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疾病定义:电击除可直接导致皮肤局部烧伤、内脏损伤、心跳骤停外,在神经系统可引起脊髓损害,即称为电击伤所致脊髓病。
流行病学:此处没有流病学数据。
最主要的病因/危险因素:电击伤所致脊髓病最主要病因是电击导致脊髓神经元直接损伤或供应脊髓的血管发生血栓所致;从事高压作业、电路检修等职业、电学常识薄弱等人群是电击伤所致脊髓病的高危人群。
分型分期:根据症状表现的持续时间,电击伤所致脊髓病可分为两型,即暂时性和永久性。
主要症状:电击伤所致脊髓病最主要的症状为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多汗、心慌、尿便障碍)等。
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关键点&治疗难点:立即脱离电源,对电击伤和并发症对症治疗,并同时采用多族维生素(B1、B12)及促神经细胞代谢(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脊髓神经损伤。
疾病的主要危害:电击伤若损伤至脊髓,轻者肢体乏力、肌肉萎缩、感觉障碍,严重者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其他: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可有效预防电击伤的发生;积极推广公众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的心肺复苏术,可提高电击伤的抢救成功率。
症状
肢体乏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感觉障碍等症状是电击伤所致脊髓病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肌肉萎缩,痉挛性瘫痪等症状。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暂时性的症状:多于电击后立即出现,并在数天内恢复。
肢体乏力;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多汗、心慌、尿便障碍;
感觉障碍:痛觉、温觉、触觉、位置觉等感觉可出现异常。
永久性症状:可发生在电击后数天至数月之久,甚至遗留终身。
肌肉萎缩;
肢体痉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一般较轻;
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脊髓损伤并发症包括:
痉挛和疼痛;
泌尿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
压疮;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植物神经反射增强:尿道扩张、睾丸扭转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
骨骼系统并发症:异位骨化、骨质疏松等。
病因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属于电击伤一种表现,是机体直接接触电源造成的脊髓损伤。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电击导致脊髓神经元直接损伤。
供应脊髓的血管发生血栓。
哪些人容易患击伤所致脊髓病?(危险因素)
以下人群是电击伤所致脊髓病的高危人群:
从事高压作业、电路检修等职业。
电学常识薄弱。
就医
有触电史的患者若出现肢体乏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感觉障碍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肢体瘫痪、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肢体乏力
多汗
心慌
尿便异常
感觉障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肢体瘫痪
高热
抽搐
呼吸困难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电击伤所致脊髓病?
当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触电史及脊髓病变症状表现,初步怀疑是电击伤所致脊髓病时,通常将进一步进行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等检查检验,来排除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脊髓病变,而后最终确诊电击伤所致脊髓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CT):该检查快速、精确、无创伤,但有射线,可初步排除触电前是否存在肿瘤转移、脊髓压迫以及脊髓空洞症等脊髓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无创性检查,能对电击伤所致脊髓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但费用较高、检查所需时间较长。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椎管通畅,可有蛋白轻度增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其他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等常规检查,风湿病及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这些检验也是起到鉴别诊断的作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感觉加重么?
从事什么工作的?工作中容易接触到高压电源么?有触电过么?
之前有得过什么疾病?
之前有去过其他医院就诊过么?做过什么检查?检查报告单有一起带过来么?有接受过什么治疗么?或者自己吃过什么药?
有对什么食物和药物过敏么?
近期大小便怎么样?体重有减轻么?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有什么治疗方案么?我要选择哪一种?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我经过治疗后,症状都能消失么?会有后遗症么?
我平常要常吃些什么东西?有什么是忌口的?
治疗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的治疗包括:立即脱离电源,做好院前急救;对电击伤和并发症对症治疗;并同时采用多族维生素(B1、B12)及促神经细胞代谢(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脊髓神经损伤。
院前急救: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周围人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物使患者脱离电源,终止进一步损伤;
并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仰卧平地上,畅通气道;
发现患者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者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呼吸,同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脊髓病变的治疗:采用多族维生素(B1、B12)及促神经细胞代谢(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脊髓神经损伤。
对电击伤和并发症对症治疗处理:如氯苯氨丁酸治疗痉挛;卡马西林治疗中枢性疼痛;应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轻者肢体乏力、肌肉萎缩、感觉障碍,严重者导致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病程不会进展,经过正规治疗后,轻者可基本恢复;但严重者受电击损伤的神经元很难再恢复功能,导致运动感觉障碍等后遗症。
日常注意
电击伤所致脊髓病属于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心理护理:电击伤患者多有恐惧心理,患者自身应明白电击伤的可治疗性,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压疮管理:脊髓损伤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应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洁净,注意防止和处理压疮,具体措施如下:
保持床褥的平整柔软,使用电动气热垫,要求床垫的机械性能要好,并有良好的散热、吸汗、透气性能;坐垫厚度约 10 厘米为宜;应使用天然面料,使局部干燥透气。
无论白天和晚上做好定时翻身;卧位可采取交替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变换的方法;卧位变换体位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小时;坐位时应间隔 20-30 分钟用双手撑起身体,使臀部离开坐垫达 30 秒。
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可用软枕、海绵等将骨突出部位垫高,特别是髋关节、肩胛部、膝关节等部位;对骨突出部位的皮肤,可用 50% 的酒精擦浴,增加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
避免皮肤外伤,床上运动、转移和康复训练时应注意避免局部皮肤反复受摩擦及牵拉;平时应注意清理床面及座椅上的异物和尿液;排便时避免开塞露划伤肛门;及时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特别是压疮好发部位的疖肿、湿疹等。
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保证摄入的营养全面均衡,多进食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 C、锌的食物,防止营养不良及贫血的发生。
泌尿系统管理:脊髓损伤后括约肌的功能丧失,患者因尿潴留而长期留置尿管,很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和结石。具体措施如下:
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每日控制饮水量应控制在 2000 毫升以下;间隔 4~6 小时导尿 1 次,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超过 500 毫升。
定期检查泌尿系统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等。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肠道管理:肠道的管理要特别重视大便的连贯性,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中液体和粗纤维的含量而适时控制。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脊髓损伤患者如无特别的禁忌,可在伤后 48 小时开始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预防,如穿弹力袜、服用低分子肝素等。
康复训练:电击伤所致脊髓病患者应尽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如翻身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站立训练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应普及电学常识教育,并遵守安全用电。
任何可能接触的威胁生命危险的电器,均应有良好的接地,并在电路内装有保护性的断路装置。
寻找合适的雷雨躲避处,预防闪电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