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产道异常性难产是什么?软产道异常性难产怎么办?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症状有哪些?

软产道包括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外阴,任何部位的先天发育不良或者后天疾病,以及周围结构组织病变,均可导致软产道异常,引起难产。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软产道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因素导致软产道异常,阻碍胎儿通过产道造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先天因素如阴道横隔、阴道纵隔等,后天因素如子宫下段疤痕、宫颈疤痕、阴道疤痕、盆腔肿瘤等。本病根据软产道异常的位置可以分为外阴异常、阴道异常、宫颈病变、子宫异常、盆腔肿瘤等。本病主要表现为胎儿下降到病变位置时,便下降缓慢甚至停滞,产程延长及停滞。软产道难产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解除病变部位引起软产道狭窄或堵塞的原因,可经阴道试产,如阴道横隔或纵隔、阴道宫颈疤痕等,而盆腔肿瘤导致软产道难产,往往需要选择剖宫产;治疗的关键点及难点在于软产道异常性难产原因的识别。疾病的主要危害:产妇方面:软产道狭窄或畸形使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可导致产妇精神疲惫、乏力、手术产、尿潴留、产后出血、尿瘘、粪瘘、会阴和阴道损伤增加,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等。胎儿方面:产程延长可导致婴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上升。其他:软产道异常性难产若不接受正规产检和诊疗,未及时判断出难产病因,常延误治疗时机,直接威胁母儿健康。

概述

软产道包括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外阴,任何部位的先天发育不良或者后天疾病,以及周围结构组织病变,均可导致软产道异常,引起难产。

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软产道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因素导致软产道异常,阻碍胎儿通过产道造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先天因素如阴道横隔、阴道纵隔等,后天因素如子宫下段疤痕、宫颈疤痕、阴道疤痕、盆腔肿瘤等。

本病根据软产道异常的位置可以分为外阴异常、阴道异常、宫颈病变、子宫异常、盆腔肿瘤等。

本病主要表现为胎儿下降到病变位置时,便下降缓慢甚至停滞,产程延长及停滞。

软产道难产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解除病变部位引起软产道狭窄或堵塞的原因,可经阴道试产,如阴道横隔或纵隔、阴道宫颈疤痕等,而盆腔肿瘤导致软产道难产,往往需要选择剖宫产;治疗的关键点及难点在于软产道异常性难产原因的识别。

疾病的主要危害:

产妇方面:软产道狭窄或畸形使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可导致产妇精神疲惫、乏力、手术产、尿潴留、产后出血、尿瘘、粪瘘、会阴和阴道损伤增加,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等。

胎儿方面:产程延长可导致婴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上升。

其他:软产道异常性难产若不接受正规产检和诊疗,未及时判断出难产病因,常延误治疗时机,直接威胁母儿健康。

症状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主要是由产妇软产道狭窄或阻塞导致的,主要表现是胎先露到达病变位置后产程进展迟缓、甚至停滞,先露下降缓慢,宫口扩张缓慢甚至扩张停滞。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软产道异常难产的常见症状:

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纵隔子宫容易引起胎儿胎位异常,如臀先露、肩先露等,导致胎先露衔接困难,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宫颈既往手术容易导致宫颈疤痕、挛缩,产时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宫口开放缓慢甚至停止。

阴道横隔或纵隔可阻碍胎先露自通过阴道,若此时发生宫缩过强,可引起病理性缩复环、软产道损伤,甚至子宫破裂。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产妇:会阴裂伤、骨盆底肌肉及会阴严重损伤、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等。

胎儿: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宫内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等。

病因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软产道不同部位狭窄或阻塞,导致胎儿不能经软产道通过引起的。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因素:阴道病变:阴道横隔、阴道纵隔。

后天因素:

软产道疤痕:子宫下段疤痕、宫颈疤痕、阴道疤痕。

盆腔肿瘤:子宫下段及宫颈肌瘤、卵巢肿瘤、宫颈癌等。

哪些人容易患软产道异常性难产?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软产道异常性难产:

阴道先天发育异常:阴道纵隔、阴道横隔。

盆腔肿瘤:子宫下段及宫颈肌瘤、位于骨盆入口的卵巢肿瘤及宫颈癌等。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软产道异常性难产:

既往有难产或产程进展缓慢史。

软产道手术史:既往有剖宫产,剜除子宫肌瘤,宫颈冷冻、锥切、环扎,阴道整形、手术等病史的孕妇可能发生软产道异常性难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见红;

下腹部坠痛;

开始宫缩。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破水;

规律宫缩;

剧烈腹痛、腹痛难忍、拒按;

不规律宫缩;

出现血尿;

阴道流血,呈鲜红色。

建议就诊科室

妇产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软产道异常性难产?

