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什么?肺结节怎么办?肺结节症状有哪些?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是指在胸片或者胸部 CT 中发现直径≤30 毫米、且周围被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影像学图片显示肺结节呈圆形或者类圆形,多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可以是单个结节,也可以是多个结节。直径5~10 毫米之间的结节称为肺小结节,直径小于 5 毫米的称为肺微小结节,直径超过 30 毫米则一般称之为肿块。肺结节常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大量吸烟者更多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仪器分辨率增加而对肺结节的检出率增加,也造成发病率有所增加。肺结节多由于结核菌感染、真菌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慢性增生性炎症(如肺腺瘤样增生)以及肺血管异常(如肺动静脉畸形)而引起。多数的肺结节早期可无明显表现,随着时间的延长、结节的增大而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咯血、咳嗽、胸痛等。小的肺结节早期可无明显表现,而一旦出现病症往往病情已经恶化,已经引起呼吸功能损害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咯血、咳嗽、胸痛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通常需要进行 X 光片、CT 或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可能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等。如果结节的性质为良性或恶性肿瘤,应及时手术切除;感染性结节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例如结核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真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肺血管异常也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在烟大或者灰多、空气不新鲜的地方尽量戴上口罩,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若存在肺部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体检发现的肺结节,多数并不是癌症。发现微小结节后应注意复查观察结节生长速度。如果生长缓慢通常无需治疗,一旦发现结节明显增大,则应及时确诊并接受治疗。

概述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是指在胸片或者胸部 CT 中发现直径≤30 毫米、且周围被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影像学图片显示肺结节呈圆形或者类圆形,多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可以是单个结节,也可以是多个结节。

直径5~10 毫米之间的结节称为肺小结节,直径小于 5 毫米的称为肺微小结节,直径超过 30 毫米则一般称之为肿块。

肺结节常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大量吸烟者更多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仪器分辨率增加而对肺结节的检出率增加,也造成发病率有所增加。

肺结节多由于结核菌感染、真菌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慢性增生性炎症(如肺腺瘤样增生)以及肺血管异常(如肺动静脉畸形)而引起。

多数的肺结节早期可无明显表现,随着时间的延长、结节的增大而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咯血、咳嗽、胸痛等。小的肺结节早期可无明显表现,而一旦出现病症往往病情已经恶化,已经引起呼吸功能损害等。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咯血、咳嗽、胸痛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通常需要进行 X 光片、CT 或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可能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等。

如果结节的性质为良性或恶性肿瘤,应及时手术切除;感染性结节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例如结核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真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肺血管异常也以手术切除为主。

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在烟大或者灰多、空气不新鲜的地方尽量戴上口罩,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若存在肺部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体检发现的肺结节,多数并不是癌症。发现微小结节后应注意复查观察结节生长速度。如果生长缓慢通常无需治疗,一旦发现结节明显增大,则应及时确诊并接受治疗。

症状

常见原因

引起肺结节的常见原因包括:

恶性肿瘤:主要有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肺大细胞癌等。

良性肿瘤:以肺错构瘤多见。

肺血管瘤:由于血管动静脉压力增加而形成肺血管瘤,进而形成动静脉瘘。

结核感染:可由于吸入结核菌而导致感染,也可由于其他部位结核感染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部。

肺真菌感染:多见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免疫系统缺陷的患者。多由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或隐球菌引起。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患肺结节:

在化工厂、粉尘厂工作的人群。

消毒工 我们。

肺部细菌或真菌感染患者。

病因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由于结节增大,压迫大支气管时可表现为吸气、呼气困难,呼吸不通畅。

