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什么?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怎么办?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症状有哪些?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指由于肠系膜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肠缺血,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 20%~30%。常见于由心脏输出量降低导致的脏器动脉的低灌注压。患者常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肝肾疾病等原发病。该病常见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肠系膜动脉持续性痉挛和肠系膜血压急剧下降,导致肠道血流灌注减少,肠壁缺血缺氧、坏死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心源性疾病史、循环系统疾病史、年龄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根据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该病可分为重度缺血和中度缺血两种类型。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肌紧张、恶心、腹泻等。手术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行手术探查,术前术后积极祛除疾病诱因,尤其是肠缺血症状,是本病的治疗关键点。本病患者大多数年龄都较大,常常合并其他心脑肺血管性疾病,因此预后不理想,且该病易发生肠坏死,导致临床病死率增高,可达 70%~90%。

概述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指由于肠系膜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肠缺血,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 20%~30%。常见于由心脏输出量降低导致的脏器动脉的低灌注压。患者常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肝肾疾病等原发病。

该病常见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肠系膜动脉持续性痉挛和肠系膜血压急剧下降,导致肠道血流灌注减少,肠壁缺血缺氧、坏死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心源性疾病史、循环系统疾病史、年龄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该病可分为重度缺血和中度缺血两种类型。

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肌紧张、恶心、腹泻等。

手术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行手术探查,术前术后积极祛除疾病诱因,尤其是肠缺血症状,是本病的治疗关键点。

本病患者大多数年龄都较大,常常合并其他心脑肺血管性疾病,因此预后不理想,且该病易发生肠坏死,导致临床病死率增高,可达 70%~90%。

症状

该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很少能在早期或术前做出诊断,常以剧烈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起病。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

鲜血便;

恶心、呕吐;

腹泻。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坏死

肠穿孔

腹膜炎

血运性肠梗阻

感染中毒性休克

病因

肠系膜动脉持续性痉挛和肠系膜血压急剧下降,导致肠道血流灌注减少,肠壁缺血缺氧、坏死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肠系膜动脉持续痉挛: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肠系膜血压急剧下降:常见于严重大出血。

哪些人容易患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心源性疾病:如冠心病、心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疾病;

其他循环系统病史:如高血压、低血容量、败血症等;

内脏血管收缩药物史:如α-肾上腺素能药物、洋地黄。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年龄:大于 50 岁。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腹痛、腹胀;

腹泻;

恶心、呕吐;

便血。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休克

寒战

高热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当医生怀疑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时,将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来确诊。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抽血检查,作用是判断患者一般情况,是否有感染、凝血方面的问题。

血气分析:采动脉血检查,多在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需要用棉签按压患处 20 分钟。作用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腹部超声:作为一种方便易行且敏感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手段,B 型超声与超声多普勒相结合用于检查内脏血管,作用是通过各种参数评价肠系膜血管的血流状况,做出诊断。

腹部 CT:CT 扫描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可观察到受累肠段的具体病变。缺点是存在电离辐射,且 CT 检查不能完全排除肠缺血,若患者疑诊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应进一步行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包括动脉造影(如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后者是内脏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专家学者们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提出了以下 4 个诊断标准:肠系膜上动脉多发的分支开口处的狭窄;交替的小肠血管分支的扩张和狭窄;肠系膜血管弓痉挛;小肠壁间血管充盈受损。血管造影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措施之一,但存在有创伤性和潜在的肾毒性,导致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多少岁了?有哪些不舒服症状?

肚子会痛吗?是哪个部位痛?是什么样的疼痛?疼痛持续多久了?

近期大小便通畅吗?有便血吗?

有没有恶心、呕吐?

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败血症病史吗?

近期有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吗?是什么药?用了多久?

之前有去过其他医院就诊过吗?做过什么检查吗?检查结果是怎样的?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症状会不会很严重?

我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这种病需要如何治疗?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如何?费用高吗?

治疗结束后还会复发吗?

出院后要多久返回医院复诊?复诊需要做什么检查?

平时饮食要注意什么?

治疗

手术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行手术探查,术前术后积极祛除疾病诱因,尤其是肠缺血症状,是本病的治疗关键点。

药物治疗

扩血管药物:对于诊断明确的早期、不伴腹膜炎的病例,可选用扩血管药物(如罂粟碱等)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进行灌注治疗,血管扩张剂治疗应持续到血管痉挛解除 72 小时后,以便彻底祛除疾病诱因。

改善心功能药物:在明确病因之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采用血管舒张药避免血管痉挛。

广谱抗菌素: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术:对于诊断不明确,伴有明显急性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可进行剖腹探查。手术的作用是探查病变肠管的范围和生命力,切除可能坏死的肠管。

其他治疗方法

禁食、胃肠减压;

吸氧;

止血;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未接受正规治疗,肠缺血损伤可能继续发展,导致病情难以控制,出现肠坏死、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预后不佳。

若及时尽早明确诊断,接受正规治疗,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并祛除疾病诱因,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复发率降低。

日常注意

患者及其家属除了严格遵守医嘱,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日常注意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服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减量。同时还要注意药物可能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如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要注意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不能饮酒。一旦有过敏相关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发红,恶心、呕吐、呼吸短促等情况,请及时就诊。

定期复查:出院后定期(一般每 3 个月左右)返院复查,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情况,及时就医。

饮食及作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应多吃鱼、肉、瓜果蔬菜,保持膳食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熬夜。

避免剧烈运动:包括跑跳、托举重物等。

预防

目前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即可。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积极预防腹部感染;

戒烟、戒酒;

日常鱼、肉、豆类、瓜果、蔬菜等膳食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或使用内脏缩血管药物者应定期体检,如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不适及时就诊。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夏季老人自查脉搏可发现疾病早期信号(方法有哪些?)

2023-8-11 23:23:44

保健

泡脚加一物可治愈失眠 这么做能改善

2023-9-28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