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该病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与白喉患者或带菌者接触而感染,当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累及心脏细胞及心脏传导系统,即可引发。本病多见于儿童,冬春为多发季节。主要通过飞沫传染,也可以通过玩具、衣服和用具间接传播。
目前白喉病在我国十分少见,10%~20% 白喉患者有心肌炎表现及损害。白喉患者死亡原因中有 50% 是由于白喉性心肌炎。
顾名思义,白喉性心肌炎是由一种叫做白喉的呼吸道传染病引发的。
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及其他部位出现白喉假膜(即一层灰色的厚膜),呼吸阻塞。循环系统受累,甚至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等。
一般通过药物治疗,包括精制白喉抗毒素、抗生素、营养心肌药物、纠正心力衰竭及周围循环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类药物。必要时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治疗不及时容易休克甚至死亡。
症状
白喉性心肌炎,既可出现白喉的症状,也可有心肌炎的症状。
白喉性心肌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原发病白喉的症状:
发热、恶心、呕吐、乏力。
面色苍白或青紫色。
在咽、喉、鼻,偶尔在皮肤及其他部位有白喉假膜(即一层灰色的厚膜)形成,局部淋巴肿大,如颈部两侧的淋巴结肿大,可出现“牛颈”——看起来像牛的脖子一样等。
白喉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即医学上所说的“三凹征”。
继发心肌炎的症状:
疲劳、乏力;
劳动后呼吸困难;
气喘、烦躁不安;
咳嗽;
粉红色泡沫样痰;
休克: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白喉性心肌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病因
白喉性心肌炎是由于患者感染白喉杆菌引起。
白喉性心肌炎常见原因有哪些?
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袭力弱,但释放的外毒素毒性极强,吸收入血后可累及心肌细胞和心脏传导系统,进而引发白喉性心肌炎。
那些人容易患白喉性心肌炎?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白喉性心肌炎:
感染白喉杆菌的患者。
身体体质下降。
皮肤出现破损增加了感染细菌的机会。
就医
当患者发现咽部、喉部以及鼻子有一层厚厚的灰色膜,并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是休克、昏迷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发热、恶心、呕吐、乏力。
面色苍白或青紫色。
在咽、喉、鼻,偶尔在皮肤及其他部位有一层厚厚的灰色膜,局部淋巴肿大,如颈部两侧的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像牛的脖子一样肿大的“牛颈”等。
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即医学上所说的“三凹征”。
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可表现为疲劳、劳动后呼吸苦难等,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刻引发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咳嗽并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气喘等。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严重呼吸困难。
休克、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感染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白喉性心肌炎?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来确诊白喉性心肌炎。
一般需要接受下述检查:
血常规检查:抽血化验体内血液中部分指标,根据检查血液中的不同细胞数目来确定细菌感染。
细菌学检查:将黏膜上的细菌进行培养,繁殖出更多的细菌来确定是否有白喉杆菌的存在。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该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无痛、经济,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特点。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再结合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多可诊断该疾病。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又称 Holter 检查,可连续记录患者 24 小时的心电活动,有助于医生进一步分析患者心电活动特征和明确诊断。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心内科另一个常用的检查,主要观察心脏和血管的结构、血流、压力等是否存在异常。不仅如此,还能够明确是否有心包积液,必要时超声科医生还可以对心包积液进行定位,协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行心包穿刺。
胸部 X 线摄片(胸片):用于检查心脏的形态的改变,如果出现心包积液,胸部 X 线摄片可以发现心脏的影像明显增大。
其他:白喉假膜可与 2% 的亚铁酸钾溶液发生反应,正常黏膜不会有反应,而假膜会变成黑色。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哪些基础疾病?
有无白喉感染?
发病时间及长短?
有哪些表现,不适部位?
有没有过敏史?
与白喉患者有无接触史?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疾病发病原因?
有没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能自愈吗?
我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会不会有后遗症或者并发症?
有没有隔离的必要?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一般先以控制白喉杆菌的感染为主,注射抗毒素和使用抗生素。再加以心肌炎的药物治疗,改善心肌状况。
其他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时间不少于 2 个月,直至心脏完全恢复,因为有时轻度的体力活动,如在床上坐起,去厕所大小便即可能引起猝死。
药物治疗
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感染白喉杆菌的患者可以使用白喉抗毒素,中和白喉毒素。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此外利福平、克林霉素也有效。
营养心肌的药物:可予以磷酸肌酸钠改善心脏功能,盐酸曲美他嗪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
降压药:常用的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ARB),常用药物有培哚普利、厄贝沙坦、氯沙坦钾等。
强心治疗:可予以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常用药物有去乙酰毛花苷和地高辛等。
升压治疗:如患者心功能急剧下降,出现休克,可予以升压药物控制血压,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抗心律失常:对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引起排出量减少者,医生一般会考虑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安置心脏起搏器。如出现心动过速,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医生一般会考虑应用小剂量利多卡因、溴苄铵或者普鲁卡因胺等治疗。
其他:包括辅酶 A、辅酶 Q10、维生素 B1、维生素 C、肌苷及 1,6-二磷酸果糖等。
手术治疗
心包穿刺:对于有心包积液的患者,可通过心包穿刺抽液,该手术是通过将引流管植入心包腔,使心包腔内液体引流出来,从而缓解心包腔压力。
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如患者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置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能够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病程的发展和转归
白喉性心肌病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会出现重度传导阻滞,病死率可达到 90%。
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可痊愈,很少有后遗症。
日常注意
患者的日常注意处理主要是包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规范药物治疗、有病情变化及时复查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对于起搏器和心包穿刺的患者,术后切口可能出现疼痛,是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切口有无分泌物、红肿等。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不可擅自停药或延迟用药时限,需按医生要求定时复查,如有胸口发闷、面色苍白、气急、紫绀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一个月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电解质、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饮食:清淡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每日约 500 克),少吃或不吃高脂肪、油炸物。心衰者应低钠饮食,每日摄入不超过 4 克。限制水分摄入,每日摄入量限制在 1.5~2.0 升。
运动:治疗期间严格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时间不少于 2 个月,直至心脏完全恢复,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
其他:家人和患者均佩戴好质量合格的口罩;开窗通风透气,对所接触和使用的物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
针对可变的因素: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和白喉患者接触,少去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提高免疫力:可注射白、百、破混合菌苗或吸附精制白喉抗毒素注射。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保护易感人群,如接触过白喉杆菌患者的人、体质弱、有皮肤损伤的人应注意少去人多的地方。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 2 次鼻咽部培养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