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氨症是什么?高血氨症怎么办?高血氨症症状有哪些?

高血氨症又称尿素循环代谢病,是由于血氨代谢通路-尿素循环系统中,任意一种酶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中常见继发于以肝功能严重受损,或门体分流时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遗传性高血氨症大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在 1/7 万~1/10 万以下,临床分为 6 大类型: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缺乏;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精氨酸代琥珀酸酶缺乏;精氨酸酶缺乏。主要表现为高血氨毒性现象,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多见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多由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所致。治疗应该在作出基本诊断时就立即开始,原因是高血氨的发展非常快,很容易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治疗方法以低蛋白饮食和降氨药物为主,严重者可选择血液透析、肝脏移植和基因疗法。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诊断时的病况相关。如果治疗不及时,大量氨分子迅速在脑细胞中与谷氨酸形成谷氨酰胺,并累积在脑细胞中,导致脑细胞水肿,继而出现颅内高压,肝昏迷,最终导致死亡。

别称

尿素循环代谢病

概述

高血氨症又称尿素循环代谢病,是由于血氨代谢通路-尿素循环系统中,任意一种酶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中常见继发于以肝功能严重受损,或门体分流时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遗传性高血氨症大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在 1/7 万~1/10 万以下,临床分为 6 大类型: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缺乏;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精氨酸代琥珀酸酶缺乏;精氨酸酶缺乏。

主要表现为高血氨毒性现象,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多见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

多由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所致。

治疗应该在作出基本诊断时就立即开始,原因是高血氨的发展非常快,很容易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治疗方法以低蛋白饮食和降氨药物为主,严重者可选择血液透析、肝脏移植和基因疗法。

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诊断时的病况相关。如果治疗不及时,大量氨分子迅速在脑细胞中与谷氨酸形成谷氨酰胺,并累积在脑细胞中,导致脑细胞水肿,继而出现颅内高压,肝昏迷,最终导致死亡。

症状

新生儿出生时完全正常,之后逐渐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如厌食、喂养困难、精神萎靡、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体温不升、过度换气、呼吸暂停及惊厥等。肝脏功能损害导致的高血氨症可以有原发病的表现,待发展至肝性脑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高血氨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高血氨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不明原因的喂养困难,然后出现进行性神智障碍,由精神萎靡、嗜睡、昏睡,直至昏迷。

惊厥:由于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原因,50% 小儿会出现惊厥。

呼吸性碱中毒。

低体温: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小儿体温往往低于正常。由于酶缺乏的种类和活性的缺失程度不同,对氨代谢的影响程度不等,所以症状出现的早晚也不等。

肝性脑病的症状及体征: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睡眠倒错、“不拘小节”的行为改变、智力障碍,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严重者可出现扑翼样震颤(像小鸟在扇动翅膀)、意识障碍、昏迷。

高血氨症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肝性脑病:干扰了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脑组织缺少能量供应,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窘迫。

神经系统障碍。

病因

高血氨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性的高血氨症主要发病原因是尿素循环中有关的酶活性缺乏: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缺乏;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精氨酸代琥珀酸酶缺乏;精氨酸酶缺乏。

重症肝病时,由于肠道黏膜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菌群易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代谢产物异常,肠内产氨增多而肝清除氨不足,使血氨增高。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氨症?

低血容量休克(大量失血、大量输血)患者:低血容量休克与缺氧可加重肠黏膜、肝脏及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导致血氨吸收过多、氨代谢降解障碍、肾前性氮质血症及肾排氨减少等。

高蛋白饮食者:高蛋白饮食可使肠道内产氨增多。

低钾血症者:大量排钾利尿,低钾血症酸碱平衡失常,使细胞外液中 H+ 减少,有利于 NH3 进入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便秘者:便秘可导致肠道内产生的氨增多。

大量放腹水者:这可导致体内相对低血容量状态。

手术、术后使用镇痛、镇静催眠药的患者:手术、术后使用镇痛、镇静催眠药易导致血氨浓度增高。

重症感染者:重症感染增加了组织分解代谢,从而增加产氨。

肾衰竭患者:肾衰竭后导致肾脏排出尿素减少,尿素经血液弥散进入肠道增多,在肠道细菌尿素酶作用下分解成氨,氨经肠道吸收致血氨浓度进一步升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呕吐、体温低;肌张力低、呼吸快、精神差;惊厥、抽搐;精神发育迟滞;嗜睡、昏睡;行为异常、易激惹、多动或攻击行为。

本身有肝脏疾病病史,在此基础上,出现易激动、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甚至出现有幻觉、恐惧、狂躁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呼吸窘迫、昏迷、惊厥、抽搐。

扑翼样震颤、视力障碍、失明。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消化科

感染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血氨症?

