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子宫内翻,是指子宫底部向宫腔内陷入,甚至自宫颈翻出的病变,这是一种分娩期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数发生在第三产程,如未及时抢救,可因休克、出血而危及产妇生命。
子宫内翻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急症,该疾病发病率为 1/2000~1/50000,死亡率可达 15%。
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本病的危险因素有脐带过短、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宫底过大压力、胎盘粘连、韧带松弛、先天子宫异常、站立位分娩、急产、孕期硫酸镁的使用等。
按子宫内翻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子宫内翻(发生在宫颈管收缩之前)、亚急性子宫内翻(宫颈管收缩之后)、慢性子宫内翻(发生在分娩 4 周之后)。按子宫内翻程度分为不完全子宫脱垂(子宫底向下内陷,但还在子宫腔内)、完全子宫脱垂(宫底下降超出宫颈外口,但还在阴道内)、子宫内翻脱垂(整个子宫脱出阴道口外)。
本病的主要症状多表现为疼痛、出血、感染及下腹部憋胀感;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表现为体温突然下降,面色苍白,耳鼻及四肢末端发凉,脉搏微弱,呼吸浅表,肌肉乏力,反应迟钝等。
控制患者全身状况,积极缓解疼痛、控制出血、感染及休克是治疗子宫内翻的前提。选择保留子宫的复位手术,还是选择切除子宫的治疗措施是治疗的关键点。
急性完全子宫内翻对患者危害极大,一般在发病后患者立即陷入缺血休克状态,死亡率高。
子宫内翻的预防关键在于规范的产程处理。
症状
子宫内翻患者症状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多表现为疼痛、出血、感染、下腹部憋胀感,且程度不一;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表现为体温突然下降,面色苍白,耳鼻及四肢末端发凉,脉搏微弱,呼吸浅表,肌肉乏力,反应迟钝等。
子宫内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子宫内翻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典型的子宫内翻疼痛发生在第三产程,表现为突发剧烈的持续性下腹痛。子宫内翻发生时,不同产妇的疼痛程度不一。轻者仅表现为产后下腹坠痛,严重的产妇可出现剧烈疼痛甚至休克。
出血:不同类型的子宫内翻出血表现不同。急性子宫内翻出血与胎盘的剥离相关,胎盘未剥离者可以没有出血的症状,胎盘部分剥离和胎盘完全剥离者可表现为大出血。慢性子宫内翻者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
感染:表现为生殖系统局部感染(白带多且臭、流脓液)。
休克:急性子宫内翻时,由于子宫、输卵管、卵巢各韧带及腹膜突然被强力牵拉,神经末梢因严重刺激而出现神经性休克,发生速度快,阴道出血与休克程度不相符;合并大出血的情况,可导致休克加重,并发失血性休克;慢性子宫内翻,由于出血时间长及渗出,易引起局部感染或盆腹腔腹膜炎,继而出现感染性休克。
局部压迫症状:产后下腹坠胀或阴道坠胀感,大小便不畅。
子宫内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继发腹膜炎。
继发性感染:如盆腹腔脓肿等。
贫血:慢性子宫内翻者,由于长期阴道不规则流血,可导致贫血。
病因
子宫内翻发生于分娩第三产程最多,多由于该产程处理不当所引起。
子宫内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内在因素:产后子宫壁肌肉软弱无力,韧带松弛,宫颈口扩张。
外界因素:在子宫底上有一个由上到下的牵拉力或推动力。
胎盘尚未剥离,助产士不适当用力推压松弛的子宫底及强拉附着子宫底部的胎盘脐带,就会发生子宫内翻。
胎儿娩出过程中过度牵拉,过短或缠绕的脐带也会造成子宫内翻。
其他因素:
站立或蹲位分娩,胎儿体重对胎盘脐带的牵拉作用可引起子宫内翻。
打喷嚏、剧烈咳嗽或第二产程用力屏气,使腹压增加,也会造成子宫内翻。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硫酸镁可使子宫松弛,也是子宫内翻的危险因素。
巨大胎儿、羊水过多、胎盘宫底植入、先天性子宫异常等。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翻?
既往有子宫内翻病史
脐带过短
巨大胎儿
宫底过大压力
胎盘粘连
韧带松弛
先天子宫异常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阴道不规则出血。
阴道分泌物多且臭。
产后下腹坠胀或阴道坠胀感,大小便不畅。
贫血症状:乏力,面色苍白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腹痛。
休克表现:体温突然下降,面色苍白,耳鼻及四肢末端发凉,脉搏微弱,呼吸浅表,肌肉乏力,反应迟钝等。
建议就诊科室
产科
妇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子宫内翻?
