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食管蹼,是指食管腔内,仅由黏膜和黏膜下层构成的薄(2~3 毫米)而脆的蹼状隔膜,可见于食管的任何部位。食管环,常指由食管黏膜层和肌层所组成的一层厚而韧的狭窄环。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男女均有发现,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食管蹼,可能是由胚胎期内食管发育异常,导致食管内形成部分或完全的黏膜环状隔膜;也可能是在食管发育过程中,鳞状上皮过度生长所致。食管环是因胚胎期的食管肌层发育异常,而造成食管狭窄。本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和先天性发育异常。
按照蹼和环在食管所处位置,可分为上、中、下食管蹼和下食管环。
食管蹼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在吞咽硬性食物时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感觉食物停滞在胸骨后。食管环最主要的症状是间歇性吞咽困难。
本病的多数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可不采取处理措施,首要的方式是养成正确的进食方法,细嚼慢咽;也可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行手术治疗;一旦出现急性梗阻时,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和控制反流。
食管蹼和食管环的常见并发症为食管梗阻。若疾病反复发作,反复采取扩张手段时,可能出现食管扩张、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自发性破裂,甚至出现继发性口腔癌、食管癌。
本病经过正规治疗,预后较好。要积极防治食管纤维环的形成、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自发性破裂,尤其需注意按时复查内镜检查,防止继发性口腔癌、食管癌的发生。
症状
食管蹼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在吞咽硬性食物时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感觉食物停滞在胸骨后。食管环最主要的症状是间歇性吞咽困难。按照蹼和环在食管所处位置,分为上、中、下食管蹼和下食管环。不同位置的还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如缺铁性贫血、间歇性呕吐、食管梗阻等。
食管蹼和食管环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食管蹼和食管环的主要症状包括:
间歇性吞咽困难:是食管蹼和食管环共有的最典型的症状,在吃硬的食物时出现,患者可感觉在吃东西时有时能咽下去有时咽不下去,还会感觉食物滞留上胸部。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伴吞咽困难时,称 Plummer-Vinson 综合征或 Pattersen-Kelley 综合征,多见于上食管蹼,表现为消瘦,皮肤苍白,偶尔皮肤发红,舌头变红且光滑、舌乳头(小突起)消失,缺少牙齿或完全没有牙齿,口角皲裂,匙状指(手指甲中间凹陷,周围翘起,形状像“汤匙”),脾大或巨脾,腹部可明显隆起,可以在腹部摸到包块。
间歇性呕吐:多见于 5~11 个月的婴儿,进食后出现间歇性呕吐,出现这些表现多考虑为先天性中食管蹼。
食管梗阻:表现为食物完全无法下咽。若 5~11 个月以上的婴儿突发食管梗阻,应考虑可能为先天性中食管蹼。
食管蹼和食管环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食管蹼和食管环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为食管梗阻,若疾病反复发作,反复采取扩张手段时,可能出现食管扩张、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自发性破裂,甚至出现继发性口腔癌、食管癌。
常见并发症包括:
食管梗阻
食管扩张
食管裂孔疝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自发性破裂
继发性口腔癌
继发性食管癌
病因
食管蹼可能是由胚胎期内食管发育异常,遗留部分或完全的黏膜环状隔膜;也可能是在食管发育过程中,鳞状上皮过度生长所致。食管环是因胚胎期的食管肌层发育异常而造成食管狭窄。
食管蹼和食管环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胚胎发育过程食管发育异常。
食管黏膜鳞状上皮过度生长。
哪些人容易患食管蹼和食管环?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食管蹼和食管环:
年龄 40 岁以上:男女均可发现,但以 40 岁以上年龄的人发病为多见。
胚胎期食管发育异常。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间歇性吞咽困难:在吃硬的食物有时能咽下去有时咽不下去,还会感觉食物滞留上胸部。
消瘦。
皮肤苍白。
牙齿缺少或无牙。
口角皲裂。
匙状指:手指甲中间凹陷,周围翘起,形状像“汤匙”。
间歇性呕吐。
脾大或巨脾:腹部可明显隆起,可以在腹部摸到包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食管梗阻:突然无法进食或咽下食物。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耳鼻咽喉科
消化内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食管蹼和食管环?
