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阴道出血(Vaginal bleeding)一般是指女性在月经间期或绝经后,发生与正常月经无关的阴道出血症状。这一现象可由不同的原因所致,严重程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轻者可能只是在上厕所擦拭后见到厕纸上有少量血液;重者可能每隔1~2小时左右就需要更换卫生护垫或卫生棉条。
阴道出血最有可能与妇科疾病相关,即女性的生殖系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健康问题。也可能是由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病、妊娠异常或药物所致。
如果女性在更年期(即连续12个月没有出现月经)之后,发生阴道出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很可能是某些部位的癌变征兆,应该即刻前往医院接受诊疗。
医生通过盆腔检查、血样/尿样/阴道分泌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来判断具体病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症状
常见原因
引起阴道出血的原因很多,绝大部分是由生殖系统本身的疾病引起;全身性疾病及妊娠异常也可造成阴道出血。一些常见病因如下:
生殖系统的病因:
癌症和癌前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卵巢癌、阴道癌等。
其他良性病变:子宫腺肌病、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子宫息肉。
生殖系统感染: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阴道炎等。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例如阴道萎缩。
生育功能和妊娠相关的病因,例如:
受精卵着床时引起少量出血:在受孕后约6~12天。
异位妊娠:受精卵的着床位置发生偏差,不是在子宫内。
激素水平大幅波动。
月经周期紊乱。
葡萄胎:女性妊娠后胚胎未能正常发育,而是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形成增生和水肿,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并相连成串犹如葡萄而得名。
先兆流产和流产:大多数发生在妊娠前3个月之内。
内分泌系统的病因,例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低下;
多囊卵巢综合征;
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终止治疗或更换用药方案。
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
乳糜泻:即麸质过敏症;
全身性重症疾病,例如肾病或肝病;
血小板减少症;
凝血功能障碍:例如冯维勒布兰德氏病。
其他因素,例如:
使用宫内节育器;
他莫昔芬的不良反应;
性交过于频繁或激烈;
在近期的临床检查时发生阴道或宫颈损伤。
近期接受过生殖系统的手术治疗。
发生机制
阴道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免疫异常:在遗传缺陷和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假如破坏了生殖系统的黏膜或血管组织,就可能形成破溃,引起阴道出血。
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受到病原体感染,例如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等,使生殖系统的黏膜出现炎症和损伤,可引发血管破损和出血。
癌变破坏周边组织和血管结构:癌细胞不受限制的恶性增殖,并促使血管新生以获取氧气和养分,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会对周边组织形成压迫和损伤,而丰富的血管网络也更容易发生破损和出血。
内分泌异常:由于疾病、药物等因素导致女性体内激素大幅波动,严重干扰子宫的正常机能,造成月经紊乱和阴道异常出血。
性交过于频繁或激烈:对女性的阴道或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和破损,导致出血。
妊娠异常:流产、异位妊娠等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女性生殖系统受到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阴道出血:
围绝经期女性:即处于月经停止的过渡期。
生殖系统发生感染和炎症损伤的患者。
伴有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生殖系统发生恶性癌变的患者。
伴有子宫病变的患者。
各种内分泌疾病患者: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
服用某些药物,包括他莫昔芬等激素相关药物。
妊娠过程出现异常的孕妇,如先兆流产、流产、葡萄胎等。
伴有全身性的严重疾病,例如肝脏或肾脏疾病。
近期生殖系统曾经遭受创伤或接受过手术治疗。
病因
症状表现
阴道出血症状轻微者可能只是在上厕所擦拭后,见到厕纸上有少量血液;严重者可能每隔1~2小时左右就需要更换卫生护垫或卫生棉条。
依据阴道出血发生的时机,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年龄小于8岁或尚未有任何发育迹象的女童突然发生阴道出血。
育龄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发生阴道异常出血。
妊娠期孕妇发生阴道出血。
未接受任何治疗的绝经后妇女发生阴道出血。
伴随症状
不同原因的阴道出血会伴有相应的其他临床症状:
阴道出血伴带有腥臭或异味的阴道分泌物,以及腰腹、盆腔疼痛,或尿频、尿急、便秘等:可见于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原体感染或梗阻。
正常性生活后容易发生创伤、出血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见于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出血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和瘙痒、刺痛:可见于宫颈、阴道部位的黏膜组织感染。
阴道出血伴有下腹部坠胀、胀痛感:可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囊肿。
妊娠时阴道出血伴下腹部剧烈阵痛,程度远超月经来潮的疼痛:常见于流产、异位妊娠。
妊娠期间反复、持续出血伴阵发性腹痛、贫血:常见于葡萄胎。
就医
何时就医?
