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是什么?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怎么办?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症状有哪些?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是遗传性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代谢性肝脏疾病,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伴显性表达。北欧白种人发病率相对较高,其纯合子缺乏发生率是 1/1500,美国人是 1/1800~1/2000,黑人、西班牙人和亚洲人较低。国内仅有少数个案病例报告。病因是血清中一种拮抗蛋白酶的成分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所致。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也是本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本病临床表现各异,黄疸和肝硬化是最常见的症状。本病以改善症状和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为主。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的难点在于本病尚无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导致肝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欠佳。早期发现、及早就医行干预治疗是预防该病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概述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是遗传性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代谢性肝脏疾病,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伴显性表达。

北欧白种人发病率相对较高,其纯合子缺乏发生率是 1/1500,美国人是 1/1800~1/2000,黑人、西班牙人和亚洲人较低。国内仅有少数个案病例报告。

病因是血清中一种拮抗蛋白酶的成分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所致。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也是本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本病临床表现各异,黄疸和肝硬化是最常见的症状。

本病以改善症状和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为主。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的难点在于本病尚无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导致肝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欠佳。早期发现、及早就医行干预治疗是预防该病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症状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可在婴幼儿期初次被发现,也可在此期无肝脏病变表现,到成年后出现慢性肝病表现。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胆汁淤积性黄疸:8%~12% 的 PiZZ 型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1 个月内发生。表现为患儿体重增加缓慢、嗜睡、易激怒、出现无胆汁粪便(呈白陶土色)。

高转氨酶血症:3 个月龄的小儿约半数出现。可有乏力、饮食差、低热、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

肝硬化病症:12%~15% 的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患儿可出现肝硬化病症。可表现为腹胀,部分患儿因食管静脉曲张可表现为呕血、黑便,部分患儿也可以表现为身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肝脾肿大

上消化道出血

肝损害

肝硬化

病因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是血清中一种拮抗蛋白酶的成分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所致。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

哪些人容易患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

先天性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儿饮食差、体重增加缓慢;

嗜睡;

易激怒;

大便颜色呈白陶土色;

低热(腋窝体温为 37 度~38 度);

厌油腻、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腹胀;

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呕血或便血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

当医生怀疑患儿是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时,将通过腹部查体、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疾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腹部查体:是内科常规的查体项目之一,可明确患儿有无腹部压痛、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

测定血清 α1 抗胰蛋白酶:明确血清 α1 抗胰蛋白酶浓度,比正常减少 10%~15% 时,对诊断可能有帮助,但不能确诊。

生化检查:明确肝酶及电解质情况,明确是否有肝脏及其他损害。

pi 表型分析:通过鉴定 α1 抗胰蛋白酶表型则可确定诊断本病。目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已用于检测 α1 抗胰蛋白酶变异体,此法不仅迅速、敏感性高,而且只需极少量的细胞物质,该技术对确定诊断、人群筛检及出生前诊断等均有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多久了?

患儿出生时体重有多少?

现在有哪些不舒服?

平时吃饭怎么样?

大便怎么样?

有没有恶心、呕吐?

大便是什么颜色的?

发烧吗?体温最高多少度?

去哪些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做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孩子的病严重吗?

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

怎么治疗效果最好?

治疗效果如何?

治疗花费高吗?

会复发吗?

以后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复查吗?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基本按肝硬化的一般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改善症状和适当的营养支持为主。

药物治疗

脂溶性维生素: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满足人体正常需要量。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K。

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胆汁淤积状态,但是容易有胃肠道紊乱、肝胆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减少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适用于肝移植术后的患儿。常用药物有: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胶囊等。副反应常为震颤、头痛、失眠、视线模糊、白内障、高血糖、肾功能异常、齿龈增厚、多毛症及胃肠道副作用(腹泻、恶心、呕吐)、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女性及老年人)等。

手术治疗

晚期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患儿,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

肝移植治疗:本病是适合肝移植治疗的最常见的代谢性肝病之一。肝移植除了替代已有损害的肝脏外,还可矫正代谢缺陷,以免进展到全身性病变。本法适用于治疗进展到晚期的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患儿。

门腔分流术或脾肾分流术:可减轻门静脉压力,改善充血性脾大、脾功能亢进、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适用于并发门静脉高压的患儿。

其他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旨在通过基因治疗重建正常的基因型。这是治疗研究的前沿,尚未在临床实施。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

若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病需要早发现和早干预,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应严格遵守医嘱服用药物,不要私自购买及服用其他药物,用药期间若出现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儿家长应按照医嘱准时带患儿到医院复查,可复查肝功及肝脏超声等。

饮食:肝移植术后患儿不能服用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保健品及药物,如红枣、人参等,降低免疫抑制的效果,引起排斥反应。另外,需限制蛋白、钠盐、脂肪摄入,如蟹黄、蛋黄、动物内脏、甜食等应少吃或者不吃,水果的摄入每天不应高于 250 克,宜清淡饮食。

大小便管理:肝移植后服用的免疫抑制剂可有胃肠道副作用,患者或患儿家属需注意排便次数及大便情况,注意大便的颜色及形状,若有大便稀薄、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颜色异常需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

肝移植后的前 3 天多以平躺为好,最好不要压着肚子,需要多喝开水多排尿。后期如果身体舒服的话可以适当地出去走走,注意不要受凉。

肝移植术后晚上要早点休息,不能劳累,提重物不得超过 3 斤,不要用力伸懒腰,不要举高手,不能蹲下来,不能快步走,不能慢跑。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绝对禁止抽烟、饮酒),保证睡眠质量,保持心情愉悦。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6 个月到 1 年左右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测、肝脏超声等指标,如果有患儿体重增加缓慢、出现低烧、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等不适,及时去医院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归脾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做瑜伽的好处有哪些呢?

2023-9-5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