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指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连续或不同时间重复测量三次,收缩压(SBP)高于 140 毫米汞柱,而舒张压(DBP)小于 90 毫米汞柱。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须予以十分的重视。
我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占老年高血压中 86.6%(舒张压<90 毫米汞柱为标准),或占 78.7%(舒张压<95 毫米汞柱为标准)。
最主要的病因是年龄增长使血管弹性下降、心脏顺应性降低是导致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最主要的病因。
大多数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多没有症状,有的会出现头晕、乏力,心脏乱跳,久蹲或久站后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晕倒、胸口压榨性疼痛、意识丧失等。
因为年龄增长造成心脏功能改变是本病病因,不可避免,因此,通过改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适当降低血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关键。
该疾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引起的并发症多,而且非常严重,如发生脑卒中、糖尿病、多脏器衰竭等,可致残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危急生命。
虽然年龄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但平时一定要重视该疾病的治疗,通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老年的生活质量。
症状
大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头晕、乏力,保持同一姿势过久后出现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症状。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晕。
乏力。
体位性低血压:指突然改变一个长期保持的姿势时,出现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情况。
心脏乱跳。
晕厥。
意识丧失。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危急生命的严重危害。
常见并发症包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糖尿病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脑梗死
病因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心脏顺应性降低从而导致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最根本病因是年龄增长,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心脏顺应性降低等病理改变,但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会加重病情。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
肥胖
长期吸烟
长期熬夜
长期饮食习惯不良
长期缺乏运动
高龄人群
就医
当患者出现经常性的头晕、乏力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晕厥、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等症状时,家属应尽可能实施心肺复苏,同时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或立即就近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晕
乏力
站立不稳
心脏乱跳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意识丧失
呼吸心跳骤停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心内科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时,将通常进行不同时间段多次血压测量取平均值,当收缩压(SBP)高于 140 毫米汞柱,而舒张压(DBP)小于 90 毫米汞柱时,可能进一步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压测量:老年人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较难测量,因此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心电图: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较高可能性有心功能异常,因此常规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部分患者发作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行心电图检查时发作已经终止,无法收集到有效的发病时心电图,可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心电图,以明确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现高血压有多长时间了?
平时测量血压最高达到多少毫米汞柱?
有没有其他慢性疾病?
既往有没有出现过头晕、站不稳的情况?
最近是否在服用药物?
吃过哪些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严不严重?
可以治愈吗?
这个病怎么治疗?
疗程有多长?
需不需要复诊?多久复诊?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病可不可以进医保?
治疗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主要通过改变生活、饮食方式,降低血压,若这个方法不能改善血压情况,则采用药物控制,避免因血压过高造成严重并发症。
药物治疗
利尿剂:这类药物用于降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在服用利尿剂的同时限制盐的摄入可更有效地降压,也可减少钾的丢失。此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有阳萎、肌肉痉挛、低钾血症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对合并痛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者慎用。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
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其降压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程度作用较差,但可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虽然不适宜作为单独治疗药物,但由于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且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偏头痛有效。与利尿剂合用可增强降压疗效。若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1 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和抑郁时禁用。常用药物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卡维洛尔等。
钙拮抗剂:此类药物有较强的舒张血管的作用,降压疗效和幅度都比较强。主要的副作用有下肢水肿、头晕、心动过速、头痛等。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此类药物降压疗效明确,可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可显著改善心衰病人的心功能。主要的副作用为高钾血症。老年人肾功能较差,使用时需注意。肾动脉狭窄者禁用。主要副作用有皮疹、咳嗽、血管性水肿、味觉异常,在一些病人中,可致肾功能恶化。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抑制剂(ARB):作用效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近,此类药物副作用少,尤其没有咳嗽。常用药物有: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
α1 受体阻滞药:降压效果明显,主要副作用为体位性低血压,因此需监测立位血压。这类药物对伴血脂异常或糖耐量异常者更为适宜。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表明其可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常用药物有哌唑嗪、酚妥拉明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该病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脑梗死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危急患者生命,甚至致死。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可以一定幅度下降,心功能得以恢复,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寿命得以延长。
日常注意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该重视疾病的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不可擅自停药或延迟用药时限,需按医生要求定时复查。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皮疹、咳嗽、胃痛,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用药复查:用药一个疗程需要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心电图、肝功、肾功等项目。
饮食: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少吃或不吃富含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虾、蟹等海产品。
运动:运动强度适当,避免剧烈运动,也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势,每次运动 10 到 20 分钟,一周运动 3~5 次。
其他:戒烟、戒酒,保持正常作息。
预防
老年人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习惯,尽量戒烟、限酒,养成每日测量血压的习惯。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戒烟;
限酒;
保持正常体重;
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适当运动,避免久坐;
积极治疗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