型症状包括:骨发育迟缓、湿疹、鼠臭味和皮肤色素脱失、智力低下、协调障碍、语言障碍、步态笨拙、双手细震颤、姿势怪异等。行为异常表现为好动、极易生气、易动怒、焦虑不安等。

苯丙酮尿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一经确诊,立即开始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需要坚持10年,甚至终生,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对于苯丙酮尿症患儿,其日常的饮食、活动、生活细节等情况,家长都要细心呵护,尤其是饮食方面。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进行基因检测、产前诊断、选择性人工流产等。

症状

智力低下是此病最突出的特点,孩子出生时一般正常,若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在 3~6 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 岁时最为明显[2]。

苯丙酮尿症有哪些症状?

皮肤和毛发

皮肤常干燥、色白、细腻。

易有湿疹样皮疹。

毛发色淡,呈棕色,干枯无光彩。

生长发育

头围小,乳齿生长缓慢,牙列稀疏。

骨骼发育迟缓。

出生后 4~9 个月,开始有明显的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尤为明显。

特殊气味

汗液和尿中排出有难闻的鼠气味、霉臭味。

神经精神表现

肌张力增高。

协调障碍、姿势怪异。

反复发作的抽搐。

步态异常、笨拙。

手部细微震颤。

早期还可出现呕吐、烦躁、易激惹(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等。

精神行为异常:抑郁、兴奋不安、多动、孤独症倾向、情绪不稳等,如不及时进行合理治疗,最终将造成重度至极重度的智力低下。

苯丙酮尿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癫痫:部分患儿合并有癫痫发作,其中部分婴儿表现为痉挛症,多在生后 18 个月以前出现。

脑性瘫痪:重症患儿,可伴有脑性瘫痪(脑瘫)。

病因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

苯丙酮尿症由什么原因引起?

苯丙氨酸代谢异常,使脑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害。

由隐性遗传基因决定。

当父母双方都有苯丙酮尿症基因,并传给了子女,子女会患病。

当父母双方都没有苯丙酮尿基因,子女不会患病。

父母均为苯丙酮尿基因携带者,子女将会有25%的可能患病。

苯丙酮尿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家族史:父亲、母亲或父母双方有苯丙酮尿症基因者,子女遗传上苯丙酮尿症概率增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骨发育迟缓、门齿稀疏。

毛发颜色在新生儿期尚且正常,此后转为黄褐色。

皮肤白嫩,易出现湿疹样皮疹。

有抽搐发作,多见于智力障碍严重者,及年龄较小者。

有呕吐现象,且较严重。

易激惹(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好动、肌肉张力高、协调障碍等。

尿有“霉臭”或“鼠尿气味”。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苯丙酮尿症?

医生根据患儿的症状、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如皮肤、容貌、智力、神经系统检查等,首先作出初步诊断。

为了明确诊断,或者在新生儿筛查时期诊断有无此病,可能需要做以下检查:

尿苯丙氨酸试验:判断有无苯丙酮尿症。

 脑电图检查:针对震颤或抽搐者。

CT 和磁共振检查:主要是检查有无脑萎缩。

酶学检查:帮助判断病情。

Guthne 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半定量测定:可用于新生儿筛选。特别有家族史,父母之间有血缘关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24 小时~ 7 天内做检查,即使出生后 24 小时检测为正常的婴儿,也建议在出生后 1~2 周再次检查[1]。

大部分脑损失,发生在出生后的前 4 个月,出生后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得满意效果[1。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都有哪些症状?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孩子出生时有没有异常的表现?

随着孩子长大,哪些症状有所减轻?

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跟同龄孩子比,智力方面有无异常?

在孩子多大时发现其有智力异常的?

家族中是否存在有类似症状的人?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孩子的病情很严重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异常的表现?

推荐何种治疗方案?

孩子以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

智力是否能够恢复得跟其他孩子一样?

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质量吗?

此病会遗传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些什么?

如有生二胎的计划,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如何治疗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一经确诊,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立即开始饮食治疗,认真合理安排饮食,必要时,医生会给予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神经系统损害等严重后果。

饮食疗法

最好方法是低苯丙氨酸饮食[1]。

人奶、动物奶及普通食物中,都含较高的苯丙氨酸,均不适宜喂养患儿。

患儿适合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作为其热量来源。为减少苯丙酮尿症酸的摄入,一般可选择藕粉、土豆、小米、菠菜、大白菜、淀粉等含苯丙氨酸较少的食物。注意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大量增加酪氨酸的摄入,能使苯丙酮尿症患儿新生的头发变黑。

饮食治疗持续时间目前没有确切定论,一般认为要坚持 10 年左右,甚至终身。

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饮食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密切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血中苯丙氨酸水平,及此种疗法的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四氢生物喋呤:费用较高,有条件者,可选择使用此药治疗。

5- 羟色胺、L- 多巴类药物,如左旋多巴。

日常注意

苯丙酮尿症日常注意需要注意哪些?

苯丙酮尿症会对患儿生活造成影响,孩子生活不能像普通的正常孩子一样,因此,家长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尤其是饮食方面。 

注意低苯丙氨酸饮食

食疗应尽早在患儿 3 个月以前开始进行,坚持低苯丙氨酸饮食,应至少持续到青春期后,可以避免智能低下的发生。

对婴儿可喂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对幼儿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质食物为主,忌用肉、蛋、豆类等蛋白质高的食物。

治疗时应根据年龄,定期检查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同时注意生长发育情况。

对于一些口服药物,若药品说明书上标有苯丙氨酸或者阿斯巴甜,最好不要服用,可咨询医生,找一些可以代替的药品。

勤换尿布,保持患儿皮肤干燥,对皮肤皱褶处,特别是腋下、腹股沟,应保持清洁。

有湿疹时应及时处理:

衣服不要穿得太暖,避免分泌汗液刺激湿疹。

湿疹期间不宜用太热的水洗脸、洗澡,也不要使用肥皂等碱性洗涤用品,以弱酸性的洗浴产品为佳,再配合涂抹干爽舒适的润肤油,保护皮肤。

指甲要定期修剪,避免用手去抓挠,恶化病情。

生病期间,孩子食欲不好,首先保证吃饱,饮食控制在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血值会有波动,暂时不进行血值检测,疾病恢复后,按照医生的要求,饮食一周后采血复查。

患儿既需要长期控制膳食,又要供给发育所需的营养素,所以,家长要注意向医务工 我们咨询调配膳食的方法[1]。

注意患儿运动的安全性,防止摔伤或跌伤。

预防

如何预防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进行基因检测、产前诊断、选择性人工流产等。

避免近亲结婚。

患苯丙酮尿症的女性,在怀孕前后也应采用饮食治疗,使血中苯丙氨酸控制在合理水平。

怀孕期间:

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每日最少量为 75~80 克。

孕妇患者应限制苯丙氨酸摄入量,若血苯丙氨酸浓度过高时,应积极治疗,使血浓度维持在一定的健康水平。

产前诊断

方法是:患儿和父母同时留取血样,检测出血细胞中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然后在母亲再次怀孕 16~20 周时抽取羊水或胎儿绒毛,通过重组 DNA 技术进行基因诊断,诊断胎儿是正常儿、携带者还是患儿,据此做出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的决定。进行基因诊断时,应提前在再次怀孕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有家族史的孕妇,以及父母已经生育过一个苯丙酮尿症患儿,准备再次生育时,更应进行产前诊断,以有效预防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期苯丙酮尿症普查筛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脑血栓片的功效与作用-脑血栓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盐酸小檗碱片的功效与作用-盐酸小檗碱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