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什么?糖尿病足怎么办?糖尿病足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目前的医疗水平虽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但如果任由病情恶化,随着血管和神经组织逐步被破坏,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将不断上升。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 4%~10%。糖尿病足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如果未能早期治疗,通常结局并不乐观,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可占到 40%~60%

概述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目前的医疗水平虽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但如果任由病情恶化,随着血管和神经组织逐步被破坏,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将不断上升。

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 4%~10%。糖尿病足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如果未能早期治疗,通常结局并不乐观,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可占到 40%~60%[1][2]。

糖尿病足是一组足部的综合征,包括三项要素:糖尿病患者、伴有下肢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

糖尿病足可以分为神经型、缺血型、混合型,我国患者以下肢同时发生神经和血管病变的混合型为主。

发生糖尿病足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在于糖尿病患者认知不足或治疗依从性差。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为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的相关症状,如下肢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皮肤干燥弹性差、皮肤温度下降、色素沉着等。若未能及时、有效的加以控制,将会进展至晚期,出现足溃疡和坏疽。

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迹象,必须在复诊时及早告知医生或尽快去医院就诊。

临床医生会详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开展一系列血常规、影像学和细菌学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重症患者还需要外科专家共同会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可用于轻度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患者,延缓其病情的发展,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但重症患者仅靠药物无法实现改善症状和保肢的目的,,需要施行手术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加强疾病管理,轻症患者可开展下肢康复训练。

糖尿病患者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做好糖尿病管理,注意双脚的防护和保养。

症状

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足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包括[2][4]:

神经病变症状

发生病变的下肢皮肤干燥无汗;

刺痛、灼痛;

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

行走时好像踩在棉花上。

下肢缺血表现

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皮肤干燥弹性差,皮肤温度下降,色素沉着;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随着病变进展,即使静止仍会感到疼痛。

进展至晚期可出现糖尿病足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足溃疡和坏疽

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和感染;

重症患者可伴有严重感染,合并大量脓性渗出,局部有强烈异味;

部分患者的足溃疡虽然很严重,但全身症状并不明显,可能没有严重的发烧症状。

糖尿病足患者会合并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足患者如果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以下严重的并发症[2][4]:

深部脓肿;

骨髓炎;

坏疽和截肢;

脓毒血症,甚至有致命危险。

病因

糖尿病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足是一组足部的综合征,而非单一症状。它至少应当具备如下要素[1]:

糖尿病患者;

伴有下肢神经和/或血管病变;

发生足部的溃疡或坏疽。

糖尿病足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神经型、缺血型和神经缺血型(也称混合型)[1]。

神经型糖尿病足:糖尿病引发神经病变导致足部的神经损伤,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可导致足部神经失去感知功能。患者双脚更容易发生创伤,且更难以早期发现。

缺血型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动脉硬化、梗阻而造成缺血。在缺血环境下,感染或溃疡更难以愈合,创口迁延不愈,最终就可能发生感染和坏死。

混合型糖尿病足:同时伴有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

我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缺血型,单纯神经型比较少见。

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关键在于糖尿病患者认知不足或治疗依从性差[1][3]:

未改善日常生活方式,不注意饮食,不参加锻炼。

未能坚持用药,或用药却未能实现血糖达标。

从未关注自己的双脚情况,不知道应该如何保养和防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迹象,必须在复诊时及早告知医生或尽快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展,改善下肢功能;

出现足溃疡者,经早期治疗可加快溃疡愈合,降低坏疽和截肢的危险;

早诊早治,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大大节省医疗费用。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外科

多学科糖尿病足联合门诊

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足?[2][4]

首先医生会详细观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足部的视诊、触诊。

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必须以患者局部或全身的体征或炎症程度为基础。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伴有严重的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其主观感受往往无法充分反映感染和炎症的客观程度。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评估感染和炎症程度:血沉和 C 反应蛋白。

神经系统检查

尼龙丝压力检查;

音叉震动觉;

踝反射、痛觉、温度觉;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血管病变检查

红外线皮肤温度检查;

踝肱指数: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评估血运是否正常。

经皮氧分压测定:检测值过低表示血供不足,足部易发生溃疡或已有溃疡难以愈合

影像学检查:彩超、X 片、CT 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评估血管是否发生硬化、狭窄、梗阻;

检测足部的骨骼和深部软组织是否发生感染、损害。

细菌培养:取患者病变区域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外科会诊:糖尿病足重症感染患者需要请外科专家会诊,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及早开展手术干预。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如何?能否具体描述?

