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相关疲劳是什么?癌症相关疲劳怎么办?癌症相关疲劳症状有哪些?

有一种疲劳与癌症相关,医学上称之为癌症相关性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是指癌症患者持续的身体、心理、认知上的主观疲劳感,与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通常情况下,疲劳会突然出现,而并非活动或体力消耗所导致,也无法通过休息或睡眠得到缓解。患者常将其描述为“瘫软无力”,且在治疗结束后,这种情况仍有可能继续。

概述

有一种疲劳与癌症相关,医学上称之为癌症相关性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是指癌症患者持续的身体、心理、认知上的主观疲劳感,与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通常情况下,疲劳会突然出现,而并非活动或体力消耗所导致,也无法通过休息或睡眠得到缓解。患者常将其描述为“瘫软无力”,且在治疗结束后,这种情况仍有可能继续。

症状

癌症相关疲劳是一种主观上的体验,常伴有睡眠紊乱,情绪抑郁,或与疼痛一起出现,常常表现为劳累感、虚弱、筋疲力尽、疲倦或行动缓慢、无力平常举手之劳的小事也无法完成;部分人有肢体沉重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悲伤或沮丧,不想干活,失眠或睡的过多仍感觉疲倦。它长期存在严重干扰肿瘤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癌症相关疲劳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癌症相关疲劳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明显疲劳,精力下降,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感,不能集中注意力,日常活动懒散,失眠或出现睡眠过度或睡不够;

明显的情绪反应如:悲伤、沮丧、易激怒;

记忆力下降,并且因疲劳及乏力难以胜任日常工作;

疲劳导致职业、生活及社会等重要生活能力明显下降,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病史、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可证明患者既往有癌症病史,并且发病是诊断癌症后出现。

癌症相关疲劳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肿瘤复发甚至转移;

抑郁;

失眠。

病因

癌症相关性的疲劳产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疾病本身或其治疗手段有关。

癌症相关疲劳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化疗:任何化疗药物都可能会导致疲劳。化疗数周后,常会产生疲劳。在某些情况下,疲劳会持续几天,而也有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感到疲劳,甚至在治疗结束后仍旧存在。

放疗:放疗导致的疲劳会随时间不断加重,且与治疗部位无关。治疗停止后,疲劳通常会再持续 3~4 周,但也可能会持续 2~3 个月。

联合疗法:同时或相继接受一种以上的癌症治疗手段会增加疲劳产生的几率。

骨髓移植:这种积极的治疗手段可能会导致持续一年的疲劳。

生物疗法:生物制剂也能导致疲劳。

其他原因可能包括:

为了竞争营养物质,癌细胞常会损害正常细胞的生长。除疲劳外,常见情况还有体重减轻和食欲下降。

因治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味觉变化、胃灼热或腹泻)而导致的营养缺失可能会导致疲劳。

癌症治疗手段,尤其是化疗会减少红细胞的数量,导致贫血。红细胞在机体全身运输氧气,所以若组织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便会感到疲劳。

一些治疗恶心、疼痛、抑郁、焦虑和癫痫等副作用的药物可能会导致疲劳。

疼痛也会导致疲劳。

压力会加重疲劳感,而在对抗疾病和面对未知因素会令癌症患者倍感压力。

抑郁和疲劳关系紧密,但还不清楚两者的先后顺序。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试着理解抑郁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在确诊癌症前便一直感到抑郁,时常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和一无是处,可能需要抗抑郁治疗。

就医

尽管癌症相关性疲劳在癌症患者中非常普遍,但在出现疲劳症状时,仍可随时向医生求助。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极轻微运动即可导致呼吸短促;

不受控制的疼痛;

无法控制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不振);

不受控制的焦虑或紧张;

持续性抑郁。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患者出现了严重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患者情绪低落严重,有自杀倾向,威胁自己及他人生命;

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并出现了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心理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该病?

疾病诊断首先要判定疲劳是否真正存在,然后评估它的程度,最后则需判断疲劳的原因。

疲劳是主观上的一种体验,主要通过患者的主诉来做诊断。病史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数据,家属对患者行为的描述,尤其在儿童,是重要的补充信息。所有的患者均应在首诊或病情各阶段治疗中或治疗后的常规随访中,筛查有无疲劳,特别是在患者不愿主动讲解自己病情的时候,医务人员更应该注意它是否存在。

CRF 的有无,可参考 ICD-10(1998 修订版)标准:

在上个月有 2 周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 6 次以上下列症状,其中 A1 是必备症状。

A1:明显的疲劳,精力下降,需要更多的休息,近年来出现与活动水平不成比例的劳累;

A2: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

A3:不能集中注意力;

A4:日常活动懒于进行;

A5:失眠或睡眠过度;

A6:不能解乏的睡眠;

A7:能认识到需要努力克服精力不充沛;

A8:对疲劳由明显的情绪反应(如悲伤,沮丧,易激惹);

A9:由于疲劳感难以完成日常事务;

A10 能认识到有近期记忆方面的缺陷 A11 活动后不适持续几个小时。

B 疲劳导致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机能明显的力不从心或损害。

C 病史、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可证明这些症状是癌症或癌症治疗的后果。

D 这些症状基本不是并发于精神疾患重症抑郁如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化障碍或谵妄。                          

由于 CRF 的主观性,自评量表是目前筛查疲乏的金标准,可能进行的相关检查包括:

简单疲劳量表(The BriefFatigue Inventory,BFI);

疲劳程度测评量表(The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

多维疲劳症状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MFSI);

慢性病治疗相关性疲劳功能评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Fatigue,FACIT.F)及癌性疲劳量表(The Cancer Fatigue Scale,CFS)等量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疲劳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什么表现形式?

