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早搏
概述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正常心律是由右心房的窦房结控制,由其产生触发正常心跳的电脉冲(电信号)。心脏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将电脉冲传导至心脏各部,使心房和心室按一定的节律收缩,从而向人体输送血液。
如果心脏在异常位点发出心跳信号,导致心脏过早发生搏动,即为期前收缩。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老年人。
轻度期前收缩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偶尔感觉心跳加快。如果期前收缩频繁发作,则可能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患者感觉虚弱、疲乏。心内科医生通过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可以确诊期前收缩。
如果患者日常身体状况良好,只是偶尔发生期前收缩,不影响生活,可无需担心,也不需要治疗。如果频繁发作或伴有基础心脏疾病,就需要采取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药物或射频消融等方式控制病情。
患者日常应减少或避免接触酒精、烟草、咖啡因等诱发因素,并做好压力管理、缓解焦虑情绪。
症状
期前收缩有哪些症状?
期前收缩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也可能只是隐约的症状,并不严重。
心悸(心跳过快)、心慌;
心跳无力;
心跳停了一下;
心跳特别有力。
假如症状频发,则可能较为明显的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而导致:
虚弱、疲乏;
头昏、眩晕;
焦虑、恐惧。
期前收缩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果期前收缩频繁发作,可能会诱发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室颤),以及心肌病。
在较为罕见的情况下,当其他心脏疾病伴随期前收缩频繁发作,可造成非常危险的心源性猝死。
病因
期前收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期前收缩是心脏的异常位点发出额外的心跳信号所致。这些异常电脉冲信号一般比正常心律更快,因此会扰乱正常的心跳节奏,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期前收缩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多种生理、病理和外界因素都可能导致期前收缩:
某些药物:减充血剂、抗组胺药;
酒精或毒品;
过量摄入咖啡因或大量吸烟;
剧烈运动;
情绪焦虑;
由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引起的心肌损伤。
其他心脏疾病治疗过程中对心脏造成的损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心悸、心跳异常或胸口不适,患者应尽快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期前收缩?
医生一般首先会询问病史和查体:
了解发病的诱因;
观察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
心脏听诊: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
心电图:对诊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标准心电图:将电极连接到患者的胸部和四肢,通过图形记录心电脉冲信号。
运动负荷心电图:在患者运动时,记录心脏的电脉冲信号。
如果患者的期前收缩并非经常发生,在就诊时未显示异常结果,可使用便携式心电图仪,进行动态监测或在发生不适时记录异常心电脉冲信号。
动态心电监护仪:患者可以随身携带,记录 24~48 小时内的心电脉冲信号。
心电事件记录仪:患者可以随身携带,当感到症状发作时,按下仪器的按钮,就会简短记录当时的心电图谱。通常,此类装置可以持续使用几周,以便于临床医生观察患者在症状出现时的心律状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目前症状是持续性的还是偶发性的?
症状在什么情况下更有可能发生?
平时是否有烟、酒、茶、咖啡的嗜好?
还有其他什么疾病?
是否在服用药物?是什么药物?
近期情绪是否有较大的波动?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今后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是否需要戒烟戒酒?
还能运动或做体力活吗?
病情会不会长期无法控制?
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今后日常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需要购买哪些家庭监测设备?
治疗
如何治疗期前收缩?
如果平时心脏功能正常,只是偶发性的期前收缩,对生活无影响,则无需进行治疗。
如果期前收缩频繁发作或伴有基础心脏疾病,临床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改善生活方式:消除常见的期前收缩诱发因素,如少喝咖啡,戒烟、戒酒,可以减少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药物:β 受体阻滞剂常用来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也有助于抑制期前收缩。钙通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氟卡尼 ,也可用于治疗期前收缩频发,维护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
导管射频消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临床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做射频消融手术。这是一个微创手术,利用射频能量来破坏引起期前收缩的局部心脏组织。
日常注意
改变日常注意嗜好,消除诱因:咖啡因、酒精、烟草和其他软性毒品都是期前收缩的明确诱因,减少或避免接触这些物质可以缓解或改善症状。
压力管理:焦虑会引发心律异常。如果患者认为焦虑与病情进展有关,可以尝试各种减压技巧,比如呼吸训练、冥想或体育锻炼,或咨询临床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抗焦虑药物。
定期复查:如果发现病情加重,及时治疗。
预防
健康饮食:以水果、蔬菜、全谷物为主,限制摄入脂类、糖、盐。
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
保持规律的生活:确保睡眠时间,不要过于劳累。
戒烟限酒:吸烟、酗酒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发因素。
保持情绪稳定: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旅游、交友、聚会,放松心情,舒缓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