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狭义的老年抑郁症指的是老年期首发的,以情绪低落为表现的一种心理疾病。
国内外研究显示,其患病率约为 10%-15%。
退休后社会地位的改变、躯体疾病的困扰,以及生活应激事件等,都可能导致老年抑郁症。
核心症状可概括为“三低”,即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愉快感缺失。
改变生活方式是首选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配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抑郁症可能会增加痴呆的风险,因此需尽快治疗。
只要坚持规范治疗,预后一般较好,但部分老人仍会逐渐表现出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认知障碍,预后往往不佳。
症状
抑郁症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年轻人不同。在老年人中,抑郁症经常同其他疾病和残疾一起出现,且持续时间更长。
老年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核心症状:典型的抑郁症核心症状可概括为“三低”,即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愉快感缺失。
伴随症状:老年抑郁症的表现更多集中在躯体不适、记忆力减退等方面,症状不典型者居多。例如生活缺乏动力、失眠、躯体不适较多,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如做决策、解决问题、同时完成多重任务等)受损。
自杀风险:人至暮年,精力原本就会下降,加上心境的持续低落,容易出现自杀观念及自伤、自杀行为,住院和护理的比例也增加。有报道称,我国 64-75 岁的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为 47.8/100000,农村老年女性是城市老年女性的 3 倍多。
老年抑郁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研究表明,抑郁会增加痴呆的风险。部分老人经过系统治疗,仍逐渐表现出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认知障碍,预后往往不佳,可能是痴呆早期表现。
病因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较多,包括躯体疾病的困扰、丧偶及独居、遭遇心理社会逆境(如退休、残疾、经济困难、缺少照顾和隔离)等。
老年抑郁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社会地位的改变(如退休)是影响老年人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特别是一些职业地位较高的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整日无所事事,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渐渐产生“无用感”。
社会应激事件是老年抑郁症发生、复发的另一大“元凶”。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本就不佳,对负性生活事件更敏感,一旦卷入超出承受的投资失利,或过度介入儿女的婚姻纠葛等事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抑郁症?
增加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因素包括:
女性;
单身、未婚、离异或丧偶;
缺乏支持性的社会人际关系网;
应激生活事件。
卒中、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癌症、痴呆和慢性疼痛等类似疾病将进一步增加抑郁症风险。另外,下列抑郁症风险因素也常见于老年人中:
特定的药物或联合用药;
身体形象毁坏(来自于截肢、癌症手术或心脏病发作);
重度抑郁症家族史;
恐惧死亡;
独居、社会隔离;
其他疾病;
既往的自杀企图;
存在慢性或严重疼痛;
抑郁症病史;
最近失去亲人;
吸毒。
就医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起病隐匿,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可以使用心理量表进行自查。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出现各种疼痛或身体不适症状,反复就医未见明显异常;
精力不济、闷闷不乐、对以前的爱好不感兴趣;
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有“做人没意思”的念头;
自觉记忆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近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
长期受慢性疾病困扰。
建议就诊科室
心理科
精神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就诊和普通抑郁症一样,也需要问诊、精神检查、量表评估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心理量表检查:医生可能会使用经典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老年抑郁量表(GDS)。
鉴别诊断:由于老年抑郁症会存在认知受损症状,需要与痴呆鉴别,因此,医生也会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等,排除认知障碍的可能。
躯体疾病排查:实验室检查、头颅 CT/MRI 等也是必要的检查,可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
治疗
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电休克疗法,以及较新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有时,这些治疗方法会被结合起来使用。医生会根据症状的类型和程度、既往治疗史、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等因素,来推荐适合老人的疗法。
药物治疗
如非药物干预无效,且抑郁症状严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或/和有自杀风险,就应考虑抗抑郁药正规治疗。
与青壮年的抑郁症一样,出于疗效考虑,老年人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仍需足剂量、足疗程。但用药上可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不宜超出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频繁换药也不可取。
医生会根据老人的一般情况、躯体疾病史、症状特点等,尽可能选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弱的药物,如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舍曲林等。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不良反应,特别是服药初期,老人可能会将抑郁症导致的躯体不适归结于药物不良反应。
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改善老年患者的无助感、自尊心低下、无力感及负性认知。对轻度抑郁患者或重度抑郁恢复期可使用心理治疗,但中重度抑郁的初始治疗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心理治疗(IPT)、问题解决治疗(PST)等。
电休克治疗(ECT)
ECT 在治疗老年抑郁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老年人因副作用或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而无法服用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时,当抑郁症非常严重并干扰日常生活时(例如饮食、洗澡和梳洗),或当自杀风险非常高时,ECT 便成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对于非认知障碍、非躯体疾病所致的原发性抑郁症,只要坚持规范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但部分老人经过系统治疗,仍逐渐表现出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认知障碍,预后往往不佳,可能是痴呆早期表现,需进一步到神经科或精神科诊治,合并使用促智药。
至于老年抑郁症是否直接与痴呆相关,目前还不能肯定回答。但研究表明,抑郁会增加痴呆的风险因素。
日常注意
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常常伴有其他的躯体疾病,吃的药很多很杂。老年人的体质也远不如年轻人,肝肾代谢药物的能力也有所下降。所以老年抑郁症的日常注意主要集中在用药上。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老年人常用的抗抑郁药,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多数可以耐受。如果出现躯体不适,且难以忍受或心中担忧,应及时和您的主诊医师沟通,而不要自作主张,随意减药、停药。
老年人常使用多种内科药物,例如降压药、降糖药,以及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疾病的药物。医生在选用抗抑郁药时,会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药物代谢方面的作用。
疗效不佳时,即持续存在躯体、睡眠、饮食不佳,情感淡漠等表现,首先应请医生再次诊断,排除脑器质性因素和躯体疾病的影响。如诊断确切,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先前的药物治疗已有疗效,可采用增效治疗,例如,合并其他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如先前所使用的抗抑郁药疗效不佳或难以耐受,可考虑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对难治性病例,可考虑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等,常比大剂量用药更为安全有效。
预防
对老年人群来说,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各种心理应激因素,以及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心理疏导、处理躯体疾病等。特别建议老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进行锻炼,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
推荐老年人进行的体育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游泳、健步走、慢跑、门球、广场舞等。
尽量不要参加对抗性过强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
最好也不要频繁爬山、爬楼梯,以免膝盖受损。
运动频率可保持在每周 3 次以上,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增加营养、多参与愉快的聚会或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
由于患抑郁的老人本身就不爱动,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所以家人要带动老人,主动陪他们动起来、走出去、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