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瘤病是什么?黄瘤病怎么办?黄瘤病症状有哪些?

黄瘤病,系指发生在皮肤或肌腱部位的黄色或橙黄色斑丘疹或结节,在黄瘤组织中常有脂质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伴有全身的脂质代谢异常,临床比较常见,但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黄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发生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当。大多数病例血浆中脂蛋白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异常。血清脂蛋白透过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外膜细胞摄入和处理脂蛋白,巨噬细胞聚集。黄瘤病可分为: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和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积极寻找原发病,根据病理及相关检查鉴别黄瘤病类型,对症治疗。黄瘤是以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的脂质沉积性疾病。常伴有全身性脂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系统等损害,可原发也可继发于其他系统性疾病。黄瘤病预后良好,可以痊愈或好转,但在发病期间影响外观,可造成患者心理疾患。如未积极寻找原发病、治疗不及时或不注意饮食习惯等,也可持续多年。

别称

黄色瘤

概述

黄瘤病,系指发生在皮肤或肌腱部位的黄色或橙黄色斑丘疹或结节,在黄瘤组织中常有脂质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伴有全身的脂质代谢异常,临床比较常见,但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黄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发生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当。

大多数病例血浆中脂蛋白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异常。血清脂蛋白透过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外膜细胞摄入和处理脂蛋白,巨噬细胞聚集。

黄瘤病可分为: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和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

积极寻找原发病,根据病理及相关检查鉴别黄瘤病类型,对症治疗。

黄瘤是以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的脂质沉积性疾病。常伴有全身性脂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系统等损害,可原发也可继发于其他系统性疾病。

黄瘤病预后良好,可以痊愈或好转,但在发病期间影响外观,可造成患者心理疾患。如未积极寻找原发病、治疗不及时或不注意饮食习惯等,也可持续多年。

症状

根据临床及形态特点,黄瘤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原发性高脂蛋白性黄瘤病

扁平黄瘤病

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柔软、淡黄色或橘黄色斑或略隆起的斑块。米粒至 5 厘米大小。好发于眼睑、颈、躯干、肘窝、腘窝、股内侧、臀部和手掌,黏膜不受累。

好发于眼睑者称为睑黄瘤。睑黄瘤对称性发生于上眼睑内眦处,单个或多个,发展缓慢,可波及两侧上下眼睑,甚至形成环绕睑周的黄色圈,也可与其他型黄瘤病伴发。多见于中年妇女,约 25% 患者伴高脂蛋白血症 Ⅱ 型,表现为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

发生于手掌者,可呈隆起的条纹状损害,称为掌纹黄瘤。掌纹黄瘤发生在沿掌纹和手指掌面纹理分布的扁平黄瘤病,常很微细,呈线状分布,常是高脂蛋白血症 Ⅲ 型的特殊病征。

结节性黄瘤病

此型常伴有 Ⅱ 型和 Ⅲ 型高脂蛋白血症及冠心病等异常。早期皮疹为柔软的小丘疹或结节,鲜红或橘黄色,逐渐融合或增大达直径 2~3 厘米大小的斑块。质坚硬,表面呈半球状或可分叶、带蒂,微有弹性,压之微痛,无自觉症状或瘙痒,好发于肘、膝、指关节伸面及臀部等处。

好发于肌腱部者称为腱黄瘤,多见于手足伸侧,肌腱及跟腱,皮损自黄豆及鸡蛋大小不等。结节深在,光滑、坚实、大小不一,表面皮肤可移动如常。腱黄瘤几乎总是表示潜在的全身性疾病。

发疹性黄瘤病

常迅速成批发出,并有瘙痒,多分布于臂部、肢体伸面、胸、背和面部,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色伴红色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累及,经处理后可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迹。此类皮疹最常见于 Ⅰ 型高脂蛋白血症者,Ⅲ、Ⅳ、Ⅴ 型高脂蛋白血症及继发性高脂血症者都可见到。

原发性非高脂蛋白性黄瘤病

播散性黄瘤病

起病于青少年,表现为黄色、橘黄色或棕黄色丘疹或结节,初起分散继而成片状,主要分布于腋下、腹股沟、颈、肘、膝等身体大皱褶处,基本对称,约 1/3 患者有黏膜损害,如口腔、咽、喉,甚至气管,有时严重影响功能,如引起窒息、威胁生命。

