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Ⅱ型障碍是什么?双相Ⅱ型障碍怎么办?双相Ⅱ型障碍症状有哪些?

双相 Ⅱ 型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情绪在高亢与低落之间循环,由于 Ⅱ 型的高亢情绪较为和缓,称为轻度躁狂发作或轻躁症。事实上,人人都具有患双相 Ⅱ 型情感障碍的风险。大约 2.5% 的美国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人数近 600 万。双相 Ⅱ 型情感障碍的症状多首发于十几岁到二十岁出头时。几乎所有 Ⅱ 型患者都在 50 岁前发病。有直系亲属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群体,其发病风险更高。双相 Ⅱ 型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心境发作,由一次或一次以上重性抑郁发作和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组成。重性抑郁障碍至少 2 周,轻躁狂发作必须持续至少 4 天,才符合诊断标准。在心境发作期间,所需症状的数量必须发生在几乎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而且有与通常行为和功能的显著不同的变化。在病程期间,如果存在躁狂发作,则排除双相 Ⅱ 型障碍的诊断。通常患者自身的轻躁狂发作不会导致功能损害。而功能损害来自于重性抑郁发作,或者来自于持续的心境改变和波动反复无常的模式,不可靠的人际或职业功能。与双相 Ⅰ 型障碍相比,有双相 Ⅱ 型障碍的个体更具有慢性特征。通常病程里有更多的时间处于抑郁周期,可能很严重并且导致失能。与轻躁狂发作同时出现的抑郁症状或与抑郁发作同时出现的轻躁狂症状,常见于有双相 Ⅱ 型障碍的个体,并且在女性中更多。特别是轻躁狂伴混合特征。

概述

双相 Ⅱ 型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情绪在高亢与低落之间循环,由于 Ⅱ 型的高亢情绪较为和缓,称为轻度躁狂发作或轻躁症。

事实上,人人都具有患双相 Ⅱ 型情感障碍的风险。大约 2.5% 的美国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人数近 600 万。

双相 Ⅱ 型情感障碍的症状多首发于十几岁到二十岁出头时。几乎所有 Ⅱ 型患者都在 50 岁前发病。有直系亲属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群体,其发病风险更高。

双相 Ⅱ 型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心境发作,由一次或一次以上重性抑郁发作和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组成。重性抑郁障碍至少 2 周,轻躁狂发作必须持续至少 4 天,才符合诊断标准。

在心境发作期间,所需症状的数量必须发生在几乎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而且有与通常行为和功能的显著不同的变化。在病程期间,如果存在躁狂发作,则排除双相 Ⅱ 型障碍的诊断。

通常患者自身的轻躁狂发作不会导致功能损害。而功能损害来自于重性抑郁发作,或者来自于持续的心境改变和波动反复无常的模式,不可靠的人际或职业功能。

与双相 Ⅰ 型障碍相比,有双相 Ⅱ 型障碍的个体更具有慢性特征。通常病程里有更多的时间处于抑郁周期,可能很严重并且导致失能。

与轻躁狂发作同时出现的抑郁症状或与抑郁发作同时出现的轻躁狂症状,常见于有双相 Ⅱ 型障碍的个体,并且在女性中更多。特别是轻躁狂伴混合特征。

症状

双相 Ⅱ 型障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在轻度躁狂发作期间,情绪高亢表现为欣快感(“兴致高昂”)或者烦躁不安。

轻躁症发作期间的症状包括:

思维快速跳跃;

自信心膨胀;

语速很快,无法打断,嗓门大;

精力增加,多动、睡眠需求减少。

轻度躁狂发作的人,通常让周围的人感到快乐,表现出“逍遥人生”的状态,会开玩笑,对他人和活动产生兴趣浓厚,并以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人。但是轻躁症也能引起不稳定和不健康行为。

轻躁症发作有时可以发展成完全的躁狂症,这会影响正常生活(双相 Ⅰ 型障碍)。躁狂发作期间,患者挥霍钱财,与通常不会发生性行为的人发生关系、并从事其他冲动或冒险行为,这些行为会带来危险的后果。

