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反刍障碍是一种进食障碍,患者(通常为婴幼儿)将吞咽下去的、已部分消化的食物吐回口腔,并再次咀嚼。多数病例中,反刍食物会被再次吞咽下去,但偶尔,儿童会把它吐出。
反刍障碍最常见于婴幼儿(3~12 个月间)和认知受损的儿童中。在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较为罕见。男童比女童多见,但很少有关于这种疾病的研究证实这一点。
确切病因仍未知,但身体疾病或重度压力,儿童被忽视,或与母亲或其他主要看护人的关系异常等会促成该病的发生。
婴幼儿的反刍障碍的症状包括:重复性食物反流、重复性再次咀嚼食物、体重下降等。
反刍障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变孩子的行为上。
没有已知的方法来预防婴儿和儿童的反刍障碍。
症状
婴幼儿的反刍障碍症状包括:
重复性食物反流;
重复性再次咀嚼食物;
体重下降;
口腔异味和龋齿;
重复性胃痛和消化不良;
嘴唇破皮和皲裂。
另外,反刍患儿会做出典型的异常动作。这些动作包括拱起背部、保持头部向后、收紧腹部肌肉和用嘴做吮吸动作。当婴儿尝试将已部分消化的食物吐回口腔时就可能做上述动作。
反刍障碍有哪些并发症?
婴儿与儿童反刍障碍未进行治疗有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
营养不良;
降低对感染和疾病的抵抗力;
生长发育停滞;
体重下降;
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脱水;
口腔异味和龋齿;
吸入性肺炎和其他呼吸问题;
窒息;
死亡。
病因
确切病因仍未知,但如下几个因素会促成该病的发生:
身体疾病或重度压力。
儿童被忽视,或与母亲或其他主要看护人的关系异常,会引起儿童进行自我安慰。对有些儿童来说,咀嚼行为是安慰性的。
这或许是儿童获取关注的一种方式。
也可能是抑郁或焦虑等精神疾病的表现。
哪些人容易患反刍障碍?
反刍障碍最常见于婴幼儿(3~12 个月间)和认知受损的儿童中。在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较为罕见。男童比女童多见,但很少有关于这种疾病的研究证实这一点。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营养不良、脱水、体重下降;
对感染及疾病抵抗力下降;
生长发育停滞;
口腔异味和龋齿;
出现恶心、烧心等胃部疾病不适症状;
吸入性肺炎和其他呼吸问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胃溃疡大出血或急性穿孔引起剧烈腹痛;
吸入性异物引起窒息。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消化科
心理咨询科
医生如何诊断儿童反刍障碍?
若婴儿或儿童出现反刍症状,医生将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来开展评价。医生会使用 X 线和血液检查等,查找并排除呕吐的可能身体病因,如胃肠类疾病等。检查也能有助于医生通过查找脱水和营养不良等问题的迹象,来评价行为如何影响身体。
为帮助反刍障碍的诊断,会对儿童进食习惯进行分析。医生常常在婴儿进食期间和进食后,对婴儿进行观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儿童与母亲或其他监护人情感关系状态?
儿童近期有无因疾病或学习压力大等造成精神焦虑的可能性?
病程中是否出现呛咳,体重下降,精神萎靡,恶心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口腔有无异味现象等?
免疫力下降,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反刍障碍的发病原因?
反刍障碍能彻底治愈吗?
对待患儿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
没有用于治疗反刍障碍的药物,该病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变孩子的行为上。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改变儿童进食中和刚刚进食后的体位。
鼓励母亲和孩子在进食期间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给孩子更多关注。
进食期间减少干扰。
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进食体验。
当儿童开始出现反刍行为时,分散其注意力。
进行厌恶性条件反射,包括当儿童开始呕吐时,使其品尝酸味或很差味道的东西等措施。
对母亲和家人的心理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交流,并解决因此对孩子产生的任何负面情感。
疾病发展和转归
在大多数病例中,患儿会不再发生这种行为,并恢复到饮食正常。有些大龄儿童,这种疾病会持续几个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婴幼儿反刍往往是母婴关系疏远所致,应增加母爱,经常与婴幼儿密切接触,在喂食时或喂食后应抱一抱小孩如果母婴关系极差,可寻找替代母亲或保姆,使小孩得到母爱。
注意安全,防止窒息等各种意外发生。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预防
没有已知的方法来预防婴儿和儿童的反刍障碍。
对孩子进食习惯的细心照料,会有助于在严重并发症发生之前控制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