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异常扩张,膨出成“瘤”。它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家族病史、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吸烟等因素有关。
主动脉瘤在主动脉所有节段都可能发生,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动脉瘤、降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最常见。
动脉瘤多数不引起症状,患者可能长期不知道自己体内埋藏的“定时炸弹”。
动脉瘤容易发生破裂,特别在大声歌唱、情绪大幅波动、长期咳嗽、便秘等情况下。
主动脉瘤破裂会引起突然、剧烈的胸痛或腹痛,大量出血,需要紧急手术治疗。通常可致命。
65 岁以下人群,家族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65 岁以上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请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目前已经有微创手术可以治疗主动脉瘤。
由于存在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若不做手术,90% 胸主动脉瘤患者在 5 年内死亡。
主动脉瘤很难预防,但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健康饮食、戒烟忌酒、规律锻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负面情绪和压力。
症状
主动脉瘤可能导致胸痛或腹痛等症状,而很多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胃食管反流和消化性溃疡病都可以导致类似症状。
主动脉瘤有哪些症状?
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全腹部反复、持续疼痛或不适。具体有以下症状: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中上腹,亦可涉及腰背痛,疼痛的发生与发展说明动脉瘤增大或少量出血;疼痛剧烈持续并扩展到背、骨盆、会阴、下肢均为血管瘤破裂现象。破裂后可出现休克。
腹部有搏动性肿块。
感觉脚冷,或者脚趾疼痛、皮肤变黑或变蓝。
压迫相应静脉引起下肢浮肿、精索静脉曲张、肾盂积水、肾盂肾炎以及肾功能减退。
发热或体重减轻。
胸主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疼痛。具体有以下症状:
胸背痛,疼痛突然加剧预示破裂可能。破裂入气管、支气管、胸腔、心包可致死;
若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可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大多进展慢、症状少,若发生急,则可致急性肺水肿;
若动脉瘤压迫气管和支气管,可出现咳嗽或呼吸急促;
若动脉瘤压迫喉返神经,会出现声音嘶哑;
若动脉瘤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或吞咽痛;
若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曲张,并可有水肿。
主动脉瘤有哪些并发症?
主动脉瘤破裂。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并发症,会导致内出血,危及生命。瘤体越大,它继续生长并最终破裂的可能性也越大。
主动脉瘤合并感染。并不常见,但可能引起发热或体重减轻。严重的炎性反应会影响主动脉附近的器官组织,如小肠、输尿管或肾血管,使它们因炎症而发生堵塞。
附壁血栓形成。如果血栓脱离瘤壁,随血流流向全身,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栓塞。
主动脉夹层(dissection of aorta)。主动脉壁分三层。当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从裂口流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就发生了主动脉夹层。80% 以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患有高血压,不少还患有大动脉囊性中层坏死。血压波动的幅度可以促进其发展。
病因
正常情况下,主动脉血管壁有一定弹性,可以适应血流变化。老年男性、患动脉粥样硬化、感染、主动脉囊性中层坏死(与遗传有关)、外伤、先天性心脏病、巨细胞主动脉炎等疾病,都会损伤血管壁,可能导致薄弱的血管壁向外膨起,形成动脉瘤。
主动脉瘤的病因有哪些?
导致主动脉瘤的病因有很多,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影响主动脉壁获得氧气和营养,造成组织损伤。此外,斑块长期在动脉血管里沉积,令血管壁变薄变弱,向外膨起。
遗传学病因。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埃勒斯-当洛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等几种遗传病患者可能患主动脉瘤。
老龄。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弹性变差、硬度增加。
未治疗的感染。梅毒和心内膜炎会导致动脉瘤。心内膜炎是心内膜发生的感染。这种病因较为罕见。
创伤。突然、猛烈击打胸腹部可能会损伤主动脉。如在车祸中碰撞到方向盘、跌倒等。
炎症。主动脉炎症,如巨细胞动脉炎和大动脉炎,可导致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疾病。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患主动脉瘤风险增大。正常的主动脉瓣有三片,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只有两片。
哪些人更容易患主动脉瘤?
以下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年龄在 65 岁以上。
吸烟。
患有高血压。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增加主动脉瘤发生几率。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
具有直系亲属(父母、兄妹)家族病史。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发病年龄较低,主动脉瘤破裂风险也更高。对于 65 岁以下人群,家族病史是首要的危险因素。
男性。男性患腹主动脉瘤的几率比女性多 5 倍。50 岁以上的男性,患此病比例为 3% ~ 9%。
就医
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询问病史、查体,随后可能会进行一系列检查。高危人群应提早筛查。对于已确诊主动脉瘤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瘤体生长情况,及时手木治疗,防止破裂。
何时应就医?