医生会根据患者家属所述病史、家族史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相关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同时还会建议进行一些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是唯一能提供准确诊断的方法。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血氨:高血氨是尿素循环障碍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诊断。

血气分析:可提示呼吸性碱中毒,有助于鉴别诊断,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是有机酸代谢紊乱。

肝功能:有助于鉴别肝衰竭导致的高血氨。

血糖:大部分代谢性疾病血糖是降低的,血糖正常能排除高血氨/高胰岛素综合征。

肾功能:血尿素氮的明显下降是诊断尿素循环障碍的一个重要线索,但其特异性不高。

氨基酸定量分析:血液及尿液的氨基酸有无特异性增高对确定是哪种酶缺乏有重要意义。

蛋白负荷试验:尿素循环障碍时,对蛋白饮食不耐受,可做蛋白负荷试验以供临床诊断和杂合子检出。

酶活性测定。

尿液常规检查:可协助鉴别排除其它代谢性疾病,如酮体尿可提示有机酸血症。

基因分析。

脑电图:脑电图检查有异常脑波,必要时可做脑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喂食蛋白类食物后症状是否明显加重?

有没有症状?有哪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症状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父母及家族成员是否患病?母亲产前是否规律检查?

是否正在服用哪些药物?

是否有肝、肾疾病病史?

近期是否有行为、性格改变和智力下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怎么患上高血氨症的?能治好吗?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用什么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

需要注意哪些饮食及生活习惯?

这个病是否会继续遗传?父母及家人需要做哪些检查?是否可以继续生育?

治疗

高血氨的治疗应该在作出基本诊断时就立即开始,因为高血氨的发展非常快,很容易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

饮食限制

低蛋白饮食:新生儿高血氨症急性期,首先禁食蛋白质 48 小时,然后给予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建议的蛋白需要量的 25%~50%,每天供给蛋白质 1~2 g/kg。由于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年龄、生长速度、营养状态等直接相关,另外每位患者尿素循环障碍的程度不等,所以每个人对蛋白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医生会为每位患儿摸索出适合患儿自身的蛋白质需要量。

肝性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 pH 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如下:

丁酸苯脂:由于患者体内酶的缺乏程度不同,故药物剂量也不同。

苯甲酸钠:治疗原理是苯甲酸钠能与甘氨酸结合生成马尿酸钠从尿中排出。

盐酸精氨酸:治疗原理是既可促进氨的排出,同时又补充了体内必须的氨基酸。

乳果糖:可降低结肠肠腔内的 pH 值,使肠道内产氨减少,氨吸收减少。

新霉素。

补充肉碱:在以上治疗中应补充肉碱,因为苯甲酸可引起体内肉碱缺乏。

微生态制剂: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可能对高血氨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L-鸟氨酸-L-天冬氨酸:促进氨的代谢清除。

需要注意的是,若出现惊厥,应告知医生,通常不能再使用丙戊酸,以免诱发高氨血症。

其他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如果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氨浓度,应该尽快考虑做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如果血氨增加很快而又无法做血液透析,应该考虑做腹膜透析。

肝脏移植:若上述治疗方案均不能彻底解决高血氨,想要彻底控制高血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肝脏移植手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新生儿起病者即使早期治疗,预后仍差,存活率在 28%~94%,均有后遗症。如在昏迷前治疗,预后较好,但遇感染等诱因,可诱发危象。若发展至肝性脑病,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低蛋白饮食。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状态(身高、体重、头围、神经精神发育、皮肤、毛发等等)。

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常规、血浆白蛋白量、血氨、血浆中必需氨基酸及谷氨酰胺的浓度。

预防

目前基因 DNA 分析技术主要用于产前诊断,对降低遗传性高血氨症的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致病原因,治疗原发病,积极预防,及早纠正危险因素,可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积极早期抗休克治疗,尽早控制感染扩散。

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时,尽量减少氨的来源。

加强肝、肾、胃肠功能保护,维持氨的正常代谢与排泄途径的通畅。

尽量减少手术,减少麻醉药物及镇静、镇痛药物的摄入。

伴乙型肝炎基础病史的危重症患者,入院时应评价患者肝功能以及病毒 DNA 的复制载量,要知道合理的抗病毒药物对抑制该并发症的发展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丹莪妇康煎膏的功效与作用-丹莪妇康煎膏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珍珠灵芝片(罗浮山国药)的功效与作用-珍珠灵芝片(罗浮山国药)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