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口腔疱疹,疱疹性口炎
概述
口腔单纯疱疹(Oral herpes simplex)是由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HSV-Ⅰ)引起的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以疱疹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及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非常常见,有研究显示在 50 岁之前,约 90% 人群都存在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抗体,说明曾经接触过该病毒。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抗体阳性比例逐渐升高。
病毒会经唾液飞沫传播,一家人很容易会通过共用餐具而相互传播。
婴幼儿初次接触病毒发病又称为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全身症状较重,会伴有高热、多发溃疡、牙龈红肿等。成人再次发作时,全身症状较轻,仅发作黏膜或口周皮肤一簇水疱,继而溃疡形成。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的发病早期 48~72 小时之内,可以口服阿昔洛韦,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症状;72 小时后,建议对症治疗。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建议局部对症治疗。
该病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自然病程 7~14 天。
注意预防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导致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症状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高热,之后出现口内多发溃疡,牙龈红肿,流涎等。复发性疱疹性口炎表现为口内或口周一簇水疱,继而溃疡、结痂。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高热。
口内多发水疱,继而溃疡。
牙龈红肿。
疼痛、口臭、流口水。
口周皮疹。
口内或口周一簇水疱,继而溃疡、结痂。
口腔单纯性疱疹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口腔单纯性疱疹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可以复发。
患有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的患者,可能引发致命的波及全身的病毒感染。
病因
口腔单纯性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感染所导致的。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感染或复发。
哪些人容易患口腔单纯性疱疹?
6 岁以下儿童,尤其是 6 个月~2 岁,或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多见发生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冬秋季节;紧张压力;导致抵抗力下降的全身疾病。
就医
婴幼儿或体弱者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继而口腔黏膜广泛水疱,致部分或完全不能进食,建议及时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内病损广泛,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嗜睡。
完全不能进食,存在脱水风险(大于 6 小时无尿)。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黏膜科
儿童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口腔单纯性疱疹?
该病通常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必要时进行血常规检查。通常不需要病毒学检测。
具体介绍相关辅助检查:
无继发细菌感染情况下患者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血常规检查对该病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首次出现症状是什么时候?
最高体温是多少,高热持续了多长时间?
进食有没有受到影响?
有无皮肤损伤的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该病出现?
如何治疗?
病程多久?
以后如何预防?
是否需要口服抗病毒药物?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该病治疗以早期(72 小时以内)抗病毒治疗,后期对症支持治疗。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为主,整个周期约 7~14 天。
药物治疗
儿童在发作 48~72 小时内服用阿昔洛韦片,每公斤体重 15 毫克,一天五次。超过 72 小时,不建议口服药治疗。
唇疱疹可以在前驱期使用阿昔洛韦软膏。
口内可以使用乳酸依沙吖啶等漱口水减轻感染,溃疡可用溃疡散促进愈合。
黏膜止痛可以使用苯佐卡因凝胶或者利多卡因乳膏。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是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可在发病后 10~14 天自愈。
日常注意
注意避免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以免诱发疱疹病毒再次发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冬秋季保暖防寒。
缓解精神紧张压力。
积极治疗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全身疾病。
预防
应规律生活,正确护理口腔,积极锻炼身体,尽量避免导致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口唇局部保湿,比如唇膏、凡士林等。
生活规律,减少压力,不熬夜。
经常发生复发性疱疹性口炎患者,在好发部分出现刺痒、灼痛时,涂阿昔洛韦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