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是妇产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常见病因包括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管壁损伤等;年龄、肥胖等为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可分为两型,即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前者是静脉壁内膜由于各种病原菌所致的炎性反应导致的血栓形成,血栓与管壁黏着较紧不易脱落;后者是由于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形成,大部分位于深静脉,血栓与管壁黏着不是很紧密,容易脱落引起肺栓塞。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主要表现为受累静脉的局部红、肿、痛、热,可触及索条状物,也可表现为行走不便、下肢水肿、溃疡、甚至坏疽(组织坏死发黑)。
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性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防治血栓继续发展和脱落、预防肺栓塞是治疗的关键。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若不积极治疗,可发生急性肺栓塞,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以致猝死。
预防意义远超过治疗。重视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改善其生活习惯,消除疾病的好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症状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往往是急性形成,伴慢性症状,可以累及全身器官,一般表现为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性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等三种类型。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常表现为受累静脉的局部红、肿、痛、热,可触及索条状物,全身反应轻,局部症状较明显,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疼痛于 2~4 周内减轻或消失。
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于下肢,起病比较隐匿,自觉小腿后方轻度疼痛,沉重感,站立时加重。血栓如果发生于大静脉(如髂股静脉),可引起明显症状,如下肢疼痛、肿胀,并伴有低热。若血栓扩张累及整个下肢静脉,则症状消退缓慢,导致各种后遗症,如长期行走不便、下肢水肿、溃疡、甚至坏疽(组织坏死发黑)。
感染性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最常见于产褥感染或感染性流产后,感染起于子宫或附件,蔓延累及盆腔静脉,引起血栓形成。血栓扩展可累及髂总静脉,甚至下腔静脉,逆行可累及髂股静脉,表现为寒战与高热交替出现的弛张热。髂静脉或髂股静脉受累者,发热时间晚,并有大腿痛、肿胀、压痛等症状。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肺栓塞: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性疾病中最严重并发症,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即可致命。肺栓塞的栓子 75%~90% 来自下肢静脉。盆腔静脉血栓是妇女肺栓塞的重要来源。起病突然,从一过性气短、胸痛到突然呼吸困难、右心衰竭、低血压,甚至猝死。
心脑血管栓塞。
病因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静脉血流缓慢:血小板可沉积在血管壁,随后黏附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白细胞等,最终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成分改变,凝血因子异常增多,打破凝血和抗凝血的动态平衡。
静脉管壁损伤:引起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酶形成,导致血小板聚集。
哪些人容易患妇产科静脉血栓病?
高龄
肥胖
长期卧床或静脉部位受压
妇产科手术术后
妊娠期
产褥期
口服避孕药
凝血和抗凝血方面遗传缺陷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浅静脉出现局部红、肿、痛、热,触及索条状物。
下肢疼痛、肿胀,行走不便。
下肢皮肤溃疡,局部组织坏疽。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胸痛
呼吸困难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
产科
血管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妇产科静脉血栓病?
当出现局部静脉红、肿、痛、热,下肢肿胀、疼痛、行走不便,局部组织坏疽或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时,结合相关病史,医生怀疑妇产科静脉血栓病可能,会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栓塞部位和严重程度,如可用卷带尺测量健侧、患侧肢体有无差别,患肢可明显肿胀;腹股沟下方股三角区或腓肠肌部位压痛;Homans 征阳性: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实验室检查:目的是检测血浆 D-二聚物的浓度。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浆 D-二聚物浓度升高,小于 0.5 毫克/升可除外此病。
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简单快捷,是最好的无创诊断方法,临床首选。以超声波检查血流速度。将探头放在静脉血栓的近侧端,在血栓远侧端加压,若不能检测到静脉血液流速增强的信号即说明两者之间有阻塞。
静脉血管造影:诊断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有发生过敏和血栓的危险,孕妇不适用。
碘-125 标记纤维蛋白原扫描:目的是寻找静脉血栓,是检查腓肠肌、腘窝和大腿远端静脉血栓的敏感方法,但对大腿上部和盆腔内血栓形成检查效果不好。
MRI 检查:目的是寻找盆腔内的血栓,但费用较高,不能广泛应用。
胸片检查:目的是初步判断是否出现肺栓塞。肺栓塞患者大多数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常见的表现为肺浸润或梗死影,膈肌升高,肺动脉横径增宽变粗,右心房室扩大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做过什么妇科相关检查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最近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近期一直卧床吗?
有没有吃避孕药的习惯?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疼痛?
哪个位置最痛?还有其他部位疼痛吗?有无发热?
走路会不会不方便?脚会痛吗?
脚的皮肤有没有变黑或者溃疡?有没有摸到什么肿物?
会呼吸困难吗?会胸痛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病?
要如何治疗?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花费高吗?医保可以报销多少?
可以治愈吗?会不会影响走路?会不会影响以后生活?
有没有后遗症?
治疗后多久要复查?怎么复查?
能不能剧烈运动?要进行什么相关调理吗?
以后要怎么预防?
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治疗的关键点,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性治疗,防止血栓继续发展和脱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药物治疗
抗生素:目的是预防感染。常用的药物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抗凝治疗:目的是预防进一步栓塞、血栓聚集和肺栓塞的发生。常用的抗凝剂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溶栓治疗:作用是溶解血栓,以链激酶和尿激酶常用。
抗血小板治疗: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作为辅助疗法。常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手术治疗
血栓形成严重患者需行手术治疗,主要是静脉血栓取除术,目的是防止静脉坏死,挽救肢体。
其他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若不积极治疗,可发生急性肺栓塞,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以致猝死。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经及时诊断,积极抗凝、溶栓及抗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一般注意事项:
详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减轻思想负担。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用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用药物。
需注意不良反应,如出现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时,立即就医。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穿棉质宽松舒适的裤子。
术后予以双下肢按摩,避免长期卧床,勤翻身,尽早下床活动。
避免腹胀,保持大小便通畅。
引流管放置位置要正确,避免翻身时脱落、受压,并确保引流管通畅。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环境、床铺的干净和整洁,卧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饮食管理: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低盐、易消化饮食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补充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抵抗力。
定期复查:治疗 1 个月后,应及时到门诊复查血栓吸收情况,并于术后 3 个月再次到门诊复查,主要以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液相关指标检测为主。
预防
对于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预防意义远超过治疗。重视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改善其生活习惯,消除疾病的好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妇科术后静脉血栓病的预防:
医生要有详细而准确的术前资料,严格掌握手术指针,对高危患者应减少手术时间、缩小手术范围。
患者术前应补充晶体液,防止血液浓缩。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可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小剂量皮下注射肝素疗法,是所有预防措施中应用最广泛的。预防性用法还可以应用华法林,预防效果与小剂量肝素相同,但不适用于孕妇。
医生术中应操作轻柔,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术后予以双下肢按摩,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日下床活动,避免腹胀,保持大小便通畅。术后可使用华法林,可有效地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围术期应加强导管护理,置管和封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刺激性药物浓度,避免药物直接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减少医源性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注意止血药物的应用,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预防:
从产前检查开始,加强孕期保健和管理,记录详细的个人及家族静脉血栓病方面情况,并对高危人群进行血栓形成倾向的评估。
对有静脉血栓史、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的孕妇,尤其是高龄、肥胖、长期卧床、剖宫产手术者,建议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性预防性抗凝治疗。
孕期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预防产褥感染,产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