出现以下症状时,提示发生主动脉瘤破裂或主动脉夹层,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上背部突发锐痛,疼痛向下辐射;
胸部、下巴、颈部或手臂疼痛;
血压骤降至极低水平;
出现休克体征,如晕倒或感到天旋地转、虚弱或神志模糊;
呼吸困难。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诊:
腹部出现搏动的肿块;
身体一侧下肢突发无力感;
出现前所未有的胸痛;
原因不明的脚冷,或者脚趾疼痛、皮肤变黑或变蓝。
就诊科室
内科;
心脏科或血管外科。
哪些人应该做筛查?
符合以下条件的人群,请定期筛查:
男性,年龄 65 至 75 岁,并有吸烟史。
男性,60 岁及以上,且有一名曾患有动脉瘤的直系亲属(如父亲或兄弟)。
有主动脉瘤家族病史、马凡综合征或其他相关器官疾病、二叶式主动脉瓣。正常的主动脉瓣有三片,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只有两片主动脉瓣。
此外,以下情况应定期复查:
如果动脉瘤较大,每 6~12 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果较小,每 2~3 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如果患者曾接受过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植入了支架,则需要每年进行 CT 扫描等检查,查看支架是否出现异常。
医生如何诊断主动脉瘤?
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如下检查:
心脏听诊,检查血流是否异常;
检查双腿和双脚。
腹部超声检查。可帮助医生发现腹主动脉瘤、并判断动脉瘤的大小。
CT 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这两种检查手段可获得比超声更精确清晰的图像。
超声心动图。医生可以发现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心包积血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胸背部疼痛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最近胸腹部是否受过伤,或者被击打?
有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有没有其他心脏病,特别是遗传性心脏病?
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患有主动脉瘤?
平时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吗?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主动脉瘤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服药吗?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需要接受手术吗?手术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预防主动脉瘤破裂。一般情况下,治疗方法包括监测和手术。具体采取哪种治疗方案,要根据瘤体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定。
是否有药物可以治疗主动脉瘤?
确诊后,医生可能会开具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减慢心率、降低主动脉压力,从而减少血流对主动脉壁的冲击。
小动脉瘤很少发生破裂,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来减少主动脉壁承受的压力。还可能开具他汀类药物来帮助降低胆固醇。
请注意,“服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制剂(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能降低主动脉瘤患病风险或破裂风险”,这一说法并未经证实。
有哪些手术可以治疗主动脉瘤?
医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主动脉瘤。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和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
开放手术。即开胸或开腹手术。术中医生会切除动脉瘤,并植入一段人工血管,修补缺损的主动脉。术后恢复需 1 个月左右。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如果患者因身体条件不能做开放手术,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此法。医生会在患者腹股沟做一个小切口,从股动脉将人工血管(支架)送入病变部位固定好,使主动脉形成正常血流。
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与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患者年龄、合并疾病等都有关系。请和医生讨论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
日常注意
主动脉瘤患者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请戒烟忌酒、健康饮食、锻炼身体;此外,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防止血压升高。
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主动脉瘤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的医疗监测,并接受治疗。此外,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
定期体检。进行定期体检是为了检查动脉瘤大小和生长情况。应询问医生多久进行一次检查。一般情况下,确诊后 6 个月应进行超声检查,并在首次影像学检查后定期随访。
永久戒烟。
少吃盐,多运动,控制高血压。
少吃高脂食品,多运动,控制高胆固醇。
控制体重。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减重可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定期运动。询问医生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与运动量。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请多做能提高心率的有氧运动。最好保证每天半小时运动时间。
健康饮食。水果、蔬菜、高纤维和低饱和脂肪与低反式脂肪的食物都是对心脏有益的。
不要提举重物,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避免血压突然升高。
保持平和心态。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血压升高。如果正经历重大变故、或有紧张焦虑、愤怒沮丧等情绪,就诊时请告诉医生,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
没有药物可以预防主动脉瘤,服用降压药可以降低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日常生活注意保持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积极治疗原有心血管疾病、有家族史的人要提高筛查意识。
主动脉瘤能预防吗?
日常生活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保持血管健康,降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
永久戒烟。
健康饮食。
控制血压和胆固醇。
规律运动。
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疾病、主动脉炎症和心内膜炎。
有家族病史的人应提早筛查。
尽量避免胸腹部受伤或被猛烈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