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是什么?感染性休克怎么办?感染性休克症状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即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经充分液体复苏后,患者仍存在难以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才能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5 毫米汞柱以上,且血乳酸水平大于 2 毫摩尔/升

别称

脓毒性休克

概述

感染性休克即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经充分液体复苏后,患者仍存在难以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才能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5 毫米汞柱以上,且血乳酸水平大于 2 毫摩尔/升[1]。

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诊患者中, 7.3% 在入住 4 小时内发生严重感染,12% 严重感染患者在入住 48 小时内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平均高达 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2]。

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身体状态等一般因素,还包括基础疾病状态、解剖结构的破坏、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药物因素等。

感染性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分为 3 个时期: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各期存在不同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休克代偿期、休克失代偿期和休克难治期。

感染往往起源于局部,然后累及全身,炎症介质打击多个靶器官,往往以某个器官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主,并同时出现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变化,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应快速评估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尽早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积极确定病原菌,并基于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及器官功能障碍的评估,改善机体的炎症状态和器官功能,防止感染性休克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展。

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多器官衰竭引起死亡。

以下因素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出现合并症、致病原因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病情严重程度高、组织器官功能不全、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放置肺动脉导管等。

症状

感染往往起源于局部,然后累及全身,炎症介质打击多个靶器官,往往以某个器官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主,并同时出现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变化,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2]。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烦躁不安。

嗜睡。

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

少尿或无尿。

皮肤花斑。

皮下瘀斑。

呼吸道感染可有咳嗽、咳痰、咯血。

泌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

胆道感染可有腹痛、高热、黄疸。

神经系统感染可有头痛、头晕、意识障碍。

消化道感染可有恶心、呕吐、腹泻。

血流感染可有畏寒、寒战、高热。

感染性休克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结局是多脏器功能衰竭。

常见并发症包括:

呼吸衰竭

肾衰竭

心功能抑制

肝功能衰竭

胃肠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

脑功能障碍

病因

感染性休克病因主要是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机体的各个系统组织,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寄生虫等,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身体状态等一般因素,还包括基础疾病状态、解剖结构的破坏、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药物因素等。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泌尿道感染

胆道感染

血流感染

腹腔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

高龄

营养不良

近期有侵入性手术

血液透析

胆道系统异常

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长期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放、化疗

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

长期酗酒

器官移植

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缺乏

糖尿病

就医

感染性休克是很多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患者往往是因为不同的原发疾病就诊,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出现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对有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损的患者,出现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时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热、寒战。

血压低导致晕厥。

呼吸窘迫。

腹痛、高热、黄疸。

少尿或无尿。

意识障碍。

皮下出血。

化疗期间发热。

皮肤花斑。

呼吸心跳骤停。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内科

重症监护室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感染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包括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感染病原学检查以及对心血管、呼吸、消化、肝脏、肾脏等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评估,此外,还需要对微循环功能状态进行评估[2]。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基础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皮肤、尿量、休克指数(判断休克的轻重程度)等。

感染病原学检查: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中性粒细胞数值等。

病原菌培养:在不明显延误抗菌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病原菌培养,常规检测包括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其他培养主要有痰、便、尿、伤口、导管、置入假体、脑脊液或胸腔积液等。如果患者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需要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相鉴别时,建议使用(1-3)-β-D-葡聚糖、甘露聚糖和抗甘露聚糖抗体检测。

基础和内环境评估:包括全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压积、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出血凝血系列、酸碱平衡、电解质等。

心血管系统评估:血压、心率、心律、平均动脉压(MAP),必要时做有创血压监测心肌酶谱、心电图、脑钠肽和脑钠肽前体、循环动力学检测,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床旁超声、肺动脉导管等。

呼吸系统评估:

①呼吸频率、幅度、节律;

②血气分析:氧分压(PaO₂)、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动脉血 pH。

肝脏评估:血清总胆红素、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白蛋白。

肾脏评估:

①常规检测:尿量、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

②尿液分析尿比重、渗透压等。

内分泌系统评估:包括血糖、血脂、肾上腺髓质素。

神经系统评估:

①脑电图和诱发电位;

②CT 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确诊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

③腰椎穿刺:有助于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免疫系统评估:

①细胞免疫: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l9+),自然杀伤细胞;

②体液免疫:IgG、IgA、IgM等。

影像学评估:包括胸腹 X 线片、超声、胸腹 CT、MRI 等。有助于确定感染病灶,做组织器官的功能评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热多长时间?除了发热,身体还有什么其他不适?

有没有少尿或无尿情况?

有哪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有没有服药或接受别的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是什么?

该病有哪些危害?会致命吗?

该病能够治愈吗?效果如何?

该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治疗

首先应快速评估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基于对患者病情的分析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评估,尽早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初始治疗、抗微生物治疗、组织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化因素,而不能固守于程序化的标准治疗。

早期抗微生物治疗:在控制感染源的基础上,推荐在感染性休克确诊后尽早开始(1小时内)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推荐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包括可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一种或多种药物。

循环功能支持: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均有血容量不足,根据血细胞比容、中心静脉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选用补液的种类,掌握输液的速度。推荐晶体液为主,有利于防止胶体从血管渗漏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推荐白蛋白。经过充分液体复苏,血压仍不达标,为了使平均动脉压≥65 毫米汞柱需要加用血管升压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只有当患者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较低、且低心输出量时,才考虑使用多巴胺。还可以根据心功能情况,使用多巴酚丁胺和左西孟旦。

呼吸功能支持: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首先给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气分析每小时 1 次。如氧饱和度不稳定时,或存在难以纠正的酸碱平衡紊乱,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体征,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氧的供给。

消化系统功能支持:预防应激性溃疡。有出血危险因素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推荐使用 H2 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出血。

内分泌功能调节:推荐应该在有营养支持情况下控制血糖,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血液系统功能支持:根据患者情况补充红细胞及血小板,推荐严重感染患者用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推荐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营养支持:经胃肠道补充大量液体,以及早期肠道营养支持,需要在维持血流动力学(如血流量、血流速度等)稳定、肠道功能较好或恢复的状态下,适量给予,循序渐进。

免疫调节及炎性控制治疗:充分的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未达目标时,在排除存在持续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医生通常会给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疾病发展和转归

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挽救生命。

日常注意

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在急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因此此类患者的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注意事项相似,包括气道、皮肤、营养、管路、口腔、翻身护理等方面。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患者身体管路的连接,避免脱管。

保持床铺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为患者翻身时动作应轻柔,注意皮肤损伤情况。

监测血糖,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

预防

该疾病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布林佐胺滴眼液(派立明)的功效与作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派立明)说明书

2023-8-3 7:57:52

保健

女人身体弱怎么办 这几招可提高免疫力

2023-9-20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