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是什么?慢性盆腔炎怎么办?慢性盆腔炎症状有哪些?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慢性感染。盆腔炎多见于育龄、性行为活跃的女性人群,病原体感染可局限于某一处生殖器官,也可能同时波及多处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较为多见。最重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病奈瑟菌,需及时个体化治疗,若未能得到彻底的治疗,可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影响病变生殖器官的正常解剖和功能,影响女性生殖健康

概述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慢性感染。盆腔炎多见于育龄、性行为活跃的女性人群,病原体感染可局限于某一处生殖器官,也可能同时波及多处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较为多见。最重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病奈瑟菌,需及时个体化治疗,若未能得到彻底的治疗,可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影响病变生殖器官的正常解剖和功能,影响女性生殖健康[1][4]。

慢性盆腔炎可由各类病原体感染后迁延不愈所致,对女性盆腔内生殖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

与发病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青年女性(15-25 岁)、性活跃、既往下生殖道感染史、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史、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等)、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免疫力低下、个人卫生和安全意识薄弱、错误的阴道保健措施[1][2][3]。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典型特征就是慢性盆腔疼痛,例如下腹部、腰背部疼痛、不适、坠胀,严重的月经失调和痛经,同时感到乏力、精神萎靡,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1][2][3]。

如果慢性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控制,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生育功能,继发不孕,导致异位妊娠发生,并且造成心理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1][2][3]。

如果出现慢性盆腔感染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及早前往医院就诊,尽快控制病情[2][3]。

临床医生通过询问症状和病史,开展妇科检查,并结合影像学和腹腔镜检查结果,可以作出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案[1][2][3]。

应根据具体病变部位和症状严重程度,实施综合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理疗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吸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临床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的患者,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力争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复发[3]。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药物治疗患者应足量足疗程用药;急性发作期避免性生活[3]。

预防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措施包括注重性安全和生殖道卫生,及时治疗生殖系统感染[2]。

症状

慢性盆腔炎有哪些临床特征[1][2][3]?

慢性盆腔疼痛(最主要的症状),下腹部、腰背部有疼痛、不适、坠胀感;

经期前后,性交或劳累时,不适或疼痛更为明显;

月经失调,出血量大,淋漓不尽;

痛经明显,持续时间长;

乏力、精神萎靡;

下腹部局部可存在压痛部位。

慢性盆腔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果慢性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控制,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生育功能,并造成其他并发症[1][2][3]。

异位妊娠;

输卵管不孕;

当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时,感染可急性发作,甚至扩散为全身性的重症感染;

抑郁、焦虑:长期存在病痛,且导致不孕,对患者的身、心状态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病因

慢性盆腔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盆腔炎常见病原体包括[1]: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

内源性病原体——主要为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

通常为二者混合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病奈瑟菌[4]

其中衣原体慢性盆腔炎和结核性慢性盆腔炎可能没有急性症状,而是慢性感染过程。

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及其致病机制[1][3]: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菌入侵后经生殖道上行,由外阴、阴道直至宫颈、子宫、输卵管,并可能蔓延至卵巢和腹腔。这是非产褥期及非妊娠期盆腔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和卵巢炎。

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经生殖道破损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引发盆腔结缔组织炎,或是累及输卵管间质,形成炎症反应。

经血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其他系统,再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器,为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直接蔓延:腹腔内其他邻近器官感染后直接蔓延至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导致的右侧输卵管炎)。

若盆腔炎感染治疗不彻底或患者免疫力低下,就会引起慢性炎症,例如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卵巢囊肿。

慢性盆腔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炎风险上升的临床因素包括[1][2][3]:

既往病史:性病史、下生殖道感染史、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及阑尾炎史;

年龄:青年女性高发;

性活跃: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

近期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史;

免疫力低下:伴有 HIV 感染(艾滋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个人卫生和安全意识薄弱:尤其不注意生殖系统的卫生清洁和防护措施;

经常进行阴道灌洗或其他所谓的保健措施,破坏阴道正常菌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疑似发生慢性盆腔感染,应该及早前往医院就诊,尽快明确病情[2][3]。

下腹部持续疼痛、压痛;

月经失调,阴道出现异常分泌物;

性交后,劳累时,月经期前后上述不适症状加重。

除了慢性盆腔炎,上述症状也可能是盆腔内其他器官发生病变或感染所致。患者必须及早接受诊治,以便于医生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2][3]。

就诊科室:

妇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盆腔炎?

临床医生通过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并结合影像学和腹腔镜检查结果,可以作出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案 [1][2][3]。

医生首先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随后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妇科检查 ​​​​​​​[1][2][3]。

必要的辅助检查:评估炎症指标是否异常。

B 超检查:观察盆腔内的具体病情。怀疑盆腔结核时应加行盆腔摄片及结核菌素实验。

腹腔镜检查:检查盆腔内的具体情况,直接观察各组织器官的形态,明确其是否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并可同时进行取样活检或手术治疗 ​​​​​​​[1][2][3]。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不变?

目前症状发作的程度有多严重?

月经周期是否正常?是否还伴有其他妇科疾病?

既往是否发生过生殖系统或盆腔感染?是否治疗?结果如何?

有什么情况会导致症状加剧?

在什么情况下,会感觉症状有所好转?

今后是否有生育计划?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慢性盆腔炎症?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和副作用?

慢性盆腔炎症会不会影响生育功能?

治疗后能否恢复正常的生育功能?

今后是否还会复发?

日常应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医生通常根据具体病变部位和症状严重程度,实施综合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理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吸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临床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的患者,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力争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复发[3]。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炎?

药物治疗[3]

急性发作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采用抗生素治疗:

头霉素或头孢菌素类

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青霉素类与四环素类联合

喹诺酮类与硝基咪唑类联合

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患者,可采用抗生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理疗

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红外线照射[3]。

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临床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程度及有无生育要求,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3]。

要求生育者可施行——

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分解术;

输卵管修复整形术;

输卵管造口术。

无生育要求者可施行——

单侧输卵管切除术(绝经后)

单侧附件切除术(绝经后)

对于年轻女性,医生会尽量保留卵巢。

中药治疗:活血化淤及清热解毒药[1]。

以下情况患者需要住院治疗[4]:

外科急症表现

妊娠期孕妇

不能遵循或耐受门诊用药者

口服抗生素无效者

输卵管卵巢脓肿

性伴侣治疗

由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患者,男性伴侣常无症状,应对患者出现症状 60 天内接触过的性伴侣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4]。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以下事项[3]:

注意个人卫生。

急性生殖道炎症需及时、规范治疗。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可采用半卧姿态,避免劳累。

药物治疗患者应足量足疗程用药,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

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注意性行为应有所节制,避免高危性行为。

急性发作期避免性生活。

预防

预防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措施包括注重性安全和生殖道卫生,及时治疗生殖系统感染[2]。

注重生殖道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安全性行为,避免多性伴,性生活过程中注意做好安全措施;

定期体检,尤其是妇科检查;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避免病原体上行导致严重后果。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风湿灵片的功效与作用-风湿灵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保健

晚春时节 宜用好心情养肝

2023-8-14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