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是指主动脉瓣因为关闭不全,导致心脏收缩时血液回流至心脏(左心室)。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如同一扇阀门,控制血液单向流动。心脏收缩时,主动脉瓣开放,左心室的血液流向主动脉,并输送到全身。心脏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渗漏”回左心室。如果主动脉瓣不能紧密关闭,就会有一部分血液回流进心脏,心脏必须加倍工作才能“补偿”。左心室长期过饱和工作,会造成心脏扩大。泵血不能满足身体所需时,会引起心力衰竭。
主动脉瓣反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患者可能数十年后才会出现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突然发病,需要立即就医。
主动脉瓣反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男性发病较多。
慢性反流可由先天心脏病、老年人瓣膜退化、风湿热、其他疾病引起;急性发作可能由于感染、外伤、主动脉夹层等引起,可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急诊处理。
病情进展缓慢。心脏受损严重时,可出现房颤、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表现为心跳过快、心跳不规则、头晕眼花、胸部不舒服、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做超声心动图可诊断本病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可以监测病情变化。
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一部分患者可以做手术来修复或置换病变瓣膜。
养成并保持有益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卫生,特别是口腔卫生,防止感染损伤瓣膜。
应及时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症状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引起房颤、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表现为心跳紊乱、疲劳、呼吸困难、浮肿等。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症状发作突然,可致命。
主动脉瓣反流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
病情进展较慢,可能很长时间也没有明显症状。当心脏受到严重损害,会引起房颤、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表现出以下症状:
房颤的症状
心跳快、节律紊乱;过快时患者可能晕厥
头晕眼花、心慌不适
气短、胸痛,有压迫感
心力衰竭的症状
活动后或平躺时气短、呼吸困难
疲劳无力,特别是在运动后
腿脚肿胀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
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晕厥等症状,往往更加剧烈,并危及生命。
病因
任何损伤主动脉瓣的疾病都可能导致主动脉瓣反流。天生主动脉瓣畸形、风湿热、老年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化(钙化)等可能导致慢性反流,而感染、创伤、主动脉夹层等因素可能导致急性反流。
主动脉瓣反流的病因是什么?
不同的因素可导致突发性(急性)和长期(慢性)主动脉瓣反流。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的病因包括:
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是主动脉瓣畸形。正常的主动脉瓣有三个瓣叶,而有些人只有一个或两个、甚至四个瓣叶,容易出现不能完全闭合的情况,引起反流。
中老年人瓣膜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上会出现钙沉积,因此会变硬变厚。变形的主动脉瓣开放减少,关闭也不全。
风湿热。在不发达地区,如果得了链球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等)后没有及时治疗,风湿热可能会损伤瓣膜,增加主动脉瓣反流的风险。
心内膜炎。这是一种心脏感染,可阻碍瓣膜正常关闭。
主动脉扩张。这可能是由于年龄或高血压等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
药物因素。服用过含氟苯丙胺的减肥药,可能增加瓣膜病发病风险。
马凡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狼疮。
胸部放射治疗。这种病因较为少见。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可由以下原因引起:
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分离)。
心脏外伤。例如,交通事故带来的损伤。
哪些人更容易患主动脉瓣反流?
患有先天性瓣膜畸形。如果直系亲属有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增加本人主动脉瓣反流的风险。
有过风湿热病史,例如未及时治疗的链球菌性咽炎。
患有主动脉瓣狭窄。
患有一些疾病,如马凡综合征、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就医
医生在体检时听到心脏杂音、发现脉搏异常后,可能询问病史、家族心脏病史和症状。患者将接受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认,并帮助医生了解病情轻重程度。
何时应就医?
如果出现昏厥、胸痛或气急等症状,请前往心内科就诊。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就诊:
严重气急。
心跳加快。
头晕、意识不清。
胸痛。
医生如何诊断主动脉瓣反流?
