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过敏是什么?碘过敏怎么办?碘过敏症状有哪些?

临床一般不会把碘元素看作是一种过敏原。因为碘元素自然存在于人体内,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维持正常的呼吸、心跳都有重要意义。在医用消毒液或影像学对比剂(也称为造影剂)中都可能含有碘。人们往往将含碘药物或试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统称为“碘过敏(Iodine Allergy)”,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误解。此类反应的诱因通常并不是碘元素,而是药物或试剂本身的毒副作用或其中包含的其他化学组分引发的过敏,还可能是患者当时的心理、病理状态诱发免疫系统产生的异常反应。诱发含碘药剂不良事件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的高危人群包括既往同类药物过敏者、先天性过敏体质者、年老体弱伴各种疾病者、情绪焦躁不安者。通常可能引发“碘过敏”的各项临床操作都是在医院内施行,医护人员都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就会即刻给予相应的救治。在发生“碘过敏”事件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急性皮疹,大多数为轻度症状,无需治疗,密切监测即可,随后会自行缓解。假如不良反应引发全身性弥漫性皮疹或水肿,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则需要及时救治,否则病情危重会有致命风险。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接受诊治时应该把以往的药物过敏史或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医生,以利于合理用药,降低风险。由于含碘药剂引发不良反应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虽有一些预防措施,但具体效果存在较大争议,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酌情采用。“碘过敏”并不是真正的碘元素过敏,患者无需对海产类食物或加碘盐心生恐惧。

概述

临床一般不会把碘元素看作是一种过敏原。因为碘元素自然存在于人体内,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维持正常的呼吸、心跳都有重要意义。

在医用消毒液或影像学对比剂(也称为造影剂)中都可能含有碘。人们往往将含碘药物或试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统称为“碘过敏(Iodine Allergy)”,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误解。此类反应的诱因通常并不是碘元素,而是药物或试剂本身的毒副作用或其中包含的其他化学组分引发的过敏,还可能是患者当时的心理、病理状态诱发免疫系统产生的异常反应。

诱发含碘药剂不良事件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的高危人群包括既往同类药物过敏者、先天性过敏体质者、年老体弱伴各种疾病者、情绪焦躁不安者。

通常可能引发“碘过敏”的各项临床操作都是在医院内施行,医护人员都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就会即刻给予相应的救治。

在发生“碘过敏”事件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急性皮疹,大多数为轻度症状,无需治疗,密切监测即可,随后会自行缓解。

假如不良反应引发全身性弥漫性皮疹或水肿,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则需要及时救治,否则病情危重会有致命风险。

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接受诊治时应该把以往的药物过敏史或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医生,以利于合理用药,降低风险。

由于含碘药剂引发不良反应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虽有一些预防措施,但具体效果存在较大争议,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酌情采用。

“碘过敏”并不是真正的碘元素过敏,患者无需对海产类食物或加碘盐心生恐惧。

症状

临床含碘药剂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作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从用药即刻起直至一周之后都有可能发病,多数为轻度症状者,最常见的是急性皮疹或水肿。病情危重者很罕见,但可能出现全身性水肿和休克,若救治不及时将危及生命。

含碘药剂的不良反应会引起哪些症状?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急性皮疹或水肿,此外还可能诱发心血管、呼吸和胃肠系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皮疹、红斑、瘙痒;

皮肤或脸部水肿;

咽喉“发痒”、咳嗽;

声音嘶哑;

恶心、呕吐

呼吸受阻;

心跳加快;

头晕目眩。

罕见重症患者可发生:

全身弥漫性红斑或水肿;

呼吸困难,伴喘鸣、缺氧;

颤抖、抽搐;

意识模糊或昏迷;

休克。

碘过敏有哪些危害?

含碘药剂引发的重度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置,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器官的永久性损伤:重症患者很可能由于无法呼吸而导致全身性缺氧,若未能及时缓解,可造成某些身体器官,尤其是脑部和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

死亡:全身器官缺氧、功能衰竭,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

通常碘对比剂引发的致死性危重症状都发生在用药后20分钟内。

病因

所谓的“碘过敏”事实上并不是碘元素诱发的过敏。此类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多样,例如含碘药物或试剂本身的细胞毒性或其中含有的其他化学成分导致的过敏,还有可能是患者当时的病理、生理状态造成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活跃状态而出现的异常反应。

碘过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碘过敏”不是碘元素诱发的过敏

“过敏”通常是指外源性大分子物质(例如尘螨、花粉、食物中的某种蛋白)进入体内后,激发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并可能对自身机体造成伤害。

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重要的生命过程,所以并不会过敏。

“碘过敏”是临床对使用含碘药物或试剂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一种统称。事实上,从它沿用至今的数十年间,始终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碘元素会引发人体过敏。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所谓“碘过敏”的成因复杂多样,可能是由药物细胞毒性或试剂中含有的其他化学组分所致,也可能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的异常反应。

临床常见含碘药物或试剂的不良反应可能都不是真正的“碘过敏”

碘伏:是一种含碘的外用皮肤粘膜消毒剂,可以杀灭皮肤表面的各种病原体。

少数情况下可能由于药物刺激性或其他化学组分的过敏反应而引发皮疹。

碘对比剂(即碘造影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人体组织的显影。

碘对比剂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过敏样反应”,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碘对比剂的“过敏样反应”有相当部分很可能并非真正抗原-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而是某种类似过敏的异常免疫反应。

