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恐怖是什么?广场恐怖怎么办?广场恐怖症状有哪些?

广场恐怖症是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场恐怖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 6.7%,女性多于男性,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表现为在难以迅速离开的场所感到紧张不安,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由于强烈的害怕或痛苦体验,常随之出现回避行为。常产生预期焦虑,并极力回避或拒绝进入这类场所。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或消失。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暴露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按患者的病情轻重可独立或合并使用。广场恐怖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造成严重危害。

别称

人群恐惧症

概述

广场恐怖症是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

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场恐怖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 6.7%,女性多于男性,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表现为在难以迅速离开的场所感到紧张不安,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由于强烈的害怕或痛苦体验,常随之出现回避行为。常产生预期焦虑,并极力回避或拒绝进入这类场所。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或消失。

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暴露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按患者的病情轻重可独立或合并使用。

广场恐怖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造成严重危害。

症状

病程特点:广场恐怖病程趋向慢性。一般说来,病程常有波动。许多患者可有短时间缓解,甚至完全缓解。

广场恐怖的特点

由特定的对象或情境——公共场所诱发;

表现为指向此类情境的焦虑;

焦虑的程度与恐惧的对象不相符;

回避成为缓解焦虑的主要方式;

患者能认识到恐惧是不合理的,但是不能控制。

广场恐怖症的表现

对特定场所或情境的恐惧,包括害怕到如会场、剧院等人多拥挤的场所,害怕使用公共汽车、地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害怕单独离家外出,甚至害怕单独留在家里。主要表现为患者在难以迅速离开或逃离的地方出现明显焦虑,可以同时伴有或者不伴有惊恐发作。

患者进入这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晕、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人格解体或者晕厥。

由于患者有强烈的害怕、不安全感及痛苦体验,常随之出现回避行为。

在一次或多次类似经历之后,常产生预期焦虑,每当患者遇到上述情况,便会感到焦虑紧张,极力回避或拒绝进入这类场所。

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或消失。

广场恐怖的并发症有哪些?

广场恐怖伴发的惊恐障碍(参见惊恐障碍)属于继发发应,只有在所恐惧的场所才会出现,一旦离开或回避后会有所缓解。如果在广场恐怖之前曾经经历或出现过多次惊恐发作,当广场恐怖发生时出现的惊恐发作属于原发病。

病因

广场恐怖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成因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

生理因素

特定的恐惧症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31% 的患者家属中有同样的问题。脑神经影像学发现,恐惧症患者存在前扣带回皮质、杏仁核和海马区域的血流增强。

一项脑影像学的研究表明,特定恐惧症患者前额叶脑皮质激活增强,经过认知行为治疗,则这些脑区激活减弱,提示本病具有神经生物学基础。

心理因素

在心理因素方面,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理论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恐怖症又被称为是“焦虑性歇斯底里”,他认为这是由于儿童时期的恋母情结冲突导致的。到了成人阶段,因为性本能的驱使,个体依然表现出较强的恋母或恋父色彩,于是个体便激起了一种害怕被阉割的恐惧或焦虑,从而导致恐怖症的发生。

行为主义的理论认为,广场恐怖症是由于自然的恐惧刺激与令人恐惧的刺激多次偶合出现,导致中性刺激变成了诱发恐惧的条件刺激,个体采取回避行为来减轻焦虑,回避行为不断被固定下来而成为临床症状。

社会因素

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不当的教育方式等,都有可能成为广场恐怖症的发病原因。

Swanson(1986)的研究显示恐怖症与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儿童的出生次序等有密切关系。

Swanson 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其恐怖症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不但如此, 甚至其恐惧的内容、恐惧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这说明恐怖症的发生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同样极为密切。

就医

广场恐怖发作时因自主神经反应导致严重的躯体不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建议尽早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一般认为,很多广场恐怖的患者在疾病发作时体验到“濒死感”,常常表现为严重的心慌、气短、头晕、出汗等躯体不适,并因此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心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

反复检查而无支持躯体疾病的阳性结果之后,患者会在医生、亲朋的建议下或者自行就诊于精神科或心理科。而及早就医是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以及避免病情发展的关键。因此建议存在上述症状的患者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广场恐怖?

病史回顾:医生会详细询问现病史、既往躯体疾病史和精神病史、个人成长史和家族史。

精神检查:精神科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半个小时左右的精神检查,了解患者的感知能力、想法、情绪和意志行为活动等。

身体检查:医生会通过必要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头颅 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情绪异常。

量表检查:一些心理量表对于系统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物理检查:眼动检查、红外热成像脑血流图、心率变异趋势图等精神科常用物理检查,虽然不是广场恐怖的诊断标准,但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此时的脑功能状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焦虑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焦虑症状会加重?

有没有躯体疾病既往史或精神疾病既往史?

