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行为症是什么?皮肤行为症怎么办?皮肤行为症症状有哪些?

皮肤行为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的皮肤病。患者常常采用伤害自己皮肤的方式达到快感,久而久之形成习惯,造成皮肤损害,此种行为会长时间不断重复,但患者自己却不知晓。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负性情绪(如紧张、压力)和不良环境(留守儿童、陌生环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皮肤行为症的症状根据患者损伤的部位而不同,最常见的症状有吮吸手指、咬指甲、反复洗手、反复撞头等。沟通教育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治疗关键在于让患者转移注意力。治疗难点在于寻找发病诱因,减少诱因刺激。本病可能造成自身撕裂伤,严重的患者可能企图以自杀来寻求注意。加强思想工作、进行说服教育、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概述

皮肤行为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的皮肤病。患者常常采用伤害自己皮肤的方式达到快感,久而久之形成习惯,造成皮肤损害,此种行为会长时间不断重复,但患者自己却不知晓。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负性情绪(如紧张、压力)和不良环境(留守儿童、陌生环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皮肤行为症的症状根据患者损伤的部位而不同,最常见的症状有吮吸手指、咬指甲、反复洗手、反复撞头等。

沟通教育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治疗关键在于让患者转移注意力。治疗难点在于寻找发病诱因,减少诱因刺激。

本病可能造成自身撕裂伤,严重的患者可能企图以自杀来寻求注意。

加强思想工作、进行说服教育、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症状

本病的症状根据患者行为和损伤的部位而不同。有些情绪激动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倾向。

皮肤行为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因吮吸手指导致的手指肿胀、皮炎:手指角质层发白,可伴有红斑、丘疹和瘙痒。

反复舔口唇,导致口唇和周围皮肤出现红斑、糜烂甚至流水渗液。

不断咬指甲,导致指甲缺损、易断、肥厚或分离。

反复摩擦手指关节,导致指节处皮肤增厚,形成圆形片状斑块。

反复碰撞头部,导致头部淤青、瘀斑。

反复损伤皮肤,导致出血、撕裂、划痕或瘢痕增生。

强迫性反复洗手,导致手部皮肤脱皮、瘙痒等。

长期压迫某处皮肤,导致皮肤或皮下组织萎缩变薄。

皮肤行为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皮肤感染

皮肤湿疹样变

瘢痕疙瘩

皮肤外伤

皮下出血

自杀倾向

病因

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和不良环境(陌生环境、留守儿童等),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皮肤行为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

不良环境:如留守儿童的独处环境,搬家或更换班级后的陌生环境,受到批评后的不友好环境等。

心理失常:如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可出现为身体行为异常。

负性家庭事件:如父母离婚、亲友离世、没有要好朋友等。

微量元素缺乏:体内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可以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行为异常。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史。

哪些人容易患皮肤行为症?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皮肤行为症:

居住农村:容易出现留守儿童、教育缺乏等情况。

单亲家庭:父母离婚或失去父母照顾的儿童,常因寻求关爱,而出现异常行为。

学业压力较大:考试前后、更换班级、更换老师、被老师批评等学业压力较大时,本病的发病率增高。

出现负性情绪事件:引起紧张、焦虑、不安、惊恐等负性情绪的事件,如亲友离世、与朋友争吵等,可使发病率增加。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父母过于严苛、追求完美、喜欢攀比等。

不良环境:如搬迁、去陌生的城市等。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皮肤行为症:

儿童和青少年:虽然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精神疾病家族史:有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家族史,发病率较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手指出现肿胀、发红;

口唇和周围皮肤出现红斑、脱皮、瘙痒等皮炎表现;

局部皮肤红色突起的斑块,质感较硬;

手指关节处皮肤增厚,呈圆形斑片,可伴瘙痒;

指甲分离、增厚或缺失。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莫名出现的皮肤外伤、出血,以及皮肤损害行为反复发作;

自伤、自杀行为。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精神科

医生如何诊断皮肤行为症?

