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低体重儿泛指出生时体重小于 2500 克的新生儿,而不论出生时的孕周大小。正常孕周通常为 40 周,无论是少于、等于还是多于正常孕周生产均可能出现低体重儿[1]。
据统计,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 5.87%~11.8%[1]。
引起低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有早产、低龄产妇、怀孕多胎、营养不良,产妇有心脏疾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和空气污染等[1]。
低出生体重儿通常伴有各个器官和系统发育不成熟,其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因此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导致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1]。
本病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关键是根据发病的原因进行相应预防,以及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通常包括室内保暖、精心喂养和避免感染[2]。
本病可以导致诸多并发症,比如吸入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等,同时,本病也可导致婴儿及儿童死亡率升高[2]。
预防主要依赖于正规产检,及时处理影响胎儿的不利因素,保证孕妇良好的营养摄入以及避免使用或接触烟、酒、毒品和污染物等[2]。
症状
低体重儿主要指出生时体重低于 2500 克的新生儿,可能表现为形体较小,皮脂较薄,本身无特异的症状[1]。
低体重儿常见症状有哪些?
低体重儿的常见症状包括:
体重轻:出生时体重低于 2500 克[1]。
早产:即怀孕周数满 28 周,不满 37 周分娩者。早产儿更容易出现低体重。
形体较小。
皮脂较薄。
低体重儿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低体重儿的并发症不仅与低体重相关,还与引起该病的潜在原因密切相关。由于低体重儿的发育通常较正常体重儿迟缓,其发生脏器功能受损及死亡的比率较正常体重儿均升高。
常见并发症包括[2]:
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肺炎,低体重儿因发育迟滞,免疫系统的发育也较缓慢,因此抵抗病菌入侵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而肺部是最常见的器官,因此低体重儿发生肺炎的可能性会升高。
肺透明膜病:同样是因为低体重儿发育迟滞,肺表面活性物质较少,肺部不能维持正常的扩张充气状态,发生萎陷,严重影响患儿呼吸,这种情况被称为肺透明膜病。
出血:低体重儿各个系统的发育均不完善,毛细血管脆弱,血液中负责血液凝固的维生素K含量也较低,因此低体重儿发生出血的概率会大大升高。
新生儿低体温:这可能由于体温调节低体重儿皮下脂肪较少,散热增加,或患儿处于子宫内时,对潜在的母体疾病触发防御反应,消耗营养物质,造成营养物质不足,产热不足而引起。
病因
引起低体重儿的原因复杂,可能由于胎儿发育未成熟就分娩(即早产)引起;也可能由于存在基础疾病,病情发展而引起胎儿体重偏低,比如营养不良、妊娠期高血压和胎盘早剥等;还有可能是由药物、毒物和环境污染因素等引起[1][2][4][5]。
低体重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早产:指孕周满 28 周但不足 37 周即分娩的情况。早产儿的发育处于未完全阶段,各个脏器均未达到成熟儿的标准,因此其出生体重偏低。
营养不良:孕妇的营养状态与胎儿的营养状态息息相关,若孕妇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胎儿的发育势必会受到影响。
怀孕相关的疾病:例如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等。这一类的疾病或轻或重地影响胎盘血液的供应、养分的运输,影响胎儿在宫内的发育,也可能直接导致早产。
感染:怀孕期间胎儿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或梅毒都可引起出生低体重。
药物、毒物:孕妇吸烟、饮酒、吸毒等不良习惯会将有毒物质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从而引起其一系列的发育问题,导致出生低体重。
环境污染:铅中毒、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和颗粒物质均会增加低体重儿的风险。
多胎:当孕妇怀有大于 1 个胎儿时,多个胎儿共同分享孕妇的营养和子宫内空间,自然会比单胎独享时分到的少,体重也会相应变小。
哪些患儿容易出生低体重[4]?
早产:早产是造成新生儿低体重明确的危险因素,因早产儿孕周较小,故各器官发育均未成熟,体重偏小。
怀孕期间母体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贫血、胎盘及胎膜异常等。
孕妇营养不良。
吸烟、饮酒、吸毒、环境污染因素。
孕妇小于 27 岁及大于 32 岁分娩,低体重儿发生率均增高。
孕妇出生时为低体重儿。
重大生活事件:重大生活事件对孕妇造成影响,此影响也会传递给胎儿,是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
就医
因为低体重儿发生的原因复杂,并且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3],故孕妇医院生产时若新生儿体重低于 2500 克(此时即可诊断为低体重儿),医生护士通常当即给予格外严密的护理、观察,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来掌握患儿病情。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儿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皮肤青紫时,提示存在严重心脏或肺脏病变,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新生儿出现低体温、反应迟缓、神清淡漠,或抽搐、昏迷,提示可能存在脑出血,需及时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新生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低体重儿?
低体重儿的诊断非常容易,只要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即可诊断,重要的是寻找致病原因,并给予相应治疗。
常用辅助检查包括: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胆红素、感染指标等,以了解是否存在新生儿黄疸、潜在的感染等。
胸部 X 线检查:若患儿出现气紧、呼吸急促等不适,需行此项检查了解肺部病变。
头部 CT:若患儿出现抽搐、昏迷、淡漠、低体温等表现,需行此项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脑出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疟疾等疾病?
怀孕期间是否有吸烟、酗酒情况?
怀孕期间营养情况如何?孕吐严重不严重?
孕妇有没有家族性先天性疾病?
孕妇自己出生时是不是低体重儿?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体重过低的危害是什么?
这些危害该如何防治?
孩子体重过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孩子长大了会有什么影响,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以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本病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关键是根据发病原因进行相应预防,以及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通常包括室内保暖、精心喂养和避免感染等。
药物治疗
该病未出现并发症时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以加强营养和照护为主。
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 1500 克)需要进入监护病房,监测生命体征;发生感染的患儿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5]。
日常注意
低体重儿日常注意要注意保暖、给予充足的营养、维持干净卫生的环境[2]。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保暖:低体重儿出生时皮下脂肪较薄,保暖能力差,需人工为其提供温暖的环境,防止受凉及体温下降。
营养支持:低体重儿各器官发育迟滞,普遍存在营养不足的情况,给其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供身体生长所需。
防止感染: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维持患儿生活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滋生,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
预防
本病重在预防,进行正规且规律的产检有助于及早发现引起低体重儿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早期干预、改变疾病发展及疾病预后提供空间。孕妇自身也需要多加注意,保证孕期营养,避免吸烟(包括二手烟)、饮酒及接触有害物质等,保持心情愉悦。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定期规律产检:定期产检有助于发现早期或潜在的可引起低体重儿的疾病,有研究证明,产检大于 8 次可以减少低体重儿的发生风险[4]。
保证孕期营养:很多低体重儿都存在营养不良的因素,一些甚至直接由孕妇营养不良导致,因此加强孕期营养对预防新生儿低体重有积极作用。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吸烟(包括二手烟)、饮酒、吸毒以及环境污染是引起低体重儿的重要因素,孕妇需多注意避免接触相关物质。
保持心情愉悦:有研究证明,重大生活事件是引起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对于避免低体重儿也有积极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