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精神病是什么?旅途精神病怎么办?旅途精神病症状有哪些?

旅途精神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主要是指患者发病前受到精神应激、躯体过度疲劳、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过分缺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导致精神、身体功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适应能力失常,最终出现精神崩溃、反应失度的急性精神障碍。可能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心境及所处的外在环境有关。表现为定向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言语障碍、行为障碍等。可发生自杀、自残和恶性伤人事件。需行体检、神经系统检查等。在旅行途中,病者精神障碍,行为冲动,排除其他精神、器质性疾病可诊断。建议清淡饮食,多饮水。放松心情、开窗通气、充分休息,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镇静药物。停止旅行、充分休息数小时至一周可自行缓解。

别称

旅行性精神障碍

概述

旅途精神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主要是指患者发病前受到精神应激、躯体过度疲劳、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过分缺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导致精神、身体功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适应能力失常,最终出现精神崩溃、反应失度的急性精神障碍。

可能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心境及所处的外在环境有关。

表现为定向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言语障碍、行为障碍等。

可发生自杀、自残和恶性伤人事件。

需行体检、神经系统检查等。

在旅行途中,病者精神障碍,行为冲动,排除其他精神、器质性疾病可诊断。

建议清淡饮食,多饮水。放松心情、开窗通气、充分休息,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镇静药物。

停止旅行、充分休息数小时至一周可自行缓解。

症状

旅途精神病典型症状指在旅行途中,出现幻觉、错觉、头昏、紧张等表现,或发展为冲动、兴奋、打人毁物、被害妄想、定向障碍等表现。其他症状包括言语凌乱、理解困难、无法有效交谈、注意力涣散、迷茫、遗忘等。

旅途精神病的临床表现,完全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特点,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

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

感知觉障碍(错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等);

思维障碍(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

情绪障碍(紧张、焦虑、恐惧、哭泣、痴笑、抑郁);

言语障碍(言语零乱、理解困难、无法有效交谈);

行为障碍(冲动伤人、毁物、跳车、自伤自残、自杀、无目的行为等);

注意及记忆障碍(注意力涣散、迷茫、遗忘等)。

病因

旅途性精神病目前病因不明。推测可能的诱发因素有:

睡眠时间不足:旅途精神病患者多数为初次乘车旅行,文化程度低,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乘车时间长,睡眠不足。

极度疲劳:由于列车超员严重,患者所处车厢内 CO2 浓度高,大部分患者在硬座车厢无座位,因活动受限导致极度疲劳。

体内环境失代偿:患者长时间持续无进食或很少进食,车厢内供水次数少,则患者饮水量的严重不足,在上述状况下,患者的体内环境失代偿,出现生理指标的异常。

性格因素:患者具有内向或偏执性格,表现为沉默、孤僻、悲观,对他人有敌意等,具有一定的易感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患者在上车前就具有前途未卜、焦虑不安的心境,首次出门者居多,处于陌生的车厢内,缺乏人际交流。

就医

旅途精神病目前归入“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中。诊断要点如下:

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等),急性起病。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综合因素作用。常可出现意识障碍,片段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 1 周内自行缓解。

排除癔症和旅途中发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治疗

乘车途中要经常开车窗使空气流通,在停站时可以下车透气。在旅行中,出现身体特别紧张和不适时,可用深呼吸让自己急躁或焦虑的心情平静下来,必要时可向列车工作人员求助。

如已发生症状,急救措施如下:

主动向乘务员反映有头昏、紧张、焦虑不安等表现。对这样的旅客,乘务员和同行人员除耐心安慰外,应改善患者所处的旅行环境或条件,使其充分休息,同时通知医务人员。专科医生可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口服,并注意观察,由专人监护。

当患者无冲动或兴奋紊乱时,可给抗精神病药口服,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

当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被害妄想或有冲动性行为时,须注射苯二氮卓类针剂(氯硝西泮等)或氟哌啶醇针剂。由于这类患者的惊恐反应,易出现自杀、自残和伤人行为,为此必须进行隔离保护,必要时用保护带约束患者,但要注意捆扎部位不可太紧,以防肢体由于血供不足而受损。半小时察看一次,并定时给患者喂食物。必要时就近停止旅行,并护送至医院给予治疗。

日常注意

有精神病史的人最好不要在客流高峰时出远门旅行,以免旧病复发。如果一定要出行,最好两人以上同行,并适当备上药品应急,以降低风险。

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方法。尽量避免重大的生活事件的影响。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性春季如何养生保健

2023-8-19 23:23:44

药品

葡萄糖酸钙片的功效与作用-葡萄糖酸钙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