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立克次体心肌炎是指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其病理变化是血管炎伴动脉周围间质炎症浸润,可出现继发血栓、局灶性出血和心肌坏死。患者主要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多采取对症及抗感染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
常出现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2.体征
可见皮肤有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脉搏减弱,听诊心音减弱、心前区可有杂音,肝、脾大。
并发症
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脑膜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等。
病因
1.生物因素
病原体是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是一类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原核生物,传播媒介主要为节肢动物,如蜱、虱、蚤、螨等。病原体从媒介叮咬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繁殖,引起局部皮损,继而直接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和多脏器炎性病变。Q热、落基山斑疹热、斑疹伤寒患者常可患立克次体心肌炎。
2.其他
也可因家畜如猫、犬等抓咬发生。
就医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
(2)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阳性,抗体效价>1∶160。
(3)病原体分离:发热期患者的血标本可分离出病原体。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收缩功能下降。
(2)心电图:最多的表现是一过性ST段的改变和T波地平或倒置,也可发生传导阻滞。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有无被宠物抓伤咬伤、到丛林游玩或被节肢动物叮咬,如果有可疑病史,结合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皮疹等临床表现应怀疑此病。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如果血清学抗体效价比正常升高4倍,或血液中分离出立克次体可诊断,结合影像学、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可确诊。
治疗
1.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等。
2.药物治疗
应给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还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后
患者心脏病变多为暂时性,原发病痊愈后合并严重心肌感染,则预后差。
日常注意
应预防节肢动物叮咬,做好宠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