约 1/3 患者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的损害而引起暂时性或轻度尿崩症。

泛发性扁平黄瘤病

多在 40~50 岁后发病。最常见于睑周,可集中于上睑内侧,也可遍及整个上睑甚或整个眼睑。

广泛的可对称地波及躯干和肢体,以面、颈、躯干上部和臂为主。

一般预后好。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又名痣性黄色内皮细胞瘤,青少年黄瘤病。

常于出生后 6 个月内发病,偶有家族史。皮损为单个或多个黄色或红色针头至豌豆大小丘疹或结节,圆形或椭圆形。

好发于四肢伸侧、颜面、头皮、躯干。也可累及口腔黏膜、眼及内脏,累及内脏者极少。

继发性黄瘤病

指继发于各种原因的黄瘤病,可伴有血脂增高或血脂正常。

常继发于下列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糖尿病、肝病、造血系统疾病等。

黄瘤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有黏膜损害,甚至发生尿崩症。

血脂升高,伴有冠心病等。

病因

黄瘤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黄瘤病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中,血浆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或磷脂的过度升高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过高的血浆脂质会促使脂质在组织中沉积,组织细胞吞噬沉积在组织中的脂质后形成黄瘤细胞,许多黄瘤细胞聚集则形成黄瘤。

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

原发性黄瘤病:原发性黄瘤病多有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病史,其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多因先天性家族性缺陷所致,可能与脂蛋白脂酶的遗传缺陷或活性降低而影响脂蛋白分解有关。非家族性的发病多与某些环境因素,如饮食不当、营养和药物因素等异常有关。

继发性黄瘤病:继发性黄瘤病多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有黏液性水肿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症、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肝胆疾病及痛风症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常有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和脂蛋白水平升高。少数患者也可因酒精中毒、肥胖、雌激素治疗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组织细胞病 X、淋巴瘤及白血病等引起,因而又称为症状性黄瘤病。

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

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包括:正常脂蛋白血症性黄瘤、以及其他罕见的先天性脂质代谢疾病。

血脂正常和脂蛋白正常性黄瘤病:如幼年性青年性黄瘤病,播散性黄瘤病等血脂正常性黄瘤病。

其他:如外伤损害,物理与化学性刺激等对实验性动物及人类,均可诱发黄色瘤。黄瘤病多见于肘部及眼部,这与其反复动作刺激局部组织增殖,淋巴循环脂蛋白蓄积被组织细胞吞噬有关。

就医

黄瘤病一般无特殊症状,发现后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根据面诊情况给出合理治疗方法。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黄瘤病?

医生可根据皮疹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和分布,诊断该病,组织病理检查及家族史和血脂检查等可辅助诊断。但应鉴别其临床类型,以及了解其基础疾病,以利治疗。

重点在于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为高脂蛋白血症性或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色瘤。同时注意有无系统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胰腺、肝脏、内分泌、造血系统病变,测定血脂是必不可少的。本病同时应与各种 X 型组织细胞增生症及非 X 型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幼年黄色肉芽肿、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病史?

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有类似皮损?

在服用哪些药?

有没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黄瘤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会癌变吗?

治疗

饮食治疗

伴高脂血症的患者应食低脂(低胆固醇和低饱和脂肪酸)高蛋白饮食,常可获效。

药物治疗

可给予降脂药物,如考来烯胺、烟酸、非诺贝特、吉非罗齐、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一般采用 1 或 2 种即可。

局部治疗

对于局限性数目较少的损害,可用液氮冷冻疗法、电离子手术、二氧化碳激光等物理治疗。皮损较大的可行外科手术切除。

原发疾病治疗

如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炎、痛风或骨髓瘤等病,必须同时治疗。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补充维生素 C:猕猴桃、橙子、西红柿、芦笋。

润肺滋补:虫草(炖甲鱼、肉或鸭)、花生汤、银耳。

增加蛋白质:鸡蛋、鳗鱼、黑鱼、甲鱼、酸奶、牛奶。

预防

预防黄瘤病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不过量摄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控制高脂血症,进低脂饮食,多采用低胆固醇及低饱和脂肪酸饮食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性抗衰老 塑造好容颜

2023-8-16 23:23:44

药品

康尔心胶囊康尔心胶囊(金方康欣)的功效与作用-康尔心胶囊康尔心胶囊(金方康欣)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