胸痛:肿瘤以及结核病引起的胸痛多为隐痛,痛觉不明显,可在忍受范围,往往症状不被重视而耽误治疗。

咳嗽:当肿瘤引起的肺结节累及肺部神经时,可出现持续反复咳嗽症状。感染性结节可咳出脓痰。

咯血:当肿瘤引起肺结节累及到肺部血管,血管破裂可出现咯血,患者会咯出鲜红色血液。

神经系统症状:当肿瘤等引起肺结节累及到血管时,部分结节可形成栓子,并脱落随血液进入大脑,栓子卡在脑部血管,导致脑部组织缺血坏死而出现如偏瘫、视野偏盲(一侧或双侧眼睛正常视野中一半的缺失)、语言障碍等表现。

感染:当肺结节是由于细菌、真菌感染所致,可随血液分布到达全身各处,进而导致全身或者局部脓肿形成。

血栓栓塞:当肺结节是由于肺血管瘤而导致的,血管瘤部位血流不畅易淤积形成血栓;当血栓栓子脱落,可引起血栓栓塞。

就医

何时就医?

出现下列情况应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反复咳嗽,经过抗炎药物治疗依旧不见好转。

咯血。

呼吸困难、喘气费力。

胸痛。

短期内体重急剧下降,肉眼可见的消瘦。

盗汗:睡眠期间大量出汗,且体温在 37 ~ 38 度之间浮动。

高热:患者体温持续升高,普通退热药不见好转。

一旦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前往急诊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严重呼吸困难、昏迷。

出现轻微的偏瘫、偏盲(一侧或双侧眼睛正常视野中一半的缺失)。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当出现反复的咳嗽、体温持续升高,请到呼吸内科进行治疗。

胸外科: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肺部肿瘤或者血管瘤,请到胸外科进行治疗。

急诊科:当出现大量咯血,请到急诊科进行治疗。

就医前准备

就医前,请准备好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信息,并认真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信息有助医生准确、快速的判断病情: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有多久?

发生这些状况之前有什么诱因吗?

还有其他什么疾病吗?

近期是否有发烧的情况?

是否患有其他部位的肿瘤?

是否有结核病病史?

是否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

常用检查

医生可能会采取下列检查以明确诊断:

X 线、CT:观察肺部与心脏的形态是否正常,便于对肺结节的原因进行确诊。

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可用于观察支气管病变、活检采样、细菌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对结节性质进行诊断。但检查会引起患者窒息感,恶心感,多适用于身体条件好的患者。

肺穿刺活检:对结节部位进行经皮穿刺,并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判断结节的性质。

治疗

治疗原则

如果肺结节确诊为良性或恶性肿瘤,发现后可考虑手术切除;感染性结节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例如结核菌感染采用抗结核治疗,真菌感染采用抗真菌治疗;肺血管异常也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病因不明的肺结节,如结节直径≤ 8 毫米,可定期随访观察;如结节直径> 8 毫米,即使病因不明也应考虑行手术探查切除。

抗炎治疗:包括头孢类、红霉素、沙星类广谱抗生素等,主要针对有感染症状的情况,可防止致病菌扩散,并预防致病菌导致的继发感染。

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通常使用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五种药物),以彻底消灭结核杆菌。

抗真菌治疗: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盐酸特比萘芬等药物,以清除体内真菌。

肺切除术:肿瘤以及肺血管畸形需手术治疗,多以胸腔镜手术为主。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护理

发现肺结节后,切勿自行用药与停药。用药期间请注意是否发生恶心、呕吐、过敏的情况,必要时就医处理。

如果肺结节病因不明且暂时不需要手术,患者应每三个月到医院复诊 1 次,主要行肺 X 线等影像学检查,观察结节是否增大;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后也需定期复查,以观察结节是否消失,或者再次出现。

对于进行过手术的患者,术后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并适当补充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肉,多食用有营养、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对于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正常饮食即可。并戒油腻,戒酒。

当发现有肺结节时,不必惊慌。由于环境污染、老龄化以及体检的普及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过程中都会发现肺结节。若是直径小于 8 毫米,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例如每三个月或半年)到医院进行复查,若是没有增大的倾向,可以不必理会;若是直径大于 8 毫米,多主张手术切除。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异丙嗪片的功效与作用-盐酸异丙嗪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的功效与作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