当医生怀疑皮肤行为症时,将通过问诊、视诊、触诊、皮肤镜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通过询问病史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原因,对于本病诊断非常重要。

视诊: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皮肤损害的部位、大小、颜色等,来判断病情的程度。

触诊:通过触摸皮肤损害,可以辅助了解皮肤损害的层次、质地和性质,综合判断病情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皮肤镜检查:用皮肤镜可以观察到放大的、高清的皮肤损害局部图像,以便更好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皮肤组织病理学:切取小块患处皮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组织的变化,排除原发皮肤病,为诊断提供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多久了?

精神有没有什么变化?

学业压力大吗?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批评?

有没有其他诱因?

是否经常触摸、吮吸、摩擦某处皮肤?

家庭是否有变故?

患者情绪有没有异常?

有没有发现患者有自伤、自杀行为?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本病严重吗?

本病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本病容易治好吗?有哪些治疗方式?

本病是否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患者家属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对本病患者不能责怪,也不能采取强制手段加以制止。应加强思想工作,说服教育,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辅以心理治疗及适当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减少渗出、止痒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对于有湿疹样改变(皮肤发红、发痒、有密集的水泡及丘疹)的患者,使用炉甘石洗剂可以加快皮肤修复。

他克莫司:起到止痒、减少皮肤炎症的作用。常用于吮吸口唇引起的口周皮炎患者。

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过敏、抗皮肤炎症的作用。对于有严重增生、严重皮肤炎症表现的皮肤损害,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糠酸莫米松。

微量元素补充剂:如铜、锌补充剂,可以缓解因缺乏铜、锌而引起的症状。

镇静剂: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缓解焦虑或强迫等负性情绪的作用。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等。

其他治疗方法

液氮冷冻治疗:利用液氮的超低温将患处皮肤快速冷冻,可以起到破坏异常增生皮肤组织的作用。因患处疼痛,可减少患者主动刺激,从而改变患者行为习惯。

心理治疗:通过治疗师与来访者谈话的形式进行治疗。通过倾听、谈话、交流来改善患者的异常情绪,了解本病的病因,从而达到对本病有清楚的认知。

疾病发展和转归

皮肤行为症的患者如果不正规治疗,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甚至还会出现皮肤反复感染、自伤、自杀的风险。

皮肤行为症很少会危及生命。大多数轻度患者可以不经特殊治疗,通过改变心理精神刺激因素,改变行为习惯即可恢复皮肤损害;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来矫正。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皮肤活检,术后应注意手术切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如果有流黄水、出血、切口颜色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身体出现红斑、瘙痒、水泡等症状,应及时于皮肤科就诊。

定期复查:若患者去除刺激因素、改变行为习惯后,皮肤损害可缓解,无须定期复查;若皮肤损害仍然反复出现,持续不消退时,可再次前往皮肤科或精神科就诊。

饮食:

术后患者: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如米汤、米粥等;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如面条。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非手术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多吃富含锌、铜、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坚果、海鲜、牛奶等;限制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运动:

术后患者:术后第 1 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患者可恢复正常活动。

非手术患者:日常注意患者应多进行户外活动,转移注意力。运动以游泳、跑步、球类为宜,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每周运动 3~4 次。

其他:

日常注意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和沟通,多参加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

喜欢舔嘴唇的患者,应多用润唇膏,减少不自觉舔嘴唇动作;喜欢咬指甲的患者,应注意修剪指甲,避免指甲留得过长;喜欢洗手的患者,应随身携带护手霜,洗手后注意涂抹护手霜,减少皮肤干燥。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居住在农村等落后地区的人群,应关注这类地区留守儿童或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出现异常皮肤损害应及时就诊。

单亲家庭的成员应关注其心理健康,若出现异常精神或皮肤变化,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

关爱学业压力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多与之聊天、玩耍,注意劳逸结合。

减少负性情绪事件刺激。若有负性情绪事件发生,应及时对患者疏导,如聆听、交流、安抚等。

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不要过于严苛,多关爱子女心理和精神健康。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家长应注意其情绪,若出现精神或行为异常及时关爱、安抚或寻求心理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若家人发现其出现精神变化或异常的皮肤损害,应及时前往皮肤科或精神科就诊。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继发性肾脏疾病是什么?继发性肾脏疾病怎么办?继发性肾脏疾病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石黄抗菌片(药王制药)的功效与作用-石黄抗菌片(药王制药)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