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有哪些?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主要症状为出血,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不同可呈现不同的症状。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恶病质患者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危险因素。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程度。轻度血小板数量大于 50×109个/升,可无症状;中度为 30~50×109个/升,可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瘀点;重度为 10~30×109个/升,常伴有瘀斑瘀点。出血为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症状,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不一样,症状表现也不同,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可无明显出血表现,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口腔鼻腔出血、血泡等,严重时有颅内出血致死等风险。抗感染治疗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治疗方法。寻找原发病灶及确定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治疗的难点。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造成的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出现颅内出血的风险。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为危险的情况是血小板明显减低,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避免碰撞,关注患者症状表现十分重要。

概述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主要症状为出血,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不同可呈现不同的症状。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恶病质患者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危险因素。

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程度。

轻度血小板数量大于 50×109个/升,可无症状;

中度为 30~50×109个/升,可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瘀点;

重度为 10~30×109个/升,常伴有瘀斑瘀点。

出血为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症状,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不一样,症状表现也不同,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可无明显出血表现,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口腔鼻腔出血、血泡等,严重时有颅内出血致死等风险。

抗感染治疗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治疗方法。寻找原发病灶及确定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治疗的难点。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造成的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出现颅内出血的风险。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为危险的情况是血小板明显减低,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避免碰撞,关注患者症状表现十分重要。

症状

出血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症状,早期轻、中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可无明显出血症状,随着疾病进展,血小板重度减少,可出现皮肤黏膜瘀斑瘀点,或口、鼻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颅内出血致死等危险情况。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症状包括:

感染相关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症状。

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出血最常见表现,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或手臂等皮肤出现青紫色,压之不褪色,瘀斑直径一般大于 5 毫米,瘀点直径一般为 3~5 毫米。

口腔、鼻腔出血:可流鲜血,口腔也可见血疱,红色或者紫红色的疱,破溃时有血液流出。

头痛: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是本病最危险的症状。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口腔鼻腔出血,最危险的情况是出现颅内出血。

常见并发症包括:

颅内出血

呼吸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因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或常见病因是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他病原体引起多系统、呼吸、泌尿、消化等其他系统感染,从而引起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减少,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症状。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引起血小板降低的程度较细菌感染明显。

其中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感染、水痘、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等;

成人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丙型病毒性肝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细菌感染:重要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真菌感染:相对于细菌与病毒感染少见,但是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哪些人容易患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如下可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疑似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但未及时就诊治疗的患者。

肿瘤患者:比如肺癌、胃癌、白血病等患者。

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如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有如下不可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老年患者:特别时年龄大于等于 70 岁的患者。

器官移植后患者:如肾移植、肝脏移植、骨髓移植等患者,这类患者时候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避免排斥反应,从其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出血最常见的症状。

口腔、鼻腔出血或见血泡。

持续发热:感染的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头痛:疑似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情况危急,应立即就诊。

意识障碍。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科

急诊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当医生怀疑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时,将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涂片、血培养、大小便常规、降钙素原、真菌试验、痰培养、丙型病毒性丙肝病毒、胸部 X 线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降钙素原:是一种炎症指标,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降钙素原水平的高低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细菌性感染和脓毒症中表现明显。

TORCH:是指针对一组病原体的筛查,主要用于排除病毒及特殊病原体感染的可能。主要包括 4 种病原体:TO,弓形虫;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

EB 病毒检测:也属于疱疹病毒,主要用于排除 EB 病毒感染。以嗜淋巴细胞为主要特点,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病原体,同时与淋巴瘤、鼻咽癌等密切相关。

骨髓穿刺涂片: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种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检查,用于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和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前有没有受凉感冒?有无发热?

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全身有瘀斑瘀点吗?有无口腔鼻腔出血?

既往有无类似的情况?

有无头痛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否会危及到生命?

治疗效果好吗?

治疗费用贵吗?疗程长吗?

治疗费用可以报销医保吗?

以后还会复发吗?

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治疗,同时积极搜寻感染灶,确定病原体,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维持血小板数量,原则上血小板数量大于 30×109个/升且无明显出血症状,可观察,当血小板计数小于 10×109个/升时,输注血小板预防颅内出血,同时予止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维持血小板数量,预防颅内出血、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抗生素:作用是抗感染治疗,首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选择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如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同时尽快完善病原学检查,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作用是抗病毒,减少病原体对血小板生成的影响。如怀疑是巨细胞、风疹病毒等,首选更昔洛韦。

血小板:当患者有明显出血症状,血小板在 10~20×109个/升之间也应该输注血小板预防颅内出血,当血小板小于 10×109个/升时,应该常规输入血小板,预防颅内出血。

止血药:主要用于止血治疗,缓解皮肤黏膜出血的症状,降低颅内出血的风险,可首选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发展为颅内出血、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生活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明显缩短寿命,随时有呼吸、心跳骤停等风险。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基本不会再次复发。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对寿命无明显影响。

日常注意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无症状出现,相应的症状多与感染的原发疾病相关,但是生活中应避免碰撞,尤其血小板很低的患者,密切关注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警惕颅内出血。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复查:患者治疗初期,应该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应 3~5 天复查一次,待病情稳定后应每半个月复查一次,后期可 1 个月、3 个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降钙素原、大小便常规等。

饮食:治疗期间多食偏软、少纤维的食物,避免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坚果、刺较多的鱼肉、牛肉等食物。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运动: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损伤、碰撞。治愈后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大小便管理:避免用力排便,治疗期间尽量坐位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限酒:日饮酒不应超过 1~2 份标准量(1 份标准量为啤酒 285 毫升,红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

预防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治疗,早期预防可以避免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持续或者反复发烧,及时到医院看病。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激素患者(如服用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注意生活饮食清洁卫生,饭前饭后洗手,饭后漱口,避免生黄瓜、西红柿等生冷食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老年患者,增强体能锻炼,可适当晨练,如打太极、慢跑,同时多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如牛奶、鸡蛋、精瘦肉等食物。

脏器移植后患者,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免疫功能等指标,并将检查结果给诊治医生评估,同时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丙卡特罗胶囊(川迪)的功效与作用-盐酸丙卡特罗胶囊(川迪)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红霉素肠溶片的功效与作用-红霉素肠溶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