当医生怀疑软产道异常性难产时,主要通过阴道检查、产程进展情况、骨盆径线长度,同时结合既往疾病史、产检资料、超声检查等综合判断分析,明确诊断以及判断软产道异常位置及原因。

具体相关检查:

骨盆测量:通过骨盆径线,尤其是 3 个平面的关键径线的测量,可以根据长度判断是否存在骨盆异常,排除骨产道引起的难产。

阴道检查及指诊:阴道检查可以排除是否存在阴道横隔、纵隔,阴道是否存在疤痕挛缩,宫颈质地以及水肿情况,宫口大小,以及胎位、羊水情况等。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判断胎位、胎儿大小、羊水量及形状、胎儿是否存活、盆腔肿瘤等情况。

胎心监测:持续的胎心监测可评估胎儿情况、状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身高多少?

以前是否生过孩子?

既往是否有难产史?

孕前是否子宫、宫颈、阴道的操作史?

孕期是否有阴道检查?

腹痛的位置在哪里?一直痛还是一阵阵地痛?间隔多长时间痛一次?痛的时候持续时间是多长?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目前可以顺产吗?

目前宫口多大了?

要剖宫产吗?

宝宝目前状态怎样了?

为什么会难产?

以后如果生二胎的话还会这样吗?

怎么样才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得这个病呢?

治疗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的治疗的关键在于判断软产道异常的位置、原因以及能否解决。若能够明确原因且可以通过手术或者药物治疗,则胎儿可继续经阴道顺产,否则应及时选择剖宫产终止分娩。

药物治疗:

软化宫颈的药物:宫颈既往治疗或手术,可以使宫颈形成疤痕,坚硬、水肿、缺乏弹性、不容易扩张,可以静脉注射地西泮或者宫旁注入利多卡因软化宫颈,若无效应行剖宫产。

手术治疗:

阴道纵隔或横隔切除术:若阴道检查发现阴道横隔或纵隔,可行纵隔或横隔切除,待胎儿娩出后予缝合。

会阴后-侧切开术:若阴道疤痕不严重且位置低时,可以选择会阴后正中或者侧切开后经阴道分娩胎儿,若位置较高且疤痕严重的应选择剖宫产。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肌瘤、卵巢骨盆入口肿瘤、宫颈癌、子宫下段疤痕往往影响胎儿衔接和下降,胎儿不能从阴道分娩,应该及时选择剖宫产。

疾病发展和转归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若不接受正规诊疗,未及时判断出难产病因,常延误治疗时机,对母儿影响较大,可能因原发性或继发性宫缩乏力使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可导致产妇精神疲惫、乏力,严重者引起脱水、酸中毒、手术产、尿潴留、产后出血、尿瘘、粪瘘、产褥感染率增加;亦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上升。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若接受正规诊疗,产前规范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软产道异常的位置和情况,予对症治疗或者及时选择剖宫产,母儿可以有好的结局。

日常注意

产后产妇在产褥期内身体的各个系统较孕期改变很大,因此产后的护理十分关键,否则容易引起产后出血、感染及其他情况。产后 2 小时内的产妇最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心衰、子痫等。因此, 产妇会在产房严密观察生命征、阴道流血以及宫缩等情况,若一切都正常,则会回到病房的。

饮食管理:阴道顺娩的产妇一般产后 1 小时就可以进食流食(如米汤、肉汤)或半流食(如粥、线面)。剖宫产的产妇在麻醉药药效褪后可进食一些流食,待排气后慢慢过渡到半流食,提倡新鲜、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避免刺激、辛辣、活血的食物(如姜、参、酒等)。

排便与排尿管理:产妇分娩后的 5 日内尿量明显增多,产后 4 小时内应排尿。产妇易便秘,鼓励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

运动管理:产后早日下床活动,可以帮助伤口愈合、肠道蠕动、恶露排出。

会阴管理:每日用温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干净,忌盆浴及清洗阴道。

哺乳管理:推荐母乳喂养,产后 1 小时内开始哺乳,按需哺乳,哺乳期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6 个月,提倡母乳喂养 2 年以上。

预防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是因为软产道不同部位异常引起的,产前及时发现软产道异常,及时给予处理,难产是可以避免的。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既往有难产史:应详细告知产科医师具体难产的相关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软产道异常或其他引起难产的原因,及时给予处理。

既往有宫颈、阴道、子宫手术史:孕期应行阴道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宫颈、阴道的疤痕以及挛缩情况,彩超可以协助判断子宫疤痕的位置、疤痕厚度等情况,从而判断胎儿是否可以经阴道分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阴道纵隔或横隔:孕期正常产检以及阴道检查,可发现大部分的阴道横隔或纵隔,可以选择分娩时予以切除,待胎儿娩出后缝合。

盆腔肿瘤:子宫下段及宫颈肌瘤、骨盆入口的卵巢肿瘤通过产检彩超检查,往往是可以发现的,根据具体并发症情况,择期选择剖宫产,可以避免难产的发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归养血颗粒的功效与作用-阿归养血颗粒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四神丸的功效与作用-四神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