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鼠咬热
概述
链杆菌病是由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鼠类)咬伤或抓伤后,由念珠状链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进食被念珠状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称之为哈佛山热。
本病多见于北美洲,主要经家鼠、宠物鼠及实验室用鼠传播,野外工 我们、儿童等容易感染。
人主要通过被病鼠啮咬、搔抓而感染。
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多有关节炎和皮疹等。
首选治疗药物为青霉素,念珠状链杆菌对青霉素极其敏感。
可并发心内膜炎、支气管肺炎、继发性细菌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被鼠或其他动物咬伤,灭鼠是最重要的措施。未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病死率约为 70%,及时应用抗生素则很少死亡。
症状
有鼠咬伤史,有发热、皮疹、多关节炎等临床症状。
链杆菌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潜伏期:一般为 2~3 天,少数可达 21 天左右,潜伏期可无症状。
局部症状:咬伤处很快愈合,无硬结性溃疡形成,局部淋巴结并无明显肿大。
发热:经 1~22 天潜伏期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呕吐、关节酸痛等毒血症状。热型不规则或呈间歇性,于 2~3 天后缓解,但以后体温可再度上升呈马鞍形,复发少见。
皮疹:75% 的患者发热后 1~3 天内可出现充血性皮疹,一般为斑丘疹,呈离心分布,常累及手掌足趾,可为麻疹样,有时可表现为瘀点、瘀斑或融合成片状,皮疹可持续 1~3 周,大约 20% 的患者退疹后可出现脱屑,皮疹愈后复发少见。
骨关节病变:约 50%~70% 患者在病后两周出现对称、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以非游走性关节红肿为特征,以腕、肘等大关节多见,可有纤维蛋白渗出液。常出现多个关节同时或相继受累,如膝、踝、腰、手掌、肘、肩关节等。关节常有红、肿、痛或关节腔积液,痊愈后常可恢复正常,极少数有运动障碍后遗症。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心内膜炎、支气管肺炎、继发细菌败血症、严重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若无并发症发生,病程持续2周,可自动消退。及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很少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在原有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此并发症的病死率可达 53%。
支气管肺炎:链杆菌通过呼吸道感染后累及肺部导致肺炎。
肝脓肿、脾脓肿、皮肤脓肿形成:链杆菌播散造成。
脑炎、胰腺炎、腮腺炎、前列腺炎等。
病因
链杆菌病是由念珠状链杆菌引起,通过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鼠类)咬伤或抓伤后造成的感染,也可因误食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病。
常见原因有哪些?
被啮齿类动物咬伤后,人体感染链杆菌而发病。
食用被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源而发病。
哪些人容易患此病?
人群普遍易感。
与动物接触尤其与老鼠接触机会较多者为此病的危险人群,如野外露宿、农民、打猎者、污水处理人员和宠物相关工 我们。
儿童与动物接触机会多,大约 50% 以上的链杆菌病患者为婴幼儿。
就医
若为上述易感人群,出现发热、皮疹、多关节炎等临床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结合患者既往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判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有鼠咬伤史,之后出现发热、皮疹、多关节炎等临床症状。
鼠咬伤后,咬伤处很快愈合,无溃疡硬结形成,不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之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酸痛者。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出现上述症状,并有心率增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并出现剧烈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并出现头痛、昏迷、喷射性呕吐、癫痫及大小便失禁等。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小儿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
具有鼠类接触史(如咬伤、抓伤等)、毒血症症状、皮疹、硬结性溃疡、关节症状等临床表现,有或无鼠咬伤史患者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如未经治疗的糖尿病、艾滋病者,尤应注意本病可能。确诊有赖于病原菌的检出或特异性抗体增长 4 倍以上。因病原培养困难,如果有 16SrDNA 扩增测序结果支持,也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30)×109 /L,白细胞数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中度贫血。
血培养及暗视野检查:血液、关节腔积液、脓液、伤口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作暗视野检查,可找到典型的病原菌。将念珠状链杆菌型患者的血标本接种含血清、腹水等的特殊培养基中可获阳性结果,但在抗感染治疗后,培养阳性率有所下降。
血清试验:大约 25% 患者出现血清梅毒抗体反应阳性,念珠状链杆菌型约 1 : 4 阳性。起病 10 日左右血中出现血凝素,1~3 天达高峰,效价 1 : 80 以上或病程后期效价增加 4 倍以上具有诊断价值,最大效价可达 1 : 5120。特异性凝集素常在 5 个月至 2 年后转阴,但可保持低效价达 7 年之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亦可用于检测念珠状链杆菌特异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从关节腔积液、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提取出链杆菌的核酸,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 16SrDNA,测序后可鉴定出菌种,此方法灵敏度较高,但念珠状链杆菌与纤毛菌属有较高相似度,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多加分析。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近期出现了哪些症状?
近期接触过鼠类吗?被鼠或其他啮齿类动物咬伤过吗?
被鼠类咬伤后是否出现发热、寒战、呕吐、头痛、皮疹、关节酸痛等症状?
最近到过野外露宿吗?
最近有误食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吗?
你的职业是野外工 我们,如农民、猎人、污水处理人员、做宠物相关工 我们、实验室工作人员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症状可能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需要哪些检查吗?
这个病严重吗?通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需要进行哪些治疗?
可以完全治愈吗?还会复发吗?
有传染性吗?需要隔离吗?
有免疫力吗?
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吗?
治疗
本病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与其他急性传染病相同,局部治疗虽不能防止本病发生,但对防止继发性感染甚为重要[1]。
药物治疗
青霉素类:首选青霉素治疗。念珠状链杆菌对青霉素极其敏感,儿童静脉用量为 2 万~5 万U/(kg.d),共 5~7 天,然后继续口服同类型抗生素 7 天。成人量为 160 万U,分 2 次肌肉注射(以防赫氏反应)。如同时合并有心内膜炎,剂量可加大至每日剂量 1200 万U 以上,静脉给药,疗程为 4~6 周。
四环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采用四环素口服,100 毫克/次,每日 2 次。
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对该病敏感。
疾病发展和转归:
链杆菌病若无并发症发生,病程持续 2 周,可自动消退;少数未经治疗者可持续或反复出现发热和关节炎,甚至迁延数年,并可伴发贫血;皮疹一般不复发,不经治疗者病死率可达 7%~13%。
日常注意
鼠咬后应立即用酒精洗净包扎,并加注破伤风抗毒素,避免辛辣食物、避免喝酒、注意休息。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
戒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降低免疫力,且会给周围人群的健康带来危害。
忌寒凉食物:寒冷食物会刺激肠胃,为了更好的恢复,应少吃或不吃。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忌霉变、烧焦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熏肉等。
平时需要注意避免熬夜,避免劳累。
预防
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被鼠或其他动物咬伤,灭鼠是最重要的措施;与鼠有接触的实验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戴手套;一旦被咬伤除局部治疗外,应立即注射青霉素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本病虽罕见但具有致死性,且无有效疫苗预防,因此对于工作、生活环境中常接触老鼠等动物的人群,如流浪者、农民、污水处理工人和野外旅行者、宠物相关人员等,应注意自身防护。
上述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手套以及面罩等要注意消毒。
被鼠咬后,除彻底清创消毒伤口外,应给予青霉素预防注射,若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