疲劳持续了多久?除了疲劳还有别的不舒服表现吗?

这种疲劳对你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有没有抑郁、贫血、睡眠障碍、恶性肿瘤病史等既往病史?

近期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疲劳是什么原因?这种病严重吗?

这种病怎么治疗?能治好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我能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状态吗?

治疗

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是从根本病因处着手。但遗憾的是,确切病因常不得而知,或是可能有多种病因。解决疲劳问题必须因人而异。例如,有些治疗手段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贫血而引发的疲劳。以下指导原则或许有助于改善疲劳。

疲劳评估

写一周的日记,记录一天中你感到最疲劳或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写下你认为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对疲劳的征兆保持警惕,其可能包括睡眠无法缓解的全身性疲倦、精力衰退或缺乏、精神疲惫和情绪衰竭、无法集中注意力、感到无力或全身不适。

保存体力以对抗疲劳

以下措施可帮助保存精力、消除疲劳。

提前制定计划并规划你的工作

变更物品存储地,以减少路途并易于获取。

必要时,根据活动优先级分配任务。

合并多项活动并简化其细节。

安排休息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及工作时间。

在感到疲劳前便休息——多频率、短时间的休息十分有益。

自我调节

适中的生活节奏比匆忙紧急的节奏要好。

减少突然而来或长时间的压力。

坐卧和站立交替进行。

解决其他问题

治疗引起疲劳的疾病和症状也会有所帮助,如贫血、睡眠问题、疼痛、抑郁、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缺水。

补充营养

如果未摄取足够的食物或水分,或者吃的食物不健康,癌症相关性疲劳的情况常会变得更糟。维持营养状态能让你感觉更好,或更有精力。

可咨询营养师,营养师会为你提供建议,以解决可能会影响正常营养摄入(如早饱、吞咽困难或味觉改变)的饮食问题。营养师会提供可最大限度提高热量的饮食方法,并在少量食物中加入蛋白质的方法(如奶粉、速溶早餐饮品和其他商业补充剂或食品添加剂)。

运动

由癌症或治疗手段引发的体力活动减少,会导致疲劳和精力缺乏。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健康的运动员,若被迫长时间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也会产生焦虑、抑郁和疲劳的感觉。

定期适度运动可减少这些感觉,有助于保持活力并提升精力。即使是在癌症治疗期间,仍然可继续进行锻炼。事实上,已有研究表明进行适度日常锻炼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更好,治疗效果也可能更佳。

如果你患有癌症,请记住以下运动原则:

开始锻炼计划前,请咨询医生意见。

合理的锻炼计划应进展缓慢,给身体留出时间来调整。

定期制定锻炼计划。

合理的运动绝不会产生疼痛、身体僵硬或疲惫不堪的感觉。如果因为锻炼而感到酸痛、身体僵硬、疲惫不堪或呼吸喘急,就是运动过量了。

只要谨慎并且不过量运动,大多数运动都是安全的。其中最安全和最有成效的运动是游泳、快走、室内自行车运动和低强度有氧运动。这些活动几乎无受伤风险并且对全身有益。

学会减压和放松

调节压力在消除癌症相关性疲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一些建议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调整期望值:例如,如果你今天要完成 10 件事,将其减少至 2 件,剩下的事情择日再做,成就感对减轻压力大有帮助。

取得他人理解和支持:如果家人和朋友能够“从你的角度思考”并且理解疲劳对你的影响。那么他们对你将很有帮助。癌症病友组织也可为你提供支持,因为其他癌症患者能理解你的经历。

放松技巧:可帮助减轻压力,比如收听传授深呼吸或冥想的音频/广播。

转移注意力的活动:例如,针织、阅读或听音乐等几乎不消耗身体能量却需要注意力的活动。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健康教育,讲述疲劳发病原因及形式,自我检测;

心理状况与疾病发展相关,保持心情愉悦不要有太大压力;

适度低中强度的运动增加血液氧含量,减轻疲劳症状;

补充足够的营养,多食高蛋白(瘦肉、牛奶海鲜及豆制品)及新鲜瓜果蔬菜及纤维素类食物。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平时保持心情舒畅,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

适当的有氧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携氧能力;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

平常饮食规律,荤素均衡搭配,保证营养充足;

培养个人爱好,学会自我放松与解压。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艾司唑仑片的功效与作用-艾司唑仑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舒敏的功效与作用-舒敏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