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蛔虫病,是由蛔蚴(蛔虫幼虫)移行、成虫异位寄生及虫卵在肺部沉积所引起的呼吸道病变,占异位蛔虫病的第 2 位。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农村地区蛔虫感染率高于城市,属于重度流行区,感染率超过 60%。肺蛔虫病儿童多见,3~10 岁儿童感染率最高。
饮食不洁和粪便污染是肺蛔虫病最主要的病因。不良卫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儿童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型分期。
肺蛔虫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血管神经源性水肿,严重者可有咯血、呼吸困难等。
肺蛔虫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驱蛔治疗,从而根除感染、预防复发。
未治疗的肺蛔虫病可以引发中毒性脑病、喉头水肿、甚至窒息等危害,也可并发肺脓肿、肺栓塞,从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症状
肺蛔虫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胸痛、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和过敏症状。
肺蛔虫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蛔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呼吸道症状:是肺蛔虫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大部分患者可有咳嗽、喘息、发热、畏寒、胸闷、胸痛,严重者可出现咯血、呼吸困难。
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源性水肿,即发作性局限性皮肤或黏膜水肿、无疼痛、无瘙痒、皮肤颜色改变。患者也可有荨麻疹、喉头水肿,出现气闷、咽痒、干咳、喉部不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可能。
中毒性脑病症状:较少见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抽搐、昏迷等。
肺蛔虫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蛔虫病若未积极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出现肺损害,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肺脓肿:肺组织感染、化脓引起的病变。
肺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被阻塞引起,表现为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因
肺蛔虫病主要是因患者饮食不洁、生食含有蛔虫卵的蔬菜和瓜果、饮用不洁之水而吞入了感染性蛔虫卵所致,从而引发一系列机体免疫反应。
肺蛔虫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对蛔虫普遍易感,被蛔虫感染的可能性高;
生食蔬菜;
生食瓜果;
饮生水。
哪些人容易患肺蛔虫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肺蛔虫病:
不良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未洗手、随地大便者更容易感染肺蛔虫病。
不良饮食习惯:喜食生菜及未洗净的瓜果、饮用生水者增加了蛔虫卵入口的机会,更容易感染肺蛔虫病。
环境:人群感染蛔虫与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儿童随地大小便、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等,从而造成蛔虫卵播散土壤、蔬菜或地面,导致人接触后更易感染肺蛔虫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肺蛔虫病:
年龄:儿童多见,年龄以 3~10 岁感染率最高。
季节:人群感染蛔虫以春夏季节多见,因其气候温暖潮湿更助于蛔虫卵生存。
就医
当患者出现咳嗽、喘息、发热、畏寒、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咳嗽、喘息、发热、畏寒、胸闷、胸痛。
气闷、咽痒、干咳。
荨麻疹。
血管神经源性水肿,即皮肤或黏膜水肿、无疼痛、无瘙痒、皮肤颜色改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喘息、咯血、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等喉头水肿表现;
头痛、抽搐、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感染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肺蛔虫病?
当医生怀疑是肺蛔虫病时,将通常进行血常规、胸部 X 线检查,在有阳性结果后,可进一步通过寄生虫检查(痰灌洗液中找寄生虫)和肺活组织中病检幼虫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在早期急性大量感染蛔蚴时,白细胞总数可明显升高,其中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达 60%。
胸部 X 片:可见肺内有短暂游走性片状肺浸润影。
寄生虫检查:粪便中可发现蛔虫虫卵或成虫,痰灌洗液中或可找到蛔蚴或虫卵,是确诊肺蛔虫病的主要方法。
肺组织活检:可检出幼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性别、生活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
是否有咳嗽、喘息、发热、畏寒、胸闷、胸痛、气闷、咽痒、干咳、喉部不适、声音嘶哑、咯血、呼吸困难、荨麻疹、头痛、抽搐、昏迷等症状?
家庭成员是否也有类似症状?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吗?做了哪些检查?
是否应用过药物治疗及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肺蛔虫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有什么推荐的治疗方案?
能治愈吗?需要治疗多久?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严重吗?
生活方面有什么注意事项?
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症状明显者对症治疗,药物驱虫是肺蛔虫病主要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驱虫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
哌嗪:为常用的驱蛔药,能阻断虫体神经肌肉间的连接,使虫体麻醉失去吸附能力。儿童及成人连服 2 天,严重感染者可延长至 3~4 天,排出率一般在 90% 以上。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头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停药可消失。
噻嘧啶:为广谱驱虫剂,通过阻断蛔虫的神经肌肉产生作用,能麻痹虫体使其随肠蠕动排出体外。疗效可达 95%。不良反应轻,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及头昏、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服药后 1 小时出现,3~4 小时后症状消失。不宜服用此药者包括:孕妇、幼儿及肝功能不良者等。
阿苯达唑:是目前常用的驱线虫药,虫卵转阴率可达 100%,约有 6%~15% 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2% 有口吐蛔虫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1 岁以下儿童及肝功能不良者禁用。
对症治疗:对于症状明显如发热、咳嗽、咯血、哮喘的患者,可给予可待因和激素治疗缓解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未治疗的肺蛔虫病可引发一系列机体免疫反应,出现肺损害,甚至引起肺脓肿、肺栓塞或窒息。
该病若经积极治疗,容易治愈,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药物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服驱虫药应空腹,保持大便通畅;接受驱虫药物的患者,副作用可能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适当加用护胃药,治疗期间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情况。
饮食: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如谷类、坚果,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菠菜等。
运动:适当锻炼,以不感到疲惫、呼吸困难为宜;缓解期需加强呼吸运动锻炼。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不要在易感区劳动,提倡穿鞋下地。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便。
不生吃或未煮熟的食品,不饮用生水。
对流行区感染人数高的群体应全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