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概述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横纹肌(主要是指人体的骨骼肌和心肌)细胞溶解、破坏,肌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液循环,引发非常严重的临床综合征[1]。这种病发病很急,症状严重,能识别疾病的征象,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未能及时诊治,患者死亡率很高[2]。
横纹肌溶解症的根本病因在于各种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或坏死,导致肌细胞成分进入血流循环,快速打破体内平衡,引起肾小管堵塞,肾功能衰竭[2]。
诱发这种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两大类:肌肉直接损伤(如战争、地震、事故中发生的严重创伤);肌肉间接损伤(一些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导致),导致细胞坏死、溶解[1]。
这种病的表现可能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肌肉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临床上“经典三联征”包括肌痛、肌无力和深色尿,其他还有腹痛、发烧、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1]。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急性肾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律失常、心跳骤停、休克,甚至死亡[2]。
如果有肌肉损伤,并且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早送医救治[1]。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史,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心电图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监测并发症[1]。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否则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1]。治疗原则包括尽快去除病因,及早静脉补液,防治危重并发症[2]。结束治疗后,要及时总结病因,避免由于相同情况再次发病[4]。
这种病起病急骤,病因复杂多样,有时候难以预防[1]。
症状
这种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肌肉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临床上“经典三联征”包括肌痛、肌无力和深色尿,其他还有腹痛、发烧、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1]。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急性肾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律失常、心跳骤停、休克,甚至死亡[2]。
横纹肌溶解症有哪些症状?
临床表现与病因和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往往缺乏特征性。从没有显著症状、到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都有可能[2]。
临床“经典三联征”包括[1]:
肩部、大腿或腰部肌肉疼痛;
肌肉无力,或手臂和腿部难以活动;
深红色或褐色尿,或排尿减少。
但事实上,至少有一半患者可能并没有肌肉相关症状。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1]:
腹痛;
恶心、呕吐;
发烧、心率加快;
意识混乱或意识丧失。
横纹肌溶解症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并发症[2]:
体内钙、磷、钾水平异常,还可能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钾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肝功能异常;
急性肾功能衰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筋膜间隔综合征(肢体创伤后,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发生的病变。主要是由于间隙内压力增高,导致间隙内肌肉和神经干发生缺血坏死);
低血容量休克。
当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必须立刻救治,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病因
横纹肌溶解症的根本病因在于各种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或坏死。横纹肌主要指我们人体的骨骼肌和心肌。肌细胞破坏后,肌肉成分进入血流循环,快速打破体内平衡,引起肾小管堵塞,肾功能衰竭[2]。
诱发这种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两大类:1)肌肉直接损伤,如战争、地震、事故中发生的严重创伤;2)肌肉间接损伤,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导致肌肉坏死、溶解[1]。
横纹肌溶解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种病的根本病因在于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肌肉成分释放入血液,严重干扰人体血液中正常的物质和代谢平衡[2]。
随后,大量肌肉成分(主要是肌红蛋白)在肾脏发生沉积,引起肾小管堵塞,造成急性肾损伤[2]。
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诱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两大类[1]:
创伤:战争、地震、事故造成肌肉直接损伤。
塌方、车祸中发生的挤压伤;
由于疾病、酒精、药物的作用,倒下不起,某个部位肌肉长时间受压迫;
电击、雷击或大面积严重烧伤;
非创伤:肌肉细胞坏死、溶解。
酗酒、服食毒品、食用小龙虾;
毒蛇或毒虫咬伤;
药物,如某些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他汀类药物,尤其是大剂量用药的情况下;
肌肉过度运动;
体温过高,如肿瘤热疗或中暑;
惊厥或癫痫发作;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基因缺陷,如先天性肌病或代谢障碍;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HIV 或单纯疱疹病毒;
细菌感染,形成脓毒血症,导致毒素在人体组织或血流中散播;
以往有过横纹肌溶解症病史,也会增加再次发生的风险。
就医
如果有肌肉损伤的情况,并出现上面提到的可疑症状,要警惕本病,并及早救治[1]。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史,并做一些化验检查,即可诊断,心电图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监测并发症[1]。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以下状况,应该及早送医[1]。
不明原因出现深色尿;
发生明显的肌痛、肌无力。
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表现,而上述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病因所致。因此,患者需要及早就医确诊,尽快接受治疗[3]。
就诊科室:
急诊科
肾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横纹肌溶解症?
医生首先需要询问症状,大致了解病变过程[1]。
化验检查[1][2]:
抽血,查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这是诊断横纹肌溶解症最重要、最敏感的指标;
血、尿肌红蛋白测定,有助于诊断,但部分患者可能是阴性结果;
其他验血指标,及时发现体内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异常;
心电图:重点检查高血钾对心肌的损害,及时发现心律失常[2]。
影像学检查[2]:
B 超;
CT 或 MRI 扫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描述目前症状有多严重?
近期是否发生过感染?
近期是否服用过药物或成分不明的营养品?
除了目前的症状,还有什么其他疾病?
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情形?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来确诊?
症状是否还会继续恶化?
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案?
我有生命危险吗?
需要治疗多久才能缓解?
好转后是否会留后遗症?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否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损伤[1]。治疗原则包括:尽快去除病因,及早静脉补液,防治危重并发症[2]。
如何治疗横纹肌溶解症?
去除病因:若致病因素已经很明确,医生会采取针对性措施去除病因,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1]。
静脉补液:有助于维持尿液生成,预防肾衰竭[1]。
透析治疗:少数患者需要透析治疗,帮助肾脏过滤废物,逐步恢复正常[1]。
纠正电解质(钾、钙和磷)失衡和酸碱失衡,保护心脏和其他器官[1]。
筋膜切开术:对可能发生了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患者,要密切监测筋膜腔内的压力,必要时施行筋膜切开术减压,避免肌肉或神经坏死[2]。
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来密切监测病情,及时救治[1]。
日常注意
结束治疗后,如果找到了病因,要作出调整,避免由于相同情况再次发病[4]。
康复期间,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随后根据康复情况,逐步恢复至正常运动水平[4]。
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诊,监测病情,若发现任何异常征象,要及时就医处置[4]。
需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作出适当调整[1]:
若是自身慢性病诱发,需要积极治疗慢性病。
若是服用某种药物所致,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品或调整剂量。
若是服用不明成分的营养品,应尽快丢弃。
若是食用小龙虾导致,今后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
若是不良嗜好所致,应戒烟、戒酒、戒断毒品。
预防
横纹肌溶解症起病急骤,病因复杂多样,难以预防[1]。