是否吸烟、酗酒、吸毒等?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早年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自身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父母两系三代以内的亲属中有无精神疾病、智力缺陷、吸毒、酗酒、自杀或人格障碍患者?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广场恐怖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有非药物的治疗方法?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我怎样做才能避免疾病复发?

治疗

药物、暴露疗法和认知行为等心理治疗训练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充分评估、量化监测下的全面治疗原则:广场恐怖的治疗不只是针对焦虑情绪症状自主神经反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患者常常存在的抑郁以及强迫症状,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症状群的主次地位都将影响治疗选择。因此在患者的任何就医时间点,医生都应对患者此时的症状和整体的心境发展特征做充分评估和量化,辨证施治。

综合治疗原则: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因需组合、主次有序。

全病程治疗原则:广场恐怖的治疗目标除缓解急性期症状外,还应包括在康复期的恢复社会功能和缓解期的预防复发。

参与治疗原则:医生、患者和家属均应树立参与治疗的心态,努力维护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共同面对疾病。作为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降低病耻感、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积极接受心理治疗和自我管理;作为家属对于患者疾病治疗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协助疾病观察和管理,是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

药物治疗

SSRIs 类药物: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治疗广场恐怖症的首选药物。在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中,氟西丁、帕罗西丁和舍曲林具有显著功效,且具有高安全性、低或无依赖性和耐受性的特点。药物治疗一般需持续 8~12 个月,一些患者需长期治疗以保证获得良好疗效和预防复发。

苯二氮卓类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缓解焦虑的即时性,一旦患者在其他治疗尚未奏效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对此类药物产生心理依赖而习惯性的使用,因此不适合单独使用,也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

另外双通道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氮平也有一定疗效。

心理治疗

暴露治疗

是治疗广场恐怖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它基于的假设是焦虑通过对恐惧事物的回避得以维持,而暴露的实质是主动接触能引发焦虑的刺激,并且保持这种接触,直到患者开始认识到他们预期的负性结果并没有发生,则焦虑开始减少。

采取暴露治疗至少需要 4 步工作:准备、制定暴露的等级条目、首次暴露、重复暴露。

暴露的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患者的治疗动机;治疗操作目标和程序的具体化一致性;患者对暴露治疗原理的理解;首次暴露的执行情况;回避行为或仪式化行为的阻断。

暴露治疗可以有效打断患者恐惧体验与现实刺激的条件性关联,建立新情绪体验的行为经验。

认知行为疗法(CBT)

主要特点是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他人或事件的看法和态度,来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

当下,研究者对认知行为疗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有学者将远程视频技术对广场恐怖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并称之为视频认知行为疗法。之后学者们将虚拟现实技术(VR)整合进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策略当中,将之命名为经验认知疗法(ECT)。此方法作为对暴露疗法的创新,可使得广场恐怖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降低,并且经验认知疗法在减少惊恐发作的效果方面也比认知行为疗法来得更快。

在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中加入 VR 技术,将为广场恐怖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方向。但是也有学者研究表明虽然使用虚拟现实的新技术给广场恐怖症的治疗带来改善,治疗的依赖性问题却依然存在。

疾病发展和转归

尽管广场恐怖本病不予治疗,可以减轻,有些甚至不经治疗而自动痊愈,但是会给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带来严重损害,它不仅能导致个人主观上的强烈痛苦,也会对社会生产带来损失。适当的医疗干预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患者摆脱痛苦。

日常注意

广场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坚持配合药物和(或)心理治疗。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

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均衡饮食,规律锻炼等。

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建立更多的心理储备,用包容和开阔的心态放下对自己和他人的苛求,培养顺其自然、允许、关爱自己的生活态度。

时常留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从而自我调节。但不必对抗情绪的变化。

学习一些压力管理技术:如瑜伽、放松训练、静观(Mindfulness)练习等,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预防

一级预防

对于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和发病危险因素的个体,需要在生活中重视自己的发病风险。

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和增加保护因素,如:应对逆境的能力,适应能力,自主性,运动锻炼,安全感,情感驾驭能力,良好教育,良好的亲情关系,解决问题的技巧,父母与子女间正性相互影响,自尊,生活技巧,处理社交和冲突的技巧,家人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处理应激能力等。

当父母一方有精神疾病时,建议找专科医生遗传咨询,评估子女的患病风险,决定是否生育。

做好婚前检查和婚育指导,定期孕检,避免母孕期疾病。

做好孕期心理保健。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及教养方式。学校、社会尽量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及工作环境。塑造具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的健康人格。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

广场恐怖坚持配合治疗有望痊愈,治疗依存性欠佳易致迁延或复发,故应坚持药物治疗和积极参加心理治疗来预防复发。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兰索拉唑片(南国春)的功效与作用-兰索拉唑片(南国春)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六味地黄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六味地黄胶囊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