国内外临床指南均认为“对比剂检查前无需碘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有明确要求)”。因为阳性结果并不预示一定发生过敏反应,也不能预示发生反应的严重程度,阴性结果也存在发生严重反应(包括致死反应)的可能性。

胺碘酮: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临床报告的胺碘酮过敏反应基本都发生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具体机制不明。

大量研究显示,使用上述含碘药剂发生所谓“碘过敏”的患者,在后续的碘化钾或碘化钠的皮试中均未出现任何过敏症状。绝大多数使用碘对比剂发生“碘过敏”的患者在使用碘伏或胺碘酮时并不会出现异常症状。

哪些人在使用含碘药剂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既往使用同类药物曾经过敏;

先天性过敏体质,例如伴有哮喘;

伴有各种疾病,例如心脏病、肾病、血液系统疾病;

体质孱弱者,例如老年人、肿瘤患者;

诊疗过程中情绪焦虑不安者;

正在使用某些药物,例如 β 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

就医

一般使用碘对比剂、静注胺碘酮或全身性大面积使用碘伏消毒液都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密切监测,假如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都会得到及时处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例如心律、血压和血气分析)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开展相应的救治措施。

哪些情况下应及时就医?

可能发生临床俗称“碘过敏”的各项医疗操作,例如使用碘对比剂、静注胺碘酮或全身性大面积使用碘伏消毒液,一般都是在医院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同时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都会得到及时处置。

如果在院外使用含碘药剂发生不良反应,无论是轻度的局部皮疹、红肿,还是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呼吸困难,都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处置。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如果急速进展或已处于危重状态,务必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医急救。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心脏内科

放射科

皮肤科

如何预防、监测含碘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开展体格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既往病史和过敏史;

目前正在使用的任何药物,尤其是是否接触含碘药剂。

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例如心脏和肝肾功能;

情绪状态是否稳定。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主要包括:

总体表现,例如躯体、四肢、皮肤、呼吸是否正常;

心律、血压;

血气分析:血液中的氧含量。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用药前:

既往是否使用过同类药物?是否发生过不良反应?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

是否正在接受治疗?具体使用哪些药物?

出现不良反应之后:

用药之后多久开始感觉不适?

目前的症状有多严重?

以前是否发生过此类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症状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症状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

您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案?还有其他替代方案吗?

是否会有生命危险?

是否会造成后遗症?

今后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治疗

医生会建议高危患者在使用碘对比剂之前,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在含碘药剂的使用过程中,患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都会得到及时处置:医生将严密观测轻症患者直至恢复正常;中度症状患者会及时接受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则需立刻抢救,例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

如何治疗含碘药剂引发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碘剂之前,医生可能会建议高危患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

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西咪替丁。

不过此类药物的预防作用有限,具体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即使用药之后,医护人员仍然会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随时应对可能的不良反应风险。

在含碘药剂的使用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都会即刻得到相应的处置:

轻度症状:

通常无需药物治疗;

医生会对患者严密观测,直至病情稳定或恢复正常;

假如出现进展,医生会及时用药控制。

中度症状需要开展积极治疗,缓解症状,常见方案包括:

吸氧;

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非索非那定;

肾上腺素;

静脉补液:例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

β2 受体激动剂,例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重度症状者非常罕见,除了按照上述方案积极治疗,可能还需要抢救小组共同参与:

实施心肺复苏;

进行气管插管,确保呼吸通畅。

随着临床规范和医疗技术的进展,药物不良反应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控制。即使是罕见的重症患者一般都能抢救成功,极少发生因含碘药物不良反应而致死的病例。

日常注意

患者无需刻意回避含碘量较高的海产类食物。这是人体补充碘元素的最佳食物来源。如果长期碘缺乏,反而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患者一定要理解临床所谓的“碘过敏”并不是对碘元素的过敏,通常是指在使用含碘药物或试剂时发生了不良反应,或是由于某种病理、心理状态而诱发了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

因此,除非有特别医嘱,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完全不必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含碘量较高的海产类食物,例如鱼类、贝类、紫菜都不会造成碘过敏;

加碘盐也不会造成碘过敏。

对于沿海地区的居民而言,海产品是人体补充碘元素的最佳食物来源。而内地居民往往需要通过加碘盐来补充食物中碘元素的不足。患者不要因为“碘过敏”而盲目回避含碘食物。假如体内长期碘缺乏,反而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危害。

碘过敏和海鲜过敏是不是一回事?

在诊治过程中发生的“碘过敏”和食用海鲜时发生的“海鲜过敏”完全是两回事。

“碘过敏”是使用含碘药物或试剂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或是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

“海鲜过敏”则是鱼类或贝类中所含的蛋白质引起的食物过敏。

目前为止,从未发现过食物中的碘元素会造成过敏。

鱼类和贝类中导致过敏的都是其肌肉中的蛋白质,例如小清蛋白(parvalbumins)和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s)。

“海鲜过敏”和“碘过敏”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海鲜过敏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碘过敏”事件发生率与一般人没有显著区别,因此在接受含碘药物治疗或使用碘对比剂时完全无需过分担心。

预防

由于含碘药剂引发不良反应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预知是否可能发生的“碘过敏”事件。患者只需要将既往过敏史和自身健康状况如实告知医生即可。由医生根据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按照临床路径或指南合理开展各项诊疗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维生素AD滴剂(贝特令)的功效与作用-维生素AD滴剂(贝特令)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卡托普利片的功效与作用-卡托普利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