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荨麻疹,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皮肤、黏膜血管,发生组织充血水肿反应。如果整个病程持续时间超过 6 周,则被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为 0.1%。50% 的患者在 6 个月内可以痊愈,约 20% 的患者长达 20 年不愈。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食物、花粉、药物等过敏有关;也与感染、压力、冷热刺激等有关;还与遗传、免疫因素有关。本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体质、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等。
慢性荨麻疹根据有无刺激因素诱导,可分为慢性诱导性荨麻疹,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任意一处迅速出现大范围丘疹(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突起的小疙瘩)。丘疹具有奇痒无比、针刺感和烧灼感的特点,并可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
本病目前主要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的关键点为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治疗难点为本病易出现复发,不易治疗彻底。
本病易反复发作,不宜痊愈。患者会因为强烈的瘙痒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荨麻疹类型,占所有病例的 90 %以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由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所导致的,患者发病时可观察到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 E(IgE)明显增加。
症状
慢性荨麻疹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患者皮肤迅速出现大范围发痒的丘疹(小疙瘩)。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组织肿胀和血管性水肿症状。病程持续时间超过 6 周。
慢性荨麻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荨麻疹的常见症状包括:
丘疹:丘疹是慢性荨麻疹最典型的症状,可以出现在皮肤的任何部位。丘疹表现为红色或灰白色的小疙瘩,可呈圆形、尖的、扁平的等,常伴有周围的红斑。凸起的小疙瘩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或是更大。患者会有灼烧感和强烈的瘙痒感。随着病情的发展,小疙瘩可以迅速生长,合并成大面积红斑。
血管性水肿:即组织肿胀疼痛。主要发生在面部、嘴唇、口腔、上呼吸道和生殖器。丘疹或水肿的症状迅速出现,通常在几分钟内发生。血管水肿一般需要几天才能好转。
全身性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晕、腹痛、头晕、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关节痛等全身性的症状。
慢性荨麻疹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昏厥。
休克。
病因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食物、花粉、药物等过敏有关;也与感染、压力、冷热刺激等有关;还与遗传、免疫因素有关;另外,进行免疫疾病的治疗和进行放化疗治疗,也容易发生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过敏:常见原因包括:食物如蛋白质过敏,如:鸡蛋,花生等;另外,冷热刺激、药物和慢性感染等也会引起慢性荨麻疹。
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由于自身免疫紊乱所导致的,如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
有荨麻疹家族史:父母患有荨麻疹,子女更容易发生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荨麻疹?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进行免疫治疗的人群:进行免疫疾病(如血液疾病)治疗的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患有慢性荨麻疹。
进行放疗或者化疗的人群:进行放疗或者化疗的人群,免疫力长期较低,有引起慢性荨麻疹的风险。
过敏体质的人群,相比普通人更易患该疾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丘疹:皮肤出现大面积的红斑并伴有灼烧和强烈的瘙痒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气短:呼吸短促,说话时语言不连接,说话无力。
头晕、心跳过速。
炎性水肿:面部、嘴唇、口腔、上呼吸道(鼻、咽、喉)和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组织肿胀,且伴有疼痛感。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皮肤科
血液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荨麻疹?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荨麻疹时,首先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然后需进一步通过皮肤活检、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排除潜在的过敏反应后,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询问病史:医生首先询问患者,发生症状的时间、部位、严重程度等,还需了解潜在的环境触发因素,进而确定病变的特征和原因。其意义是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检查,以帮助排除过敏反应原因。眼睛、耳朵、鼻子、咽喉、淋巴结、腹部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检查,有助于判断病因。
皮肤活检:取病变部位,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可对慢性荨麻疹进行确诊,并排除其他疾病。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即收集患者自己的血清,注射到皮内,观察反应。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其意义是对疾病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这些症状持续多久?
您以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您今天吃了什么特别的食物吗?
您最近有吃什么药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请问我这个病可以痊愈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呢?饮食方面是否需要忌口?
治疗
尽管慢性荨麻疹的死亡率很低,但它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破坏性影响。目前,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是根据“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估等级”(GRADE)系统建立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一线治疗方法:第二代非镇静性 H1 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代表药物有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该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抗炎抗免疫作用,可缓解症状。
二线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在一线治疗 2 周后失败,可增加抗组胺药的使用剂量,最高可达标准剂量的四倍。还可以采用加入不同的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加入H2 抗组胺药,如加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和齐鲁司特等)。
三线治疗:添加强效抗组胺药物,如羟嗪或三环抗抑郁药多塞平,使慢性荨麻疹得到更好的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的患者会因难忍的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疾病对患者的寿命无影响。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能得到很好地控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可恢复正常状态。
日常注意
慢性荨麻疹患者会因为瘙痒难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注意生活和睡眠质量。因此,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要关注用药等注意事项,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为了改善症状,应该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服用,患者不能随意停药或者减少药物剂量。而且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药。
心理安抚:慢性荨麻疹患者很容易由于强烈的瘙痒感,引起情绪波动大。因此家人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其他: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尽量远离烟酒,同时避免穿紧身衣服,防止因皮肤摩擦,导致荨麻疹的复发或症状恶化。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加强身体锻练,每周 3 次跑步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对于进行免疫疾病治疗的患者,可以与治疗疾病科室的大夫取得联系,进行会诊,讨论是否可以更换其他免疫抑制作用较低的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
对于进行放疗的患者,可以在放疗皮肤处,涂抹防止皮肤发生损伤的药膏;对于进行化疗的患者,需要多吃有营养、蛋白含量过高的食物,如蚕蛹等,增加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