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是什么?继发性痛经怎么办?继发性痛经症状有哪些?

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和子宫畸形(即子宫发育异常)等,常在初潮数年后发生。目前暂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和子宫畸形等是继发性痛经最主要病因;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阴道横隔、盆腔充血综合征和痛经家族史等均为继发性痛经危险因素。根据继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继发性痛经最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腰酸、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继发性痛经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并个体化的对症治疗。若继发性痛经未接受正规治疗,病程迁延可出现面色发白、四肢冰冷、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继发性痛经的发生。

概述

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和子宫畸形(即子宫发育异常)等,常在初潮数年后发生。

目前暂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和子宫畸形等是继发性痛经最主要病因;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阴道横隔、盆腔充血综合征和痛经家族史等均为继发性痛经危险因素。

根据继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继发性痛经最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腰酸、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

继发性痛经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并个体化的对症治疗。

若继发性痛经未接受正规治疗,病程迁延可出现面色发白、四肢冰冷、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继发性痛经的发生。

症状

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腰酸、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是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症状,病程迁延可出现面色发白、四肢冰冷、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症状包括:

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

腰酸,慢性盆腔痛;

性交痛;

恶心、呕吐,腹泻;

头晕,乏力。

继发性痛经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面色发白

四肢冰冷

晕厥

病因

继发性痛经的病因主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和子宫畸形等。

继发性痛经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症

慢性盆腔炎

子宫畸形

哪些人容易患继发性痛经?

子宫内膜息肉

黏膜下肌瘤

宫腔粘连

宫颈狭窄

阴道横隔

盆腔充血综合征

痛经家族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腹部疼痛、坠胀;

腰酸、慢性盆腔痛、性交痛;

恶心、呕吐、腹泻;

头晕、乏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四肢冰冷

面色发白

晕厥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妇科

医生如何诊断继发性痛经?

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月经期下腹坠痛等症状表现和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即盆腔器官明显异常),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 B 型超声检查等结果,即可确诊继发性痛经。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妇科检查:作用是了解子宫大小、活动度情况,有无压痛或举痛(医生检查用指端抬举宫颈时引发患者感觉到疼痛),附件区是否可触及包块,骶韧带和后穹隆有无结节等。

血常规:抽血检查,作用是了解有无贫血和感染的情况。

血清癌相关抗原 CA125 检测:抽血检查,作用是了解血清癌相关抗原 CA125(一种肿瘤相关的蛋白分子)的水平有助于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

激素检测:抽血检查,作用是了解患者的雌二醇和孕酮等激素分泌的情况。

B 型超声检查:方便、无创,费用低;作用是了解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盆腔炎性疾病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目前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或疼痛吗?

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进行性加重?

目前有接受什么治疗?

近期有做过什么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来月经的时候下腹部这么痛?

是否与其他疾病有关?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要怎么治疗呢?医保有报销吗?

能自愈吗?会不会有后遗症?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有没有忌口?

治疗

针对引起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展开治疗,治疗主要是期待疗法、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作用是缓解前列腺素引起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和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甲氯芬那酸、吲哚美辛等。

口服避孕药或单纯孕激素药物:通过抑制排卵或负反馈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雌激素分泌,从而使血中前列腺素、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含量减低,因而达到抑制痛经作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动剂:其作用与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同,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卵巢功能明显受抑制而出现暂时性闭经。

雄激素衍生物: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使血浆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子宫内膜萎缩而出现闭经,从而达到假绝经的目的而减少复发的几率。常用药物有孕三烯酮、达那唑。

中药:通过温经散寒、养血化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有一定缓解痛经的作用。

手术治疗

对于无生育需求,痛经症状严重且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合并子宫肌瘤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行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作用是为了缓解症状,处理合并症。有如下几种手术方式: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针对年轻、尚未生育的妇女,可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盆腔异位病灶切除术和输卵管周围粘连松解术等。

保留卵巢功能手术:适用于年龄较大(45 岁以下患者)且已有子女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全子宫和双侧输卵管及盆腔内病灶切除,保留一侧或双侧正常卵巢组织。尽量保存正常卵巢组织,有利于维持卵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复发率低。术后仍需进行假绝经药物治疗 3 个月至半年。

根治性手术:针对近绝经期或年轻妇女但病变严重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及所见病灶切除术等。

其他治疗

期待疗法:针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通液,以便松解输卵管粘连,促使其早日受孕缓解痛经症状。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属于宫内节育器(一种 T 形硅胶支架,内含左炔诺孕酮激素),通过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内环境,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从而使痛经、月经周期、经量和子宫体积等症状得到改善。

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消融治疗仪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作用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病变组织,通过其产生高热效果使病变组织被正常组织吸收或排除,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腺肌症、缓解痛经的目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继发性痛经未接受正规治疗,病程迁延可出现面色发白、皮肤湿冷、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继发性痛经经过正规积极治疗后,预后一般良好。

日常注意

继发性痛经的患者应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注意管理,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复诊,以达到更好的治疗预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心理护理:家庭应多给予患者关爱,消除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健康宣教:

让患者了解继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让患者了解继发性痛经的相关影响因素,如家族遗传史、饮食因素、体质因素、情绪因素和体育锻炼等。

让患者学会简单的经期卫生保健知识,经期护理以及饮食调节和心理调节。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避免体重过度增长,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痛经常见的缓解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听轻音乐、局部热敷(腹部的保暖)、局部理疗、口服避孕药等。

饮食管理:

饮食以温热为宜,忌生冷以及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及饮浓茶、浓咖啡等。

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铁剂、低脂肪、易吸收、无刺激性食物,如蛋类、猪肝、牛肉、鸡胸肉等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

三餐规律,按时吃早餐,多吃蔬菜、水果。

运动管理:

根据平时的运动情况和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经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瑜伽、太极拳、有氧健身操等)。

步行是目前推荐的适合痛经患者最安全的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经期卫生,保持皮肤及外阴部清洁卫生,勤换卫生巾。

不洗池浴,不游泳、避免冷水洗浴、常温水沐浴。

避免淋雨受凉、不能长时间躺在湿地。

出汗及时擦干,勤换内衣内裤。

居室应室内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保持清洁卫生。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复查随访: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就诊。

预防

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从而预防继发性痛经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在月经期间,重视能够增强自身体质的一切措施,比如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定时定量、锻炼身体等。

应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及饮浓茶、浓咖啡等。

在经期禁吃生冷饮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意识。

学会排除心理问题,缓解各种心理压力,保持轻松乐观心情。

尽可能避免流产。

月经期禁止性交。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六味地黄胶囊(博祥)的功效与作用-六味地黄胶囊(博祥)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射麻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射麻口服液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