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
概述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是肠道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其次为肠腺病毒和星状病毒。
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源为人和动物,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和人-人接触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该病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发热等。一旦出现脱水、皮肤干燥、意识障碍(嗜睡、呼叫不醒)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病毒性胃肠炎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如采取措施改善腹泻、脱水等。对于重症患者,应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预防该病主要从 3 方面着手,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
症状
病毒性胃肠炎起病急,患者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同时也有其各自的特征性表现。
轮状病毒腹泻
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为 1~3 天。患儿的症状表现呈多样化,比如感染、轻度腹泻、严重脱水,甚至有死亡的可能,6~24 个月龄的小儿症状重,年龄较大的儿童症状较轻。
主要表现有:伴有轻或中度低热、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1]、厌食等。腹泻每日十几次不等,粪便多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
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为 2~3 天。患者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腹泻每日 3~10 次不等,为黄水样便,病程一般为 3~6 天,少数可持续 1~2 周,个别可达数月。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
诺如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为 24~48 小时。起病急,患者可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粪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每天 10 余次。
一些患者还可伴有低热、头痛、发冷、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 1~3 天可自愈。
肠腺病毒性腹泻
潜伏期为 3~10 天,平均约 7 天。发病者多为 5 岁以下儿童,多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腹泻每天可达 3~30 余次,粪便多为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偶有低热。
病毒性腹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酸中毒:因呕吐及腹泻,引起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导致酸中毒。
脱水、电解质紊乱:大量的呕吐及腹泻,造成患者体内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
病因
该病是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由肠道内病毒感染导致。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常见原因有哪些?
摄入不洁食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如果不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病毒可能会经口进入胃肠道。
常见病毒: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其次为肠腺病毒和星状病毒。
婴幼儿特殊体质:乳糖酶是轮状病毒受体,病毒借此酶进入上皮细胞。婴幼儿肠黏膜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乳糖酶,因此易感染轮状病毒,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的含量下降,感染率下降。
哪些人容易患病毒性胃肠炎?
婴幼儿:好发年龄为 6~24 个月龄。
免疫力低下人群。
年龄偏大、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这类患者感染病毒后,症状容易进一步进展,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重者可危及生命。
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频繁腹泻、无法直立行走、无法正常活动,伴随有发热、腹痛,甚至出现精神改变,表情淡漠。
出现四肢末梢冰凉、血压偏低、脉搏微弱、脱水等症状。
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出现意识障碍,例如嗜睡,大声呼唤才能叫醒,甚至不能唤醒等,应立即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消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毒性胃肠炎?
医生一般会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诊断该病。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等指标,以帮助了解病情。一般白细胞总数多正常,少数患者的白细胞可稍升高。
粪便常规:粪便外观多为黄色水样。无脓细胞及红细胞,有时可有少量白细胞。
病原学检查:检测粪便中有无特异性病毒抗原,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罗病毒等。
粪便培养:尽早对大便进行培养,培养结果中提示有相关病毒即可确诊。
血清抗体检测:如检测时发现免疫球蛋白 A(IgA)抗体,提示可能为轮状病毒感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热出现的时间?测量的最高体温是多少?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有无腹痛、腹泻?
腹痛出现的时间?腹痛的诱因?腹痛的部位?腹痛的具体感觉,如绞痛、烧灼样疼痛、刀割样疼痛?腹痛持续时间?
腹泻出现的时间?腹泻的次数?有无里急后重感?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样的,比如稀便、水便、脓血便、黏液便、蛋花汤样便?有无恶臭?粪便表面有无白色黏膜?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大概多长能恢复?
日后如何避免?
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怎么调整饮食?
如何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医生会针对患者出现的腹泻、脱水等,采取相应的处理。对于重症患者,还需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多数患者恢复较快,3%~10% 的腹泻患儿脱水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大量饮水;
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以半流食为主;
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对症治疗
轻度脱水患者可服用口服补液盐,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
对于出现脱水的患儿,可采取米汤加口服补液盐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补液,纠正钾离子的紊乱,酸中毒时加用碳酸氢钠。
蒙脱石散剂可止泻,一般常规口服此药即可,成人与儿童患者的口服剂量不一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1]。
呕吐剧烈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吐剂及镇静剂。
有明显痉挛性腹痛的患者,可使用山莨菪碱(6542)或水杨酸铋剂治疗。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发病期间,可服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如钾、钠等),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可食用流质食物,如稀饭或粥,一方面容易吸收,能补充身体所必须的能量,另一方面可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胃肠道反应。
大量喝水,有助于防止脱水。
流质饮食顺利过度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可每日 5~7 餐。忌辛辣食物、生冷食物、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
预防该病的措施大致上包括三方面,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管理传染源: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妥善处理,用过的物品、衣物、床上用品等做好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注意手部和口部卫生,不吃生冷变质食物。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提高人群免疫力: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主要用于 6~12 个月龄的婴幼儿,最佳接种方式是在 2、4、6 个月龄时口服 3 次,最迟在 1 岁内接种完成,有效率达 80% 以上。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急性胃肠炎患者为接种禁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