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胆石性肠梗阻是指一个或多个胆道结石经异常通道进入肠道,嵌顿于肠管而引起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属胆石病的少见并发症。
胆石性肠梗阻约占机械性肠梗阻 1%-3%,多见于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 1∶3,好发年龄为 60~80 岁。
胆石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是巨大的结石进入肠道引起肠腔堵塞,胆道与胃肠道之间的异常通道是胆石性肠梗阻形成的病理基础;年龄大于 50 岁、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病史大于 3 年、发作大于 2 次/年、结石直径大于 2.5 厘米等是胆石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胆石性肠梗阻早期症状不典型,以滚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结石首先进入小肠,刺激肠壁收缩痉挛引起剧烈腹部绞痛,随后结石继续下行嵌顿于新的位置,因而反复出现腹痛、缓解、腹痛的症状表现)。
胆石性肠梗阻随病情进展均有出现肠管嵌顿、甚至绞窄的风险,故疾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嵌顿疝或绞窄疝,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肠管堵塞不通,患者会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急性腹膜炎(患者会出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手指按压后突然放开时腹部剧烈疼痛),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胆石性肠梗阻一旦发现后,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其预后效果较非手术治疗有明显提高;本病预后差可能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延迟诊治等有关。
症状
胆石性肠梗阻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病程进展以滚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表现为剧烈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胆石性肠梗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胆石性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部绞痛(当结石嵌顿于肠管时,刺激肠壁肌肉痉挛收缩,引起痉挛痛);
恶心、呕吐(胆石梗阻平面较高时,引起高位小肠梗阻,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胀进行性加重(胆石梗阻平面较低时可引起低位小肠梗阻,引起腹胀);
停止排气、排便(胆石梗阻平面较低时可出现低位小肠梗阻,导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滚动性肠梗阻(此为胆石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表现,胆石随着肠管蠕动逐渐下降过程中,表现为腹痛—缓解—腹痛)。
胆石性肠梗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扭转(胆石所在的肠管与周边肠管比较,受重不协调,在体位突然变化或剧烈运动时,容易产生肠扭转);
肠绞窄(嵌顿的胆石持续性压迫肠壁,易导致肠壁血运障碍);
肠穿孔(肠绞窄进一步进展,可导致肠壁坏死、穿孔);
感染性休克(患者因为严重感染,引起的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和意识淡漠等变化);
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病因
胆石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是胆道结石进入肠道引起肠腔堵塞,结石的大小是导致肠梗阻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直径大于 2.5 厘米的结石才可导致肠梗阻;胆道与胃肠道之间的异常通道是胆石性肠梗阻形成的病理基础,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石进入肠道的主要途径。
胆石性肠梗阻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胆道结石:胆石性肠梗阻的病因是胆道结石进入肠腔引起堵塞,目前一般认为胆石直径大于 2.5 厘米可引起肠道梗阻,若肠腔存在狭窄时,直径小于 2.5 厘米也可引起肠梗阻。
胆道与胃肠道之间的异常通道:此为胆石性肠梗阻形成的病理基础,以胆囊-十二指肠瘘最为常见,患者均存在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病史,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和胃肠道粘连紧密,胆囊结石长期持续压迫胆囊壁及附近肠壁,局部组织血运障碍,进一步导致坏死穿孔,最后胆囊与胃肠道之的异常瘘道形成,即胆囊-十二指肠瘘,胆道结石可经此途径进入肠腔,进而引起肠梗阻。
医源性因素:外科手术如胆肠内引流术(将胆管与空肠肠壁缝合贯通,引流胆汁),其实质就相当于人工形成了胆肠内瘘,胆道中的结石就可顺着这条通道进入肠腔,引起梗阻。
哪些人容易导致胆石性肠梗阻?
有如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导致胆石性肠梗阻:
年龄大于 50 岁女性;
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病史大于 3 年;
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发作大于 2 次/年;
胆道结石直径大于 2.5 厘米。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部绞痛;
腹胀;
恶心、呕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痛加剧;
腹痛、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及手指按压后突然放开时腹部剧烈疼痛);
晕厥、休克表现(患者可出现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和意识淡漠等变化)。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胆石性肠梗阻?
临床医生一般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既往有胆结石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滚动性肠梗阻表现、随病程进展而出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如 B 超、腹部平片和腹部 CT,可发现肠梗阻、胆道积气、腹部异位结石影),即可诊断胆石性肠梗阻。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B 超检查:具有无创、简便、便宜等优势,可以排除占位性病变,动态监测,一旦发现胆囊结石消失,而肠腔内出现胆石大小的声团,则有助于明确诊断;
X 线检查:腹部 X 线平片示三联征,小肠梗阻、胆道积气和腹部异位结石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检查(CT):腹部 CT 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肠梗阻,而且在明确胆道积气和腹部异位结石影上明显优于腹部平片,是目前胆石性肠梗阻最具价值的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什么时候发现症状的?持续多长时间了?
症状是间歇性发作的,还是持续性发作的呢?
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病史吗?
是否在别的医院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相关资料有带过来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症状?
这个病会遗传吗?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呢?
治疗后会有后遗症不?
治好后还会复发不?
平时要怎么预防?
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一旦发现后,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不要因为病人年老体弱或有手术相对禁忌症,而一味无原则的采取非手术治疗,而延误治疗时机,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
取出结石,解除梗阻;
关闭胆肠瘘口;
切除病变胆囊。
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梗阻的结石挤入盲肠:肠腔的胆石可先挤压碎,然后将小结石送入盲肠后从肛门排出,但切忌强行挤压,损伤肠壁;
肠管切开取石:先将结石挤压到近端扩张的肠管,再切开肠系膜缘取石;如出现肠管坏死,则需将坏死肠管切除吻合和取出结石;
手术解除肠道梗阻,同时行一期胆囊切除术和肠瘘修补术:但该手术方式目前仍存有争议,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其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对于病程短,结石较小(一般直径小于 2.5 厘米),梗阻不完全者,可试行保守治疗,如胃肠减压(下胃管,将为内容物引流出来,减轻腹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加用肠道润滑剂及食用麻油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胆石性肠梗阻如不积极治疗,随着病程进展,可发生嵌顿或绞窄,导致肠缺血、坏死,进而引起中毒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胆石性肠梗阻的预后较差,可能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延迟诊治等有关,如若尽早手术治疗,其预后可明显改善。
日常注意
胆石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就应进行积极手术治疗,且要关注日常注意事项,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前注意事项:胆石性肠梗阻一般需要手术干预,术前需要调整自己的不安情绪;
引流管注意事项:胆石性肠梗阻术后一般会放置腹腔引流管,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一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另一般引流液的颜色为淡黄色的,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伤口:腹部切口 3 天左右换次药,缝线一般术后 1 周拆除,如有发现切口红肿、疼痛或渗出的,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肠切开取石,术后禁食时间较长,期间需要静脉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可从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慢慢过渡;
运动:术后患者应避免 3 个月内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预防
胆石性肠梗阻主要原因是因为胆石进入肠道引起的梗阻,因此预防胆石的形成和积极治疗胆石症是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忌饮食不规律:人在饥饿时胆汁排空减慢,导致胆汁潴留,胆汁在胆囊内浓缩黏稠,容易形成胆石;
忌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胆石形成与脂质代谢和高胆固醇有关;
忌辛辣油炸饮食;
老年女性应控制体重;
发现胆石症时应积极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