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什么?母乳性黄疸怎么办?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3 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其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病理因素。本病通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第 4 天到第 7 天,两到三周时达到病情高峰,并可持续长达 3 个月后才自发消退,母乳喂养良好的婴儿发生率约 36%。可能与母乳中的 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有关。常见眼巩膜、黏膜、皮肤或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停喂母乳 24~48 小时,黄疸症状可明显减轻。母乳性黄疸是婴儿黄疸延长的主要原因,一般无需治疗可自行恢复,但持续黄疸且胆红素水平较高,可能会损伤肝肾功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当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后,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根据黄疸情况间断性母乳喂养,通常第 7 天恢复全母乳喂养。

概述

母乳性黄疸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3 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其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本病通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第 4 天到第 7 天,两到三周时达到病情高峰,并可持续长达 3 个月后才自发消退,母乳喂养良好的婴儿发生率约 36%。

可能与母乳中的 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有关。

常见眼巩膜、黏膜、皮肤或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停喂母乳 24~48 小时,黄疸症状可明显减轻。

母乳性黄疸是婴儿黄疸延长的主要原因,一般无需治疗可自行恢复,但持续黄疸且胆红素水平较高,可能会损伤肝肾功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发胆红素脑病。

当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后,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根据黄疸情况间断性母乳喂养,通常第 7 天恢复全母乳喂养。

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常见症状包括:

黄疸:主要表现为巩膜(眼球)、黏膜(如口腔黏膜)、皮肤或其他组织发黄。

其他:偶有厌食、呕吐症状。

母乳性黄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可能与喂养的母乳中相关成分水平升高有关。

母乳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母乳中的 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升高:母乳中的 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时,可造成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内的 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升高,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升高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黄疸。

母乳中的 3α-20β 二醇水平升高:母乳中的 3α-20β二醇水平升高,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内的 3α-20β 二醇水平升高,3α-20β 二醇可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造成 β-葡萄糖醛酸代谢减少,体内水平升高,从而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黄疸。

哪些人容易患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若出现位于 UGT1A1 基因编码区的 211GA 或 AA 核苷酸的基因突变更容易引起母乳性黄疸。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发黄;

其他部位发黄;

厌食、呕吐。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母乳性黄疸?

当医生怀疑是母乳性黄疸时,将通常进行问诊、视诊,并配合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及其他用于排除各种病理性黄疸的检查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视诊:医生首先会询问哺乳情况,婴儿的症状,然后检查患儿皮肤、黏膜等部位是否发黄及发黄程度,可初步判断患儿病情以及严重程度。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以判断新生儿是否贫血。

血生化:检查总血清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水平升高可确诊为黄疸。

其他:抗人球蛋白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肝功能、甲状腺功能、乙肝抗体等检查,排除罹患其他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孩子几个月了?

孩子眼睛、皮肤或其他部位有没有发黄的症状?

孩子什么时候出现发黄症状的?

孩子有没有先天性疾病?

是母乳喂养吗?一般多长时间喂一次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孩子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需要住院吗?

治疗效果如何?症状多长时间可以消失?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会更严重吗?

需不需要暂时断奶?

什么时间复查?

日常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愈后会复发吗?

治疗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良性疾病,可不经过治疗或干预而自行恢复。如需治疗,通常的干预方法包括调整母乳喂养,药物治疗,光照疗法。

药物治疗

苯巴比妥:一种肝酶诱导剂,可使患儿体内的 β-葡萄糖醛酸水平降低,进而使胆红素水平降低,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蒙脱石散:肝肠循环阻断药,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的目的。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是一种调整肠道微生态的药,可调整患儿胃肠道循环,加强胆红素的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

调整母乳喂养:通常不建议停止患儿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根据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可适当加减每天喂养母乳的体积和次数。

光照疗法:蓝光治疗是黄疸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皮肤吸收蓝光,加强体内胆红素代谢,从而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作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治疗,本病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胆红素水平居高不下的新生儿可能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治愈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哺乳:鼓励不中断母乳喂养,避免同时喂食糖水。

排便:通过给婴儿轻柔按摩腹部,使排便顺畅。

亲子:减少母婴分离,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母乳喂养,每日 10 次以上。

避免添加糖水。

适当补充胃肠道益生菌。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四环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四环素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绞股蓝总苷胶囊(梁河)的功效与作用-绞股蓝总苷胶囊(梁河)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