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是什么?躯体形式障碍怎么办?躯体形式障碍症状有哪些?

躯体症状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SFD)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简单地说,患者会因为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尽管医生反复地说明和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即使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疾病,其严重程度也远远不足以解释患者感受到的痛苦和焦虑;尽管患者症状的发生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艰难处境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躯体症状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自主神经紊乱和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该病的主要症状为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对于结果的再三保证。躯体化症状表现复杂,呈多部位多样性特点,可涉及任何器官和功能,可模拟任何一种疾病表现,例如疼痛、疲乏无力、头晕、呼吸急促、行走困难、晕厥或意识丧失等。目前研究者们比较认可的导致该病的病因为生理、认知、情绪、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患者反复的就诊,常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可给自身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有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针灸和药物治疗。家属一定要注意给患者足够的关心,要理解患者的行为,不要过度责备患者,要认识到患者的病情是由于疾病所导致的,不要给患者太大的压力。要想从根本上来预防此病应该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培养缓解自己情绪的方式,学会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当自我调节比较困难的时候,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概述

躯体症状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SFD)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简单地说,患者会因为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尽管医生反复地说明和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即使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疾病,其严重程度也远远不足以解释患者感受到的痛苦和焦虑;尽管患者症状的发生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艰难处境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躯体症状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自主神经紊乱和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对于结果的再三保证。

躯体化症状表现复杂,呈多部位多样性特点,可涉及任何器官和功能,可模拟任何一种疾病表现,例如疼痛、疲乏无力、头晕、呼吸急促、行走困难、晕厥或意识丧失等。

目前研究者们比较认可的导致该病的病因为生理、认知、情绪、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患者反复的就诊,常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可给自身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有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针灸和药物治疗。

家属一定要注意给患者足够的关心,要理解患者的行为,不要过度责备患者,要认识到患者的病情是由于疾病所导致的,不要给患者太大的压力。

要想从根本上来预防此病应该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培养缓解自己情绪的方式,学会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当自我调节比较困难的时候,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症状

躯体症状障碍包括了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紊乱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

躯体症状障碍有哪些症状?[1][2]

躯体症状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

躯体化障碍:主要特征为患者会告诉他人自身有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一般躯体化障碍患者会主诉出现头痛和心慌、消化系统症状(例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例如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性与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可伴有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疑病障碍: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先占观念,即患者认为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进行性的躯体障碍。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患者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紊乱:主要特征为持续存在植物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等。患者还有主观的症状感,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患者坚持把这些症状归于特定器官或系统患了严重的疾病,但所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无明显紊乱的证据。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主要特征是患者告诉他人其有持续、严重、令人痛苦的疼痛,例如头部和腰背部疼痛,但所述器官结构及其功能并无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的其他相关症状有:多数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除此之外,疼痛、疲劳、头昏、失眠、心悸和呼吸困难也是躯体症状障碍最常见的症状。

躯体症状障碍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躯体症状障碍可能会引起以下并发症: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症状及其所致行为可能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病因

躯体症状障碍产生的病因是多种的,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当情绪冲突时,体内的神经内分泌、植物神经及血液生化改变,导致血管、内脏器官、肌张力等改变,这些生理反应被患者感受为躯体症状,且导致症状的放大,形成恶性循环。目前研究把该病的病因主要归为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具体表现在生理、认知、情绪、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躯体症状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4][5]

人格特征及不良认知模式:易感素质是重要的发病基础,一般有异常神经质特性的人容易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不好的生活事件,导致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而产生各种躯体不适。

社会文化因素:

生活事件:让人情绪不好的生活事件可能成为患者发病的诱因,创伤性的生活事件记忆可被储存于意识范围之外,从而以躯体化的症状表达出来。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作为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而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生活质量较低的人也容易产生躯体症状障碍。

社会文化:有研究表明,情绪的表露受到患者所处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压抑,从而导致躯体症状障碍症状的形成。

生理因素:多数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躯体症状障碍有关。

心理因素:由于多种原因,患者不善于主动表达内心的情感,长时间压抑后可能出现全身不适。

家庭因素:在家受到虐待的儿童及青少年人群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家族有遗传史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躯体症状障碍。

述情障碍者:有些学者认为在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言语表达方面存在缺陷的人更容易患此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反复求医,反复向医生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给予医学检查,无视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尽管医生反复地说明和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的情况时,应考虑到精神科进行诊断治疗。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躯体症状障碍?[1][4][5]

医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别分析,而且还会询问相关病史。

根据患者所述症状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排除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病变。

当排除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病变后,医生会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及患者的临床特征,作出相应的诊断。

至少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稍活动后疲劳明显、打嗝、反酸、胸腹部烧灼感、大小便次数增加等一种以上症状。

至少出现两种以上植物神经症状,例如心悸、出汗多、口干、颜面发红或潮红、发抖、烧灼感等。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 3 个月。

确诊躯体症状障碍首先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有明确病理改变的精神疾病)、癔症、焦虑和抑郁性障碍、酒精戒断等。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者的症状有哪些?持续了多长的时间?

患者是否有遭受过重大打击事件?是否有心理治疗经历?

患者之前是否有神经疾病或精神疾病的就诊经历?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之前有服用过什么药物么?之前有没有得过这种病?家人是否也有相似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这个病遗传吗?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是否可以痊愈?

治疗

该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采用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也可以联合采用多种治疗。

如何治疗躯体症状障碍?[2][4]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目前躯体症状障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程序包括:

明确治疗目标,主要是协助患者克服认知盲点、不正确判断及改变其不合理认知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

首先医生应该充分理解并接受患者的痛苦症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尽可能地为患者提出关于这些痛苦症状的替代性的解释。

同患者讨论对健康的焦虑与躯体症状的联系,如过于关注身体体验,增强了躯体不适的敏感性。

改变通过过度医疗作为回避社会现实问题的行为模式。

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基于人本性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张让患者反复体验 “顺其自然、接受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尽快回到社会生活之中。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对于焦虑、抑郁症状明显者可给予适量抗抑郁药,须注意患者对健康要求高,对躯体反应敏感,宜选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且以小剂量治疗为宜。

联合治疗:目前国内研究认为小剂量抗抑郁药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日常注意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

患者可以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例如运动、游戏等,以此来转移注意力。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放松心态。

家属在护理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家属应该用温和友善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家属不可忽视患者的躯体症状,也不可否认患者对躯体的不适感,应协助患者完成自我照顾。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压力,鼓励患者讨论生活的压力等。

预防

如何预防躯体症状障碍?

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培养缓解自己情绪的方式,如运动、娱乐等个人爱好。

增加与外界交流,包括与朋友、家人多沟通,学会表达不愉快的情绪。

当自我调节比较困难的时候,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中医治疗少白头 喝首乌芝麻糊敲胆经

2023-8-24 23:23:44

药品

甲芬那酸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甲芬那酸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