无论任何时候发现有阴道异常出血,都要及时就医以查明原因,利于医生及时干预、治疗。
就诊科室
妇科
产科
妊娠时发生出血应去产科就诊,其他阴道出血患者首诊应前往妇科。
就医前准备
为了帮助医生明确阴道出血的原因,患者在就医前请准备好以下信息:
向医生详细描述出血何时开始、持续多久、发生频率、每次的出血量、血液状态(鲜血或血凝块)、是否还有其他分泌物或异常物体排出等。
在阴道出血的同时全身各处是否还出现其他症状,例如发烧、寒颤;或腰腹、盆腔疼痛。
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妇科癌症患者。
既往是否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史或曾经接受过泌尿生殖系统的手术治疗。
以前是否曾经由于阴道出血接受过诊治(包括使用过哪些药物或接受过怎样的手术)。
近期及长期服用的药物和保健品:包括各类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激素类药物,以及各类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常用检查
医生通常采取以下方法来查明阴道出血的具体原因。
病史:患者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治疗史、具体症状以及正在使用的处方和非处方药物等信息。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腹部、腹股沟,以及周边的淋巴结是否存在肿块、疼痛或压痛,并观察全身各处是否同时还出现了其他异常症状。
盆腔检查:医生首先会使用窥阴器观察阴道和宫颈部位。随后,通过阴道指诊评估生殖系统及其周边是否存在可触及的病变或肿块。
抽血检查:
血细胞检查:测定红细胞和红血蛋白水平,评估是否发生贫血;测定白细胞水平,评估是否发生炎症和感染;测定血小板水平和凝血因子,评估止血、凝血功能。
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例如C反应蛋白、肝酶、肌酐水平,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并评估肝、肾功能。
分泌物检测:检查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性状,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病原菌、血细胞或癌细胞。
其他检查:若阴道出血由深部病变所致,医生可能还会安排进一步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可以评估生殖系统及其周边组织的病变情况。若有必要还可以评估全身其他部位的波及范围和病情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医生将一根自带光源和视频头的导管,置入患者体内,直接观察生殖系统病变的具体位置、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组织活检:医生会通过一次很小的取样手术获取小部分病变部位的组织用于病理检查,评估病情性质。假如存在肿瘤细胞,还需要鉴别肿瘤细胞属于良性还是恶性。
治疗
阴道出血的情况较为复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妊娠过程中出血者,务必及时接受治疗,至少确保孕妇的生命安全。生殖系统癌症患者也要尽快接受化疗、靶向治疗、手术方案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以利于改善预期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详情请参见相关疾病的治疗:
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子宫息肉
子宫内膜炎
阴道癌
宫颈炎
盆腔炎
多囊卵巢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先兆流产
流产
异位妊娠
日常注意
为减少阴道出血及相关疾病的风险,女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杜绝不良嗜好,戒烟、限酒。
女性有必要及时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以降低HPV引起的宫颈癌风险。
注意性安全,杜绝多性伴,避免高危性行为。
提高健康意识,每年应例行体检,尤其必须接受妇科检查。
发生病变的患者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继发性感染。内裤和浴巾应每天高温或微波杀菌处理。定期更换枕套、被套,经常晾晒枕头和被子。
治疗期间应遵医嘱用药,并按照治疗计划定期复查,以便于医生评估疗效,及时处置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