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肠石性肠梗阻是指由不溶于水和消化液的沉淀物、进食的食物和肠内容物生成的结石(即肠石)堵塞肠腔所引起的肠梗阻,好发于小肠下段,症状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延误治疗。
肠石的形成是最主要病因。进食柿子、便秘、精神病、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是肠石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肠石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度和肠腔细菌过度繁殖,其又可分为真性肠石(由肠黏膜上皮、小粪石、果核等组成核心,经无机盐沉积形成结石)、药物性肠石(长期服用钙、磷、镁等药物后在肠道内形成结石)和混合性肠石(又称植物毛粪石,是由进食的食物或吞食毛发形成的结石);后者肠石是由胆结石进入肠道形成。
早期常为高位不全性肠梗阻,表现为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痛随肠蠕动加剧,排便、排气后缓解;当肠石蠕动到回肠末端时出现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加剧、腹胀明显等。
肠石一般较硬,可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坏死、穿孔,故疾病一旦确诊,应以手术治疗为宜。
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嵌顿疝或绞窄疝,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肠管堵塞不通,患者会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肠穿孔、急性腹膜炎(患者会出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手指按压后突然放开时腹部剧烈疼痛),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一旦发现后,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其预后效果尚可。
症状
肠石性肠梗阻早期常为高位不全性肠梗阻,表现为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痛随肠蠕动加剧,排便、排气后缓解;当肠石蠕动到回肠末端时出现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加剧、腹胀明显等。
肠石性肠梗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肠石性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部绞痛:当结石嵌顿于肠管时,刺激肠壁肌肉痉挛收缩,引起痉挛痛;
恶心、呕吐:肠石梗阻平面较高时,引起高位肠梗阻,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胀进行性加重:肠石梗阻平面较低时可引起低位肠梗阻,引起腹胀;
停止排气、排便:肠石梗阻平面较低,且阻塞严重时,可导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肠石性肠梗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扭转:肠石所在的肠管与周边肠管比较,受重不协调,在体位突然变化或剧烈运动时,容易产生肠扭转;
肠绞窄:嵌顿的肠石持续性压迫肠壁,易导致肠壁血运障碍;
肠穿孔:肠绞窄进一步进展,可导致肠壁坏死、穿孔;
感染性休克:患者因为严重感染,引起的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和意识淡漠等变化;
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病因
肠石的形成是肠石性肠梗阻的直接病因。
肠石性肠梗阻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使空肠的 pH 值降低,胆酸在较低的 pH 值环境中不溶于水,形成胆酸结晶,胆酸结晶作为结石的核心,经无机盐沉积形成结石;
肠腔细菌过度繁殖:细菌在肠袢中过度繁殖,可使空肠的 pH 值降低,同时分解胆盐为胆酸,如上述进而形成结石;
不适当进食(尤其是进食柿子):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与胃酸接触后形成胶状凝固,当空腹大量进食柿子时,越容易形成柿石,进入肠腔后停留在狭窄部位,尤其是回盲部,导致梗阻。
哪些人容易患肠石性肠梗阻?
进食柿子:因柿子中的鞣酸与胃酸接触后形成胶状物沉淀;
便秘:尤其是老年人便秘时,肠道粪便蓄积,水分逐渐吸收,粪便干硬,大的容易堵塞肠管;
精神失常者:精神病失常者有异食癖,进食自己或他人、动物的毛发,形成坚硬团块堵塞肠管;
胃大部切除术病史: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蠕动缓慢、排空延缓,使胃内容物与胃酸接触时间延长,容易形成胃石;
有肠道憩室病史:肠道憩室处容易沉积,形成肠石;
有肠腔狭窄病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部绞痛;
腹胀;
恶心、呕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痛加剧;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及手指按压后突然放开时腹部剧烈疼;
晕厥、休克表现:可出现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和意识淡漠等变化。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肠石性肠梗阻?
临床医生一般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即可初步诊断肠石性肠梗阻。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B 超检查:具有无创、简便、便宜等优势,可以排除占位性病变,可发现肠腔内出现肠石的声团,则有助于明确诊断;
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无创,可直接肉眼下观察,可发现小肠上段结石;
X 线检查:腹部 X 线平片可显示肠腔结石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检查(CT):腹部 CT 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肠梗阻,而且在明确肠腔结石影上明显优于腹部平片,是目前肠石性肠梗阻最具价值的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症状的?持续多长时间了?
症状是间歇性发作的,还是持续性发作的?
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吗?
有进食柿子、山楂等食物吗?
有做过胃大部切除手术吗?
是否在别的医院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相关资料有带过来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症状?
这个病会遗传吗?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治疗后会有后遗症吗?
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平时要怎么预防?
治疗
肠石性肠梗阻原则上一经确诊,应以手术治疗为宜,解除梗阻。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肠石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处理肠石,解除梗阻。
手术方式应根据术中情况而定:
压碎结石,挤入大肠:部分患者肠腔的胆石可先挤压碎,然后将小结石送入盲肠后从肛门排出,但切忌强行挤压,损伤肠壁;
肠管切开取石术:肠管没有明显病变或坏死穿孔的,先将结石挤压到近端扩张的肠管,再切开肠系膜缘取石;
病变肠管切除吻合术+肠管切开取石术:如出现肠管坏死或狭窄者,则需将病变肠管切除吻合和取出结石;
肠外置术:当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病情不允许切除肠管时,可先将病变肠管近端置于腹壁,做个造瘘,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时,再予行病变肠管切除术;
术中肠管探查,排除胆道结石或胆道疾病,如有,可同时予以处理。
其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对于少数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如胃肠减压(下胃管,将胃内容物引流出来,减轻腹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加用肠道润滑剂及食用麻油促进肠石排除等,如保守效果欠佳,应果断手术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不积极治疗,随着病程进展,可发生肠管嵌顿或绞窄,导致肠缺血、坏死,进而引起中毒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如若尽早手术治疗,其预后尚可。
日常注意
肠石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就应进行积极手术治疗,且要关注日常注意事项,才能取得最大的获益。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前注意事项:肠石性肠梗阻一般需要手术干预,术前需要调整自己的不安情绪;
引流管注意事项:术后一般会放置腹腔引流管,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 1 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另一般引流液的颜色为淡黄色的,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伤口:腹部切口 3 天左右换一次药,缝线一般术后 1 周拆除,如有发现切口红肿、疼痛或渗出的,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肠切开取石,术后禁食时间较长,期间需要静脉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可从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慢慢过渡;
运动:术后患者应避免 3 个月内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预防
肠石性肠梗阻主要原因是因为肠石的形成引起的肠腔梗阻,因此预防肠石的形成是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长期进食含有钙、磷、镁的药物;
对于有进食动物毛发、树叶纤维的精神失常者,应注意行为引导和治疗;
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柿子,尤其是空腹时;
老年应积极防治便秘,如饮食或药物调理;
有胃大部切除病史的患者,可辅助促胃排空的药物,并定期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