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评估反流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心律不齐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检查脉搏、听诊心肺,并检查腿脚或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出现水肿。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反流的严重程度、主动脉瓣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关闭不全等问题。
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心脏的异常电信号,检查心律问题。运动心电图还可检查心脏在运动时有哪些反应。
胸部X线检查。可用来评估心脏大小、左心室是否扩张。有时可以在胸部X线片上观察到心脏瓣膜上的钙沉积。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用来观察心脏泵血功能,评估主动脉瓣反流的严重程度。
心导管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并检查冠状动脉的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出现了胸闷气短、头晕眼花的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其他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以前得过上呼吸道感染吗?治疗情况如何?
胸部受过伤吗?
在吃哪些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症状可能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影响寿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报销吗?
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最适合我?
症状还不是很严重,也需要手术治疗吗?手术有哪些风险?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我在饮食和运动方面需要调整吗?
治疗
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通常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年龄、手术风险等因素。需要服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果病情加重,需要做手术来修复或替换主动脉瓣。急性主动脉瓣反流需立即手术置换瓣膜。
药物可以治疗主动脉瓣反流吗?
药物不能治疗主动脉瓣反流。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降低血压。手术修复或置换人工瓣膜后,也需要服用药物防止感染或血栓栓塞。医生可能开具以下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改善房颤症状。
抗凝药。可以帮助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如果植入机械瓣膜,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
降压药。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运动耐量。
利尿药和强心药。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抗生素。如果植入了人工瓣膜,那么在做牙科检查、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之前,需要服用抗生素,预防心内膜炎。此外,在手术修复或置换瓣膜前,也需要应用抗生素。如果曾患过风湿热,还需要服用抗生素预防再发。
哪些手术可以治疗主动脉瓣反流?
如果病情较重,医生会建议手术解决反流的问题。术前,医生会先进行相关检查,评估身体条件是否适合手术、评估心脏功能和反流严重程度。
手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请与医生讨论所在医院能开展哪些手术,以及哪种手术方法最适合自己:
主动脉瓣修复。医生会通过开胸手术,分离黏连的瓣叶、切除多余的瓣膜组织,或者在穿孔的主动脉瓣上“打补丁”,解决关闭不全导致的反流。
主动脉瓣置换。出现症状往往提示心脏严重受损,因此医生会建议,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置换病变的瓣膜。医生会切除病变的瓣膜,用一块人工瓣膜(机械瓣,或用牛、猪或人的心脏组织制成的生物瓣)来替换。这种方法称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主动脉瓣反流?
如果外科手术引起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医生可能会选择微创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这是一种介入方法。医生会在腿部或胸部插入一根导管,伸入主动脉瓣的位置,植入人工瓣膜。
两种瓣膜各有优缺点。生物瓣膜会逐渐退化,可能需要再次更换;如果植入机械瓣膜,则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防止出现血栓。两种手术方式也各有优缺点和适用人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瓣膜以及手术方式。
日常注意
确诊后,应定期去医院复查,监测病情进展。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适当改变生活方式,尽量改善心脏健康状况。
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健康生活
适当改变生活方式,远离可能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
戒烟,远离二手烟。
保持健康体重,如果超重,应减重。
如果同时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病情,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养成并坚持心脏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盐。
适当运动。询问医生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强度,特别是出现心律不齐或心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且左心室功能良好,医生可能会建议规律散步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请医生帮助指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以便可以安全、规律地运动。
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防止细菌通过感染牙齿和牙龈而损害心脏瓣膜。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关于是否能过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向医生咨询。
定期复查
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定期去医院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轻度:每3~5 年检查一次。
中度:每1~2 年检查一次。
重度: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或多次。
留心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有新症状出现、或者症状恶化,应立即就诊。
预防
与老龄相关的瓣膜钙化和先天性心脏缺陷都是无法预防的。但其他很多心脏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
主动脉瓣反流能预防吗?
保持正常的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
戒烟,远离二手烟。
讲究口腔卫生,避免细菌感染,预防心内膜炎。
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等,应及时去医院治疗,预防风湿热。
改善生活条件,增强营养和体质。
保护自己,避免胸部受到创伤。
谨慎服用可能引起主动脉瓣反流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