是否按照医生的指导改善生活方式?

是否按照医生的处方定时用药?

平时的血糖水平大致在多少范围?

溃疡、感染部位是否已经接受过治疗?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糖尿病足?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如果控制血糖达标,糖尿病足能否自行缓解?

糖尿病足的病情会进展到怎样的程度?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能否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案?

治疗后是否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目前的症状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复杂,临床医生首先会按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程度、软组织及骨质破坏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分级[2]。

轻度~中度患者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尽快控制基础病因,多数可以实现溃疡愈合。不过,重症患者的致残、致死风险较高,部分患者必须截肢/截趾才能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2]。

如何治疗糖尿病足?

轻度~中度病变患者,医生一般会选择药物治疗,通过有效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足病变的发展,这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以下药物[2][4]:

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足的基础病因是血糖控制不佳,因此控制基础病是关键:

降糖:胰岛素类药物

降脂:他汀类药物

降压

扩张血管药物:增加患处狭窄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局部供血状况,缓解不适症状。

西洛他唑(Cilostazol)

盐酸沙格雷酯(sarpogrelate hydrochloride)

前列腺素类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截肢、死亡的风险。

氯吡格雷(Clopidogrel)

阿司匹林(Aspirin)

抗凝血药物:对于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降低患处再次狭窄、闭塞的风险。

肝素(Heparin)

口服抗凝药物

抗生素药物:患处发生感染者需及时开展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尽快杀灭病原菌。

大部分轻度到中度的感染只需 1~2 周的抗生素治疗;

没有感染的溃疡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糖尿病足重症患者,如果只进行药物治疗,是无法实现改善症状和保肢的目的。医生一般会选择尽快施行手术治疗,尤其是伴有骨骼和软组织感染者[2]。

手术清创、切除病变肢体:

骨骼和软组织重症感染需要立刻进行手术处理,更有助于保全患者肢体。

首要任务是清创:任何抗生素也代替不了清创引流的作用。

清创之后可显著减少抗生素的治疗时间,降低血运重建之后感染散播的风险。

 重建下肢血运:

手术——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

重建血运有助于抗生素发挥作用,又可以避免清创后的组织发生坏死,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糖尿病足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加强疾病管理,轻度患者可开展下肢康复训练。

遵医嘱用药:积极降糖、降脂、降压,尽可能控制各项指标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内。

手术后需留心伤口的愈合情况和病变的发展趋势,有任何异常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下肢康复训练:对于足部皮肤完整者,进行适当的锻炼能提高运动耐受性,改善运动功能。

预防

糖尿病患者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做好糖尿病管理,注意双脚的防护和保养[2][3]。

做好糖尿病的疾病管理,配合临床医生积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达标。

每年进行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检查,发现高危足要增加随访频率,及时干预血管神经病变。

戒烟,禁酒、合理控制饮食。

每天检查双脚,是否出现红斑、伤口、肿胀和水疱。

每天洗脚,并仔细擦干,尤其是趾缝之间要保持干燥。

可以在脚底和脚背涂搽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柔软。

适时修剪脚趾甲,并仔细将趾甲边缘打磨光滑。

不要光脚走路,任何情况下都要穿鞋、袜,并确保鞋、袜舒适、合脚。

每次穿鞋之前都要检查鞋内是否有凸起或异物。

不要把脚放进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也不要使用加热垫或电热毯。

坐下之后,也要不断的活动双脚,促进血液循环;不要长时间的交叉双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舒筋活血片的功效与作用-舒筋活血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龙胆泻肝颗粒的功效与作用-龙胆泻肝颗粒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