当产妇出现疼痛、出血、感染及下腹部坠胀感,结合既往子宫内翻病史及相关产程处理情况,怀疑子宫内翻可能时,应立即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液学检查,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腹部检查急性子宫内翻腹部通常触及不到规则的子宫轮廓,子宫位置明显变低、变宽;慢性子宫内翻可以仅表现为腹膜炎的体征,作用是判断子宫内翻的程度。
专科(妇科)检查:观察阴道分泌物及出血情况;可以触到或见到柔软球形物塞满产道或脱出阴道口,应仔细检查球形物上的输卵管开口。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准确,是子宫内翻首选的辅助检查措施。作用是判断子宫、卵巢、输卵管的位置,内翻的程度,以及血供情况等。超声征象包括:子宫底正常弧线消失,宫底凹陷,子宫呈倒梨形、宫腔线消失,宫体肌壁向腔内返折,原子宫底位于宫颈外口处等。
血液学检查:作用是判断是否存在继发感染、脓毒血症,相关血液炎性指标可增高,包括白细胞、中心粒细胞、超敏 C 反应蛋白计数增多。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有怀孕过吗?有生过孩子吗?
生完孩子多久了?月经开始正常来了吗?什么时候开始痛的?
哪个位置最痛?其他还有地方痛吗?有没有发热?
下腹部会不会坠痛?
阴道分泌物多吗?有没有阴道流血?阴道内有没有东西脱出的感觉?
以前有没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以前有做过什么妇科相关检查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会不会排尿不畅、便秘?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病?
能不能治得好?会影响以后生活质量吗?
要怎么治疗?治疗方法有哪些?一定要手术吗?
子宫保的住吗?手术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会影响以后要小孩吗?
治疗后平时要注意什么吗?要怎么预防?
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是治疗的关键点。积极缓解疼痛,控制出血、感染和休克是进行子宫内翻治疗的基础。针对子宫内翻的治疗措施主要有:
药物治疗
宫缩剂:用于阴道复位术复位后,加强子宫肌壁张力,防治复发。
手术治疗
经腹复位手术:阴道复位不能成功时行经腹复位手术。用一对组织钳或宫颈钳等夹具放置在圆韧带,靠近翻转子宫壁的两侧牵引,逐步交替上提,同时通过阴道发挥助手牵引作用,直至复位。如宫颈口收缩过紧不能复位,在子宫缩腹环处做一个切口,增加环的大小,使其放松以利操作,重新定位子宫,复位后缝合切口。
经腹或经阴道部分或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全身症状严重、子宫翻出时间过长、感染症状严重、已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取经腹或经阴道部分或全子宫切除术。
其他治疗方法
经阴道复位术:适用于急性子宫内翻,子宫颈尚未收缩的患者。动作准确、轻柔,通过阴道将翻出的子宫沿骨盆轴的方向上推,通过宫底,手工压力协助将子宫底的凹陷处扩张。必要时用纱布条填塞宫颈。
疾病发展和转归
急性子宫内翻患者,病程进展迅速,若不积极治疗,将立即陷入严重休克状态,如未及时抢救,死亡率高。
及时诊断,积极纠正休克、控制出血和感染,并即刻复位子宫,一般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急性子宫内翻病情凶险,患者需提高警惕,及时就诊,注意术前及术后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前注意事项:
充分认识该病的危险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患者需要减轻思想负担,增强对手术信心,消除自身对治疗方式的顾虑。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如剧烈咳嗽),以免导致子宫内翻程度加重。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穿棉质宽松舒适的裤子,同时进行会阴部位的擦洗,防止感染。
术后 8 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脉搏、血压等,直至病情平稳。
引流管放置位置要正确,避免翻身时脱落、受压,并确保引流管通畅。
导尿管放置的位置要正确并予以固定,每日会阴护理 2 次,更换引流袋,预防尿路感染。根据恢复情况,尽早夹闭尿管,进行排尿训练,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环境、床铺的干净和整洁,卧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饮食:
加强营养支持,食用高蛋白、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补充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病人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术后复查:
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大小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
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以免复发。
3 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避孕 1 年以上。
出院 1 个月后应及时到门诊检查术后恢复情况,并于术后 3 个月再次到门诊复查,主要以妇科超声检查及妇科查体为主。
预防
子宫内翻的预防关键在于规范的产程处理。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详细而准确的产前资料,当产妇资料提示巨大儿、双胎,羊水过多等情况时,应在分娩后,及时对产妇注射宫缩剂,达到预防子宫内翻和产后出血的目的。
胎儿娩出后,不可用力挤压产妇子宫底或牵拉脐带。
加强接生医生、助产士的训练正确处理正常分娩和识别子宫内翻的能力,做好第三产程的预防和紧急处理,及时、准确处理子宫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