绝大多数 Ⅱ 型患者经历抑郁发作次数比轻度狂躁更多。轻度狂躁症消退后,就可能立即陷入抑郁,也可能间隔一段时间后发生。有些人则会经历轻躁症和抑郁症交替循环,而有些人在轻躁症和抑郁症之间会有较长时间的“正常期”。

如果患者不加以治疗,轻度狂躁可以持续数天甚至数月,最常见的是持续数周至数月。

双相情感障碍 Ⅱ 型的抑郁发作类似于“常规”临床抑郁症,表现为:

情绪低落;

闷闷不乐;

精神萎靡;

活动量减少;

有无用感或负罪感;

有自杀的念头。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少数人甚至持续几年。

双相 Ⅱ 型障碍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可能伴发焦虑、失眠或强迫等。

病因

双相 Ⅱ 型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双相 Ⅱ 型障碍有哪些危险因素?

年龄: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一般而言,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早于抑郁障碍。我们国家双相情感障碍 Ⅱ 型的发病年龄平均为 29 岁。综观国内外调查数据,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 20~30 岁,25 岁以前发病更是多见,少数患者更早或更晚。

性别:以女性常见。

地域、种族和文化:与抑郁障碍不同,双相的发病率,患病率和表现形式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下都非常相似。

季节: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发作形式可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10~11 月)为抑郁发作。而夏季(5~7 月)为躁狂发作。有资料显示,女性患者具有夏季发作高峰的特点,而男性患者缺乏明显的高发季节。

婚姻以及家庭因素:与普通人群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离婚或者独居者中更常见。离婚率也比普通人群高 3 倍以上。一般认为良好的婚姻关系有可能推迟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

人格特征:有学者提出,具有环型人格,情感旺盛性人格特征(明显外向性格,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少)者易患双相。

遗传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中,遗传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双相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神经递质:迄今,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的理论得到学界重视。目前认为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神经递质包括 5-羥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神经肽。

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双相抑郁发作,而某种类型的负性以及正性生活事件则会增加双相躁狂的发作,但绝大部分研究很难证实引起疾病发作的这些心理社会因素与该疾病发展有关。

就医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轻躁症(思维快速跳跃;自信心膨胀;语速很快,无法打断,嗓门大;精力增加,多动、睡眠需求减少)。

抑郁发作(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有无用感或负罪感;有自杀的念头)。

建议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双相 Ⅱ 型障碍?

诊断通常参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Ⅴ:

至少一次符合了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次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从未有过躁狂发作。

这种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不能用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妄想障碍或者其他特定的或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轻躁狂和抑郁发作交替常不可预测,且抑郁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双相情感障碍 Ⅱ 型只有一个诊断编码。它表明目前的严重程度,精神病性特征的存在,病程和其他不能被编码但应书面注明的标注。

标注目前或最近的发作:

轻躁狂;

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 Ⅱ 型增加了 8 个标注:

伴焦虑困扰特征;

伴混合特征;

伴快速循环;

伴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

伴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

伴紧张症;

伴围产期发生;

伴季节性模式。

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遵守以下原则:安全、共同参与、综合治疗、联合用药原则。同时药物治疗还分不同的时期,主要分为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维持治疗期。具体选择哪种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系统治疗。不要擅自自行服药。目前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情绪稳定剂

锂剂:能有效控制躁狂症的典型欣快感,但不能控制躁狂和抑郁同时发作。需要数周才能充分发挥疗效,因此适合维持治疗,而不是急性躁狂发作的首选。用药期间,需对血液中锂水平和肾脏、甲状腺功能进行监测,以避免副作用发生。

卡马西平: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血液测试、监测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

拉莫三嗪: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已经发现它有助于延缓抑郁症、躁狂症、轻躁发作,以及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的混合发作,对于预防情绪低落特别有效。

