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维生素E缺乏病
概述
维生素 E 缺乏症是由于血中维生素E含量低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或具有严重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的患者[1]。
病因主要是早产儿体重及胎龄,以及疾病所引起的脂肪吸收障碍,如胰腺外分泌不足、胆汁淤积性肝病、广泛切除或影响小肠的疾病等[2]。
该病主要的症状为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全身水肿、神经系统症状等。
未成熟儿出生后 10 天,应开始补给维生素 E,持续 3 个月,作为预防性治疗;而缺乏维生素 E 的患者,应给予口服维生素 E 或肌内注射,补充富含维生素 E 的膳食,同时注意维生素 E 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
症状
维生素 E 缺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维生素E缺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溶血性贫血:尤其是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 1~2 个月即可出现,网织细胞增高、异形红细胞增多,以及血小板计数升高、形态异常、聚集性增高等。
新生儿全身水肿:开始以下肢、会阴、阴囊、阴茎为主,随后眼睑水肿,蔓延至全身。
神经系统症状:如轻度小脑共济失调、色素性视网膜病、眼肌麻痹、眼球震颤、肌肉无力、反射减弱等[3]。
病因
维生素 E 缺乏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早产儿的体重及胎龄;
脂肪吸收障碍:
胰腺分泌不足:导致脂肪酶不足以支持脂肪吸收,如肝纤维化、胰腺切除术及慢性胰腺炎等;
胆汁淤积性肝病:会引起肠道中的胆汁不足以溶解和吸收脂肪,如胆道闭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炎及家族性动肝内胆汁淤积等;
广泛性切除或影响小肠的疾病:会导致肠道中脂肪吸收的区域减少。如果肠道缺失出现在回肠末端,还会导致胆汁酸吸收障碍,进一步加深脂肪吸收障碍,如短肠综合征、先天性淋巴管扩张、淀粉样蛋白或淋巴瘤、克罗恩病等。
哪些人容易患维生素 E 缺乏病?
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
脂肪吸收功能障碍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近期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症状;
胆石症、肝功能损坏;
新生儿水肿。
建议就诊科室
临床营养科
普通内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维生素 E 缺乏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
常用的检查如下:
血常规:红细胞减少,网织细胞增加;
血浆维生素 E 测定:成年< 11.6 mmol/L,小儿< 7.0 mmol/L;
有效血浆维生素 E (α-生育酚/血总脂的比值):成年人低于 0.8 μg/g 总脂,小儿低于 0.6 μg/g 总脂[4];
过氧化氢溶血试验阳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肠胃、消化道不适?
近期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动作不协调的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缺乏维生素 E?
如何进行维生素 E 的补充?
治疗
药物治疗
大剂量口服维生素 E;
若胎儿患有胆汁淤积,通常需要以每日 17~35 毫克/千克的剂量,补充 RRR-α-生育酚(一种维生素 E);
若成人患有脂肪吸收障碍等疾病,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给予维生素 E 的补充方案;
若患者具有严重的胆汁淤积或基因突变,需高频次(每周)肌注维生素 E,才会有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早产儿应预防性补充维生素 E;
对于脂肪吸收障碍的患者,应及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若无原发疾病导致的维生素E缺乏,患者应在日常注意饮食中,保持各类物质的均衡摄入。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饮食营养均衡;
避免原发性疾病,影响脂肪的吸收;
早产儿应预防性补充维生素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