当医生怀疑是食管蹼和食管环时,常通过 X 线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及活检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检查:X 线检查可观察食管的轮廓,观察是否出现狭窄带,能在摄片下定位并测量狭窄环的直径,可以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
上消化道造影:俗称“钡餐”,患者在检查时需要喝下造影剂,然后在 X 线的照射下观察食管的形状和轮廓,明确食管病变情况。
食管镜:目的是通过食管镜,观察食管是否有蹼状或环状狭窄以及狭窄程度和位置,并且在食管镜下取食管组织行病理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另外也可以在内镜下治疗本病。
活组织检查:在食管镜下夹取食管活组织,通过显微镜观察黏膜组织细胞的病变情况,有助于诊断 Plummer- Vinson 综合征和排除食管炎,且有助于防治继发性口腔癌、食管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
平时吃软的食物和硬的食物哪个更明显?
是否软的食物更容易吞咽?
吃硬的食物时出现吞咽困难频繁吗?
跟吃饭的情绪有关吗?比如紧张时会不会症状更明显?
这些症状有加重吗?
去过其他医院治疗吗?做过什么检查?
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需要做什么检查?
哪种治疗方法有效?
会复发吗?
平时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治疗
本病多数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可不采取处理措施,首要的方式是养成正确的进食方法,细嚼慢咽;也可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一旦出现急性梗阻时,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和控制反流。
药物治疗
解痉药物:如东莨菪碱,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可有效解除食管痉挛,缓解吞咽困难症状。
铁剂:如硫酸亚铁片,主要用于治疗伴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改善贫血,升高血红蛋白,待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女性 110 克/升,男性 120 克/升)后,吞咽困难可消失。
手术治疗
食管扩张术:通过使用 Hurst 扩张器扩张食管,主要用于铁剂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可扩开食管,消除狭窄,有效缓解吞咽困难,是治疗食管蹼简单高效的方法。但反复的扩张治疗可能会引起食管纤维环的形成、反流性食管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内镜电灼术:通过内镜直视下电灼食管蹼和环,电灼产生的热能使肥厚的蹼或环脱水、干燥和凝固坏死,消除狭窄,使患者痛苦降到最低,术后患者可早期进流质饮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内镜下食管蹼和食管环切除术:通过内镜直视下切除食管蹼和环,可有效解除梗阻,缓解吞咽困难症状。
内镜梗阻解除:食管蹼和食管环一旦出现急性食管梗阻,需要紧急内镜下取出或将食团推下通过狭窄处,即可解除梗阻。
疾病发展和转归
多数患者可不采取特殊的治疗手段,但如果症状明显的患者如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出现食管梗阻,并且疾病反复发作。反复采取扩张手段时,可能引起食管扩张、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自发性破裂,甚至出现继发性口腔癌、食管癌。
经过正规治疗,患者多预后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需要及时定期复查,注意预防可能因治疗出现的并发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口渴、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保持胃管引流通畅,目的是引流出胃内的液体和气体,每天引流量约 400 毫升,如果引流量大于每小时 100 毫升,应及时告知医生,需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术后第 1 天引流液体多呈暗红色,随后逐渐变为黄色或草绿色,若出现鲜红色,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根据手术情况,一般术后禁饮食 1 周,患者主要通过肠外营养提供营养和维持生命,1 周后需流质饮食,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2 周后可正常进食。保守治疗患者都应注意避免食用过硬食物,如饼干、面包等,进食时细嚼慢咽,少食多餐;进食时避免出现紧张、激动的情绪。
运动:术后第 1 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复查:患者应每 3~6 个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食管镜。
预防
因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胚胎期发育异常引起,对于该病因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产前超声检查是目前检测胎儿发育异常的最佳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治疗。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本病多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发病,故人们需定时到医院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但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尚无有效的依据。
产前超声检查是目前检测胚胎及胎儿发育异常的最佳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做出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