丙戊酸钠:这种抗癫痫药物也可缓解情绪。对于急性躁狂发作起效比锂剂更快。该药也常常超适应证使用,用于预防新的情绪发作。

其他一些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可以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症状和相关特征的“试验性”(未经充分证明的)治疗。

抗精神病药

双相 Ⅱ 型障碍不属于精神病,也不会影响功能。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卡利拉嗪、喹硫平、阿塞那平、奥氮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等,有时也用于轻躁狂,有些(特别是喹硫平)用于双相情绪障碍的抑郁症。

苯二氮䓬类药物

包括阿普唑仑、地西泮和劳拉西泮,通常被称为弱镇静剂。此类药物有时用于短期控制与躁狂症相关的急性症状,如躁动或失眠。

抗抑郁药

喹硫平是唯一经美国 FDA 批准专门治疗 Ⅱ 型双相抑郁症的药物。常见的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有时也用于双相Ⅱ型抑郁症治疗。与 Ⅰ 型相比,用于 Ⅱ 型患者时,引起或加重躁狂的风险更小。另外,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也有所帮助。

双相情感障碍 Ⅱ 型通常反复发作,通常建议持续治疗以预防复发。

心理治疗

有研究表明 25%~30% 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是由于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包括缺乏社会支持,家庭环境不良,日常生活和睡眠不规律以及负性社会事件等。其中负性社会生活事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在症状初期尤为明显。

新近研究证实,社会环境应激还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缓解-复发循环相关。相关因素有:家庭情感高表达水平,低父母关爱和那些可能会扰乱患者日常生活,或引发动机冲突的生活事件,均可能会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恶化的危险因素。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尤为重要,心理治疗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教育干预:是最早介入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心理方法。其关注的内容是具有普遍性的,每个患者都共有的问题。

首要的关注点在于为患者提供疾病以及治疗的知识和信息,其中心在于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主要形式是小组模式,教育次数不等。

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疾病的认知,治疗的依从,前驱症状及复发的早期监测和建立规律有序的生活方式。

每个教育小组有 8~12 名患者组成,2 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带组,每周 1 次,每次 90 分钟。

认知行为治疗(CBT):CBT 被认为是双相患者心理治疗的理想选择,主要是因为:CBT 已被证实有效,并可预防复发;并且 CBT 有较广泛适应症;CBT 是一种成熟的结构式治疗;CBT 使用方法较灵活 5 患者合作度高 6 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获得自我改变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可在专业的 CBT 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家庭中心治疗(FFT):对于有情感障碍的患者来说,一个高情感表达的环境与其疾病的复发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对存在情感过度卷入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给予针对减少情感表达,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可预防疾病的复发。FFT 的对象包括患者以及所有可参加的家庭成员。

人际与社会和谐治疗。

物理治疗

当前被美国 FDA 批准的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物理治疗有电休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电刺激等。

疾病进展及预后

和精神分裂症相比,双相情感障碍会有一个相对较好的预后,患者可以在缓解期能够获得功能的完全恢复。但是近几年研究学者们发现:许多患者会经历较多的复发阶段而且缓解期间也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残余的心境症状通常存在于两次发作之间。这会损害患者的功能,增加复发的风险。除复发外,自杀也是双相患者一个严重的问题。

日常注意

真正的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定要坚持接受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专业心理治疗师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治疗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患者要始终保持积极配合,高依从性的态度。

家属也需要向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学习如何加强对患者的家庭心理护理。

家属对患者多观察,将患者情况及时有效反馈给主治医生。

患者应该全面配合,共同努力,完成系统的治疗过程。

预防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是否可以完全预防,目前也尚不清楚。

患双相情感障碍后,躁狂或抑郁发作的风险是可以降低的。

心理医生或社工定期治疗,可帮助患者识别让情绪不稳定的因素(如药物依从性差、睡眠剥夺、药物或酒精滥用、压力管理不佳等),从而减少住院,提升整体感受。

心理疗法可以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复发前的警示征兆,并且还可以帮助确保患者正确服药。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土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土霉素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奥勃抒)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奥勃抒)说明书

2023-8-3 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