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一种外源性或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施行辅助生殖技术而进行的控制性超排卵过程,是一种潜在致命的严重并发症。特征表现为卵巢囊性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从血管内向第三腔隙转移,造成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受损、血栓形成等。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常见于体外受孕辅助生殖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生呈上升趋势[1]。
卵巢在外源性或内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后,卵巢高反应,导致生殖系统乃至全身应激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卵巢囊性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伴局部或全身水肿。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是自限性(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的,轻度和中度 OHSS 可在门诊基础上进行治疗,并在 2~3 天内密切随访;严重的 OHSS 病例要求住院管理,管理的目的是维持循环血流动力学、纠正血液浓度和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
重度者可能出现严重腹痛或腹胀、难治性呕吐、血液浓缩、肝功能异常、腹腔内高压/腹间室综合征、少尿或无尿、低血压、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晕厥和/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
症状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快速增加、少尿(24 小时尿量少于 400 毫升)或无尿(24 小时总尿量少于 100 毫升)、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呼吸窘迫综合征、伴血栓形成倾向的高凝状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超声检查进行分类[2]:
轻度:1 级为腹胀和(或)不适;2 级为 1 级加恶心、呕吐和(或)腹部不适,卵巢直径增大约<8 厘米。
中度:3 级为轻度 OHSS 加超声腹水表现,卵巢直径增大约 8~12 厘米。
重度:4 级为中度 OHSS 加临床腹水表现和(或)胸水、呼吸困难;5 级为血容量改变,血液浓缩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凝血功能异常和肾灌注量减少致功能减退;少尿;肝功异常;全身水肿;卵巢直径>12 厘米。
极危重:在重度 OHSS 基础上,有张力性腹水和(或)胸水;少尿;肾功异常;血管栓塞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最严重的血管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肝功能异常:25%~40% 的 OHSS 患者有肝功能异常,并可持续 2 个月以上。
呼吸道并发症: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临床表现,出现在 92% 的 OHSS 病例中。
肾脏并发症。
卵巢扭转及卵巢破裂:正常大小的卵巢发生扭转罕见。促排卵后卵巢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扭转率增加。
病因
目前认为 OHSS 的发生与卵巢高反应相关,卵巢高反应是指在控制性促排卵中,卵巢对常规的促性腺激素剂量过度反应,由于多卵泡募集、发育,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生殖系统乃至全身应激状态的变化。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OHSS 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但本质是发生在黄体期 LH(黄体生成素)峰或控制性超排卵时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后。
哪些人容易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年龄<35 岁。
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多囊样改变患者。
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高(>3.36 ng/ml)。
既往有过卵巢高反应史、OHSS 病史。
低体重或低体重指数(BMI,指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指数)。
免疫敏感性,如过敏体质或过敏状态等。
血雌激素(E2)浓度高(>5000 pg/ml)。
取卵日卵泡数过多(>18 个)。
患者使用 hCG 诱导排卵与黄体支持。
促排早期,即使用大量促排卵药或用药时间延长。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近期使用促排卵药物,近期有体外胚胎移植病史,既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高反应史、OHSS 病史等危险因素的女性,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就诊科室
妇科
医生如何诊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就诊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轻度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口渴、腹部不适、下腹稍肿胀、等),结合相关检查,做出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B 超:显示卵巢增大(直径>5 厘米),有多个黄体,可见腹腔少量积液。
血细胞容积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低钠、低钾、低蛋白血症,重度 OHSS 可出现肝功能不全(表现为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积,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肌酸激酶增高。
疑诊 OHSS 者应做全血细胞分析、凝血、肝肾功能检查、水电解质测定、盆腔超声检查、胸部超声检查、体重测量、性激素六项、E2 水平测定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体重有多重?是否正在服用激素药物?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近期是否做过检查?
是否近期进行促排卵治疗?是否有体外胚胎移植史?
是否既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高反应、OHSS 病史?
是否是过敏体质或处于过敏状态等?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案?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以支持治疗为主,改善症状,避免严重并发症[3]。
轻度 OHSS
具有自限性,可以不做处理,只要严密观察,不至于对患者产生严重的继发损害。
大多数患者可在 1 周内恢复,但应行门诊监护并做相应处理,症状加剧者应继续观察 4~6 天,预防轻度转变为中、重度。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自我监护,病情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需密切观察,如尿量减少,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加重时,应立即就诊。
中度 OHSS
在门诊管理的基础上,需要仔细评估,包括每天体重和腹围的测量,超声检查,检测腹水的增加和卵巢的大小来衡量。
如果有恶心、体重每天增加 1 公斤以上或尿量减少(每天小于 500 毫升),应及时、尽早回医院进行体检,行超声及实验室检查。
随着妊娠的发生,OHSS 的症状可能会加重,应早期干预,避免恶化。
重度和危重 OHSS
重度 OHSS 者应立即入院治疗,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是治疗 OHSS 的关键,晶体液不能维持体液平衡,应选用白蛋白、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每天记录液体进、出量及腹围和体重,也可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补液。
需行黄体支持的患者禁用 hCG,应采用其他的黄体支持方法,如肌肉注射黄体酮或阴道用黄体栓。
抗凝治疗:重度 OHSS 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应适当活动,按摩双下肢,必要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 OHSS 致命的严重并发症——血栓。
卵巢囊肿穿刺:卵巢囊肿明显增大且症状加重者,可穿刺囊肿抽吸囊液以迅速减轻症状,但因为卵巢质脆、血管丰富,应注意避免穿刺导致出血,若出现卵巢大量出血或卵巢扭转,需行手术探查。
积极防治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
终止妊娠:由于妊娠可加重 OHSS 症状,延长病程,当极严重的 OHSS 患者合并妊娠,经上述积极处理仍不能缓解症状和恢复重要器官功能( 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衰或多脏器衰竭等) 时,必须及时终止妊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展和转归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如不早期识别、及时评估及治疗,会逐渐演变为全身各个器官损伤,严重危及生命。但经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后,大多可痊愈。
日常注意
患者应安静休息,多饮水,宜食用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增大的卵巢发生扭转和囊内出血。
每天测量体重和腹围,超声检查,检测腹水的增加和卵巢的大小。
每天宜经口摄入液体量维持在不低于 1 升。
不必严格卧床休息,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不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它可能影响肾功能。
如果有恶心、体重每天增加 1 千克以上,或尿量减少(每天少于 500 毫升),应及时、尽早去医院进行体检,行超声及实验室检查。
预防
针对发病危险因素提前预测以及早期预防,比 OHSS 的治疗更加重要。OHSS 的预防可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为促排卵前的预防,主要在于选取个体化促排卵方案;二级预防为促排卵后的预防。
一级预防
谨慎选择超促排卵对象,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对促性腺激素敏感者,容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减少外源性 hCG,必要时抽吸所有卵泡,可以减少 E2 的分泌。
加强促排卵监测,主要是 B 超与血 E2 水平,同时结合血球压积评估血液浓缩情况,及时调整药量。取卵或取消注射 hCG 都可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风险。
二级预防
取卵超过 15 个者可给予 10% 白蛋白 10~20 克加入 300 毫升 5% 葡萄糖液缓慢静滴,可以扩容并结合游离 E2,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
取卵后仍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倾向者,不用 hCG 而用黄体酮做黄体支持,必要时继续应用 3~5 天白蛋白。
IVF(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周期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冷冻胚胎可暂不移植,防